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69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6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利用重建的华南区域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浓度资料,分析其与南海夏季风在年际尺度上的关系.结果 表明,华南区域BC浓度与南海夏季风的关系在2000年前后有明显的突变,由显著负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即由高BC浓度弱季风变为高BC浓度强季风.通过合成对比分析,发现1988-1999年(第一时间段)的华南B...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软流圈     
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不同的深度产生,因而带来不同的有用矿物组合。例如,金、银、锡、铜、金刚石、铂族元素等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成因的岩浆有关。有岩浆熔融体产于其中的那一个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里发生的过程控制着全球的构造现象、岩浆现象和变质现象。本文用各种方法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根据最新的观点,软流圈是低粘滞度、低速度、低密度、低质量因数、高塑性、高流动性、高电导性和高地震波能吸收性的一个层。这些特性的异常习性是由于100-300公里深处地幔温度与地幔物质熔化温度互相接近所致。软流圈虽然在全球各地都有记录,但其分布极不均匀。在老构造(如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和北美地台)之下,软流圈表现微弱,或者完全缺失。在加拿大地盾和波罗的地盾之下,软流圈厚约加公里。但在现代构造活动区(如贝加尔裂谷带、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之下,软流圈发育良好,厚约100—200公里。 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地区是软流圈构造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软流圈顶部的深度从,10—20变化到200公里,厚度则达200—400公里。软流圈顶部的最小深度和软流圈的最大厚度见于贝加尔裂谷带和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这两处是现代构造活动区。介于其间的地区由?  相似文献   
105.
106.
澳洲夏季风热源低频变化对北半球冬季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p-σ混合坐标系的5层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与澳洲夏季风低频变化相伴随的对流性低频加热源所激发的大气强迫波和东亚冬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澳洲夏季风低频热源可引起北半球副热带高低层环流、东西向Walker环流。经向环流、越赤道气流的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强度与热源的振荡周期、强度有关。结果还进一步表明,澳洲低频热源可激发出扰动的北传,从而引起北半球副热带环流、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低频振荡,澳洲夏季风活跃后  相似文献   
107.
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1980-1986年5-9月的850hPa逐日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系统水汽输送的平均结构和低频结构。研究指出,从季节平均结构来看,亚洲季风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低频活动结构看,亚洲夏季风系统中存在着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8.
根据1991年5-8月江淮特大暴雨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91年夏季风和江淮梅雨的准周期振荡,探索季风对异常梅雨的影响。分析指出,1991年北半球夏季风活动,江淮流域湿度场和降雨量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准24天周期振荡,夏季风的周期振荡,主要表现在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不明显),它的位相比降雨量提前2-4左右,其振幅大小较好地反映了降雨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9.
乌山槽脊与内蒙古中西部牧区白灾的关系吕发泰,包姝芬(锡盟气象处)草原畜牧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很大。在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诸多因素中,白灾的危害最严重,损失也最大。因此,做好白灾预报和气象服务,对于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1白灾的气候情况...  相似文献   
110.
东南亚夏季风中断、过渡与活跃期的区域能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锐志 《大气科学》1994,18(5):527-534
对两次季风演变过程的能量学研究表明,季风演变具有鲜明的阶段性能量学特征。中断期,积云加热小,两个转换函数值很小;过渡期,积云加热增强明显,两个转换函数值迅速加大,边界输送作用也明显朝有利方向变化,同时,纬向平均气流变为向季风供应扰动动能;活跃期,大尺度加热变得重要,积云加热维持,两个转换函数也保持大的正值。分析表明,印度季风东传对东南亚季风活跃的触发作用是重要的,但季风活跃的维持则主要依靠区域内部能量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