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63篇 |
免费 | 2511篇 |
国内免费 | 29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2篇 |
大气科学 | 1445篇 |
地球物理 | 2378篇 |
地质学 | 10393篇 |
海洋学 | 525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1314篇 |
自然地理 | 2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510篇 |
2022年 | 640篇 |
2021年 | 694篇 |
2020年 | 559篇 |
2019年 | 632篇 |
2018年 | 447篇 |
2017年 | 472篇 |
2016年 | 519篇 |
2015年 | 571篇 |
2014年 | 983篇 |
2013年 | 723篇 |
2012年 | 861篇 |
2011年 | 965篇 |
2010年 | 827篇 |
2009年 | 823篇 |
2008年 | 865篇 |
2007年 | 638篇 |
2006年 | 673篇 |
2005年 | 614篇 |
2004年 | 514篇 |
2003年 | 628篇 |
2002年 | 570篇 |
2001年 | 502篇 |
2000年 | 380篇 |
1999年 | 379篇 |
1998年 | 389篇 |
1997年 | 310篇 |
1996年 | 378篇 |
1995年 | 341篇 |
1994年 | 280篇 |
1993年 | 208篇 |
1992年 | 198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125篇 |
1989年 | 98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6年 | 14篇 |
1975年 | 10篇 |
197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讨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大气对污染物承载能力的变化,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利用1961—2016年呼包鄂地区8个国家气象站降水量、风速、云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大气环境容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大气环境容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呼包鄂地区大气环境容量1月的最小、4月的最大,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冬季的,年平均大气环境容量为62.4 t/d/km^2;月、季、年平均大气环境容量呈波动减小趋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减小趋势更为显著;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城区向郊区逐渐增大,城郊差异冬季最为明显,夏季差异最小;大气环境容量与降水相关性差,与风速和日最大混合层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与风速相关性更显著,与小风日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基于199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川滇地区近期的变形特征,计算给出了该区域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并结合GPS剖面初步识别了断裂带所处的孕震阶段。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始终处于弱形变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汶川地震后,由于研究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和应变的重新分配,使得安宁河断裂带的活动变化较小,逐步趋缓,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并且安宁河断裂带的闭锁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小江断裂带的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显示存在强闭锁现象,小江断裂带平行于断层方向GPS速度剖面显示断裂带两侧变形平缓且变形范围较大;昭通、莲峰断裂的挤压和剪切变形积累均存在弱化现象,可能预示该区域挤压应变积累背景较高。 相似文献
103.
104.
作者根据《山东省历代自然灾害志》的记载,应用Foxpro提供的软件,建立了莱州湾地区500年来旱涝灾害的汉字库,并通过一系列转换,将其转为数字库;将旱涝灾情的文字记我转换为区域旱涝指数,并与现代降水资料相对接,建立了1470-1990年共521年的历年逐季旱涝灾害指数序列,为分析该地区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所处理的地震测深剖面资料,是一条途经陕、甘、宁、青四省,由7个炮点和12个记录分支组成的、全长约970km的地壳折射资料。 本文通过走时反演、射线追踪和合成地震图等分析解释手段,给出各分支的结构参数和全测线的横向变化。整个地壳大体分四层,其参数为 H1=3.32±1.01 km,V1=4.35±0.79 km; H2=11.79±2.77 km,V2=6.06±0.24 km; H3=11.58±4.32 km,V3=6.35±0.26 km; H4=17.64±7.25 km,V4=6.52±0.57 km. 地壳总厚度为45.60±11.01km.莫氏面自西向东逐渐变浅,在西段较为平缓,在中段和东段起伏较大,似乎显示出一个上端略宽、下端略窄的“U”形构造.这种构造有助于说明该区的大地构造特点和地震孕育的深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实测剖面、岩矿鉴定、编制沉积断面图、砂体和煤层等厚图等资料分析,从京西木城涧矿区窑坡组中识别出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沼泽沉积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其成因相的岩相构成;在此基础上,指出窑坡组沉积早期为湖泊环境,主体沉积期为总体NE流向的网结河环境,其间伴随湖泊或河流周期性消亡而大面积泥炭沼泽化形成了稳定的可采煤层和含煤沉积旋回。富煤带总体呈NE50°~80°展布,与泥炭沼泽沉积期下伏不同沉积相的压实效应有关,后者通过影响地表起伏和积水深度,控制着泥炭的堆积速率和厚度。 相似文献
107.
省政府副秘书长师伟杰在2010年12月20日召开的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专家评审会上强调,要依据国家要求、尊重客观实际,统筹全省大局,适时进行调整,确保我省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8.
位于贝加尔裂谷带中部的滨奥里洪地区主要包括3个大地构造单元:西部滨海山脉、滨奥里洪高原和小海地堑.笔者着重对该地区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特征,特别是对第四纪夷平面的变化、断层的发育、河流的变迁、河流阶地的发育等进行了研究,表明该地区在中新世以来具有强烈的拉张运动与升降运动特征,是贝加尔裂谷带新构造运动表现最强烈的地区.新生代贝加尔裂谷带的发育受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西太平洋俯冲引起弧后扩张作用的影响;中部滨奥里洪地区受到NW-SE向拉张作用,发育了强烈的新构造. 相似文献
109.
日前,龙江找矿战略行动捷报频传:大小兴安岭地区近年新增资源量铅锌50余万吨,钼300余万吨,金100余吨,富铁矿石4000万吨。我们在为龙江找矿战略行动取得成果欣喜的同时,不免会想,这些深藏的宝藏是怎么被发现的,是怎样的一双“慧眼”让千年宝藏呈现世人的呢?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