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69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6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洋地质译丛》2008,(4):13-13
第六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近日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亚洲海洋地质奖”,以表彰他对亚洲海洋地质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2.
南卓铜  潘小多  李新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2):1316-1318
G-WADI(Water a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for Arid Lands-A G1obal Network,干旱区水与发展信息全球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IHP)启动的针对干旱区水文研究的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全球网络全方位提升对干旱区水系统的理解,增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的能力.2006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旱所")开展内陆河研究的主要流域--黑河流域成功加入G-WADI试验流域网络.  相似文献   
93.
Based on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and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50-1999,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and its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are investigated. The EASM exhibits a distinc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with stronger (weaker) summer monsoon maintained from 1950-1964 (1976-1997). In the former case, there is an enhanced Walker cell in the eastern Pacific and an anti-Walker cell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associated ascending motion reside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which flows eastward and westwar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descending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ends of the Pacific basin. At the same time, an anomalous East Asian Hadley Cell (EAHC) is found to connect the low-latitude and mid-latitude systems in East Asia, which strengthens the EASM. The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EAHC lies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anti-Walker cell, flowing northwar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n ascending at the south of Lake Baikal (40°-50°N, 95°- 115°E) before returning to low latitude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hus strengthening the EA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M and SST in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is also discussed. A possible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link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EASM with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SST. A warm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therein induces anomalous ascending motion in the eastern Pacific, resulting in a weaker Walker cell, and at the same time inducing an anomalous Walker cell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an enhanced EAHC, leading to a weaker EASM. Furthermore,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 China is found to be the south of Lake Baikal through enhancing and reducing strongly regulated by the velocity potential over the regional vertical motions.  相似文献   
94.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5—2007年美国台风预警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尤其南海区域)TC生成个数和活动频数比爆发前有显著增加,而超过1/2的年份南海夏季风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150°E以西)有TC活动,表明TC活动可能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大多数(77%)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TC活动偏多,且TC生成位置偏西;而大多数(77%)爆发偏晚年份,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没有TC活动。季风的偏早爆发受季节内振荡、西北太平洋TC活动、中纬度冷空气活动等复杂因素影响,而季风的偏晚爆发则主要受季节内振荡影响。  相似文献   
95.
尤卫红  赵付竹  吴湘云 《高原气象》2007,26(5):1059-1066
以澜沧江跨境径流量观测数据、NCEP/NCAR的U场、V场和NOAA的OLR场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作用下的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为显著减少时段,而从90年代初期以来则表现出了一种显著增多的演变趋势;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较低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与较高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显著;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中低层和较高层南北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都是显著的,与OLR场变化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根据这些相关性特征建立的影响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夏季风环流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96.
A new species of sauropod dinosaur Huanghetitan ruyangensis is erect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deepest body cavity with a dorsal rib reaching at least 2.93 m long, anterior caudal vertebrae with mushroom-shaped neural spines. Based on this new specimen of Huanghetitan found in the early Late Cretaceous Mangchuan Formation of Ruyang, Henan Province, the family Huanghetitanidae faro. nov. is proposed as a new rank to include only the genus Huanghetitan You et al. 2006. At present, Huanghetitan includes two species: H. liujiaxiaensis You et al., 2006 and H. ruyangensis sp. nov. Th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s of Huanghetitan among sauropod dinosaur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7.
李述靖 《地质力学学报》2007,13(1):25-30,50
东亚大地构造问题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区内有蒙古和青藏两个雄伟的高原屹立, 二者之间分布着天山—阴山和昆仑—秦岭等横亘东西的现代山系, 它们由一系列剪切-推覆构造系统组成, 有力地说明东亚大陆存在强烈的纬向汇聚。在此以东, 总体构造面貌向SE呈扩张发散态势, 南达赤道以南的印度尼西亚群岛, 向东可能涉及马里亚纳岛弧。一系列弧形构造是推覆-拉伸构造岩片的前缘挤压逆冲推覆-隆起增厚构造带, 后方常伴有拉伸滑脱-沉降减薄盆地, 并显示着陆壳表层的运动方向。东亚大陆现今构造面貌是新生代以来喜山运动产物, 这一过程迄今还在进行。它不仅对东亚地质构造和地震分布规律以及资源环境问题有重要影响, 而且与大气环流形成及气候环境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基于云南香格里拉石卡雪山高原面洞穴钙板SK下部约8.2 cm厚的7个230Th年龄、 81组碳氧同位素和9个Δ47温度数据,恢复了MIS 7.2时段的气候变化历史。SK-δ18O序列重建了213.75~199.74 ka B. P.时段的印度夏季风演变过程,平均分辨率约180 a,该序列显示δ18O值在209.17 ka B. P.和205.00 ka B. P.前后显著正偏,清晰记录了两个千年尺度季风减弱事件。通过与亚洲季风区石笋记录的对比发现,在MIS 7.2开始阶段印度夏季风与东亚夏季风同步变化,但在结束阶段,SK记录早于三宝洞记录约4000 a,考虑到样品年代误差及分辨率等因素,认为该时段轨道尺度上亚洲季风具有一致变化,但是准确时间还有待进一步厘清。Δ47古温度曲线与δ18O、δ13C记录的对比显示出MIS 7.2结束时段水热异步变化特征,与黄土-古土壤序列结论类似,不同的是SK记录的温度直接响应北半球太阳辐照度变化,而不是响应南极温度变化。SK记录显示夏季温度从...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位于大兴安岭锡林浩特增生杂岩带内.本文对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8.1±4.7)Ma,是早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继承锆石除外,样品中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  相似文献   
100.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