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6篇 |
免费 | 1495篇 |
国内免费 | 7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9篇 |
大气科学 | 1545篇 |
地球物理 | 1685篇 |
地质学 | 1770篇 |
海洋学 | 439篇 |
天文学 | 87篇 |
综合类 | 343篇 |
自然地理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88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32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230篇 |
2007年 | 248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76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101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3篇 |
1975年 | 6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3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933.
汶川M_S 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7条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整轨数据,利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500km×450km的地表连续同震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金川—石棉、黑水—乐山、松盘—彭山、南坪—简阳、康县—重庆所有区域,包括了理县、汶川、茂县、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域。结果显示,整个形变场影响范围较大,四川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发震断层附近的非相干区域显示此次地震地表主破裂带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可以追踪出地表破裂带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震中附近一直到青川县苏河北侧,全长约为230km。在发震断层西南段汶川至茂县一带,非相干条带的宽度明显大于其它段落,这与彭县-灌县断裂(前山断裂)的都江堰—安县段地表破裂段密切相关,地表破裂带长约70km。在远离发震断层的区域,西北盘总体表现为抬升,东南盘表现为沉降。但在发震断层附近,断层两侧均表现为局部抬升,且沿断层形变量分布很不均匀,表现出较强的分段性,显示出发震断层以逆冲为主的断层性质。从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的差异来看,也反映出 相似文献
934.
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汶川MW7.9地震,该地震使得北川—映秀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发生了同震破裂。本文主要利用震后通过复测获得的GPS同震形变场,采用Yabuki&Matsu’ura反演计算方法和分段平面断层模型,反演了地震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映秀—北川主破裂带的断层错动,在映秀附近以逆冲滑动为主,而在北川以北,其走滑运动明显大于逆冲,这一结果与震后地质调查结果与通过地震波研究获得的断层破裂特征相一致;反演得到的最大滑动量达到9.3m和9.6m,分别对应于这次地震中地表破坏最为严重的北川和映秀地区;由所获得的滑动分布计算的地震矩为8.07×1020 N.m,对应的震级为MW7.9。研究结果初步显示,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可适用在内陆地震断层反演计算中。 相似文献
935.
真实土体的细观结构由许多个大小不一的土颗粒团组成,传统四参数随机生长法(QSGS)构建的土体结构土颗粒团比较均匀,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弥补这一缺陷,考虑土体孔隙率及自相关函数的影响,对传统的四参数随机生长法进行改进,实现了更接近于真实土体的细观结构重构。在此基础上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D2Q9模型,通过设置模型入口、出口边界为非平衡态外推格式,左右边界及土颗粒边界为标准反弹格式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模拟重构土体细观渗流场的二维模型。同时,针对一算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研究了恒定流速入渗情况下重构土体的细观渗流场。研究表明:土体的渗流方向优先选择连通性较好孔隙所形成的通道,流速受控于通道整体连通性的优劣。整体贯通型的通道流动速度较快,部分连通的孔隙中其流动速度相对较慢。即使局部孔隙空间较大,其渗流速度仍取决于是否位于贯通型通道上。 相似文献
936.
鄂霍茨克海的地球物理场与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霍茨克海位于西太平泮边缘海最北部,受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作用,有十分复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鄂霍茨克海不仅有海隆,还有三个著名的盆地,其中的千岛盆地,是研究鄂霍茨克海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的二次开发,详细地讨论了鄂霍茨克海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沉积特点、热流分及深部结构特点,并对该边缘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们认为,对鄂霍茨克海研究的结果,将对中国边缘海地质特征的研究起到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37.
冬、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激发的500hPa遥相关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来表征高原的加热状况,并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冬季(2月)和夏季(7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同期500hPa位势高度的遥相关关系,得到如下结论: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可激发北半球500hPa产生遥相关型,这种遥相关型可看成是二维Rossby波列由低纬向东北方向传播;夏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可激发北半球500hPa产生类似于EU型的遥相关,这种遥相关型可看成二维Rossby波列由 相似文献
938.
基于VTK的医学图像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学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是当前科学计算可视化应用的重点。本文论述了可视化工具包VisualizationToolkit(VTK)的主要特点,介绍了三维医学可视化系统实现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一系列人体断面图像,应用VTK实现了三维医学图像重构,对重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解剖分析;并实现对人体的二维图像逐帧浏览及柱状统计。实验结果表明,VTK具有使用灵活,功能强大的优点,是医学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39.
金属矿地震散射波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方法用于寻找石油、煤田等沉积层控矿床已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和大量的成果;对于金属矿可依据微扰理论,通过地震波散射响应的强弱推断矿体。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散射波相干性的好坏与杂乱散射体的不均匀性有关;不均匀性越强,产生的散射相干性就越好。 相似文献
940.
利用1999—2007和2007—2009年GPS资料,采用块体变形模型和GPS速度剖面研究了川滇地区的分阶段变形特征,结果显示川西北-滇中-滇西南块体主压应变率方向由北向南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存在剪切应变积累,小江断裂南段以走滑为主、北段以应变积累为主;汶川地震对丽江-小金河断裂中南段、安宁河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有一定影响,对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