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6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成都基准台的重力观测曲线具明显年变周期,其干扰因素主要为气压和地下水。通过对重力、气压、水位的相关分析表明气压的干扰远大于水位的干扰。进一步作残差分析,排除了气压、水位的绝大部份干扰,消除了观测曲线的年变周期。  相似文献   
422.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天津遥测地震台网井下地震波地动位移和地动速度记录的特点,结果表明:(1)台网增加速度记录有利于地震参数的测定,是位移记录的必要补充;(2)有利于监测本区微震活动;(3)是提高平原地区遥测地震台网控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3.
本文给出了井下地震仪软定向的原理及一般方法,并具体确定了菏泽台井下地震仪的方位;同时,文章对软定向的误差和精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4.
425.
426.
我们将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八个台的井下测震网的P波资料,确定了加利福尼亚州帕克菲尔德附近地区的三维速度模型,根据初始的一维参考模型,按照利斯和克罗森的层析成像的反演方法,应用P渡走时的线性反演计算一阶、三维慢度扰动量,得到的图像与以前的伊斯顿(1970)、米尔韩等人(1989)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27.
本文对比研究了平原地区井下和地面的地震波记录特征,对其走时关系和振幅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出: 1.在层状均匀介质条件下,在地面记录到的地震波走时tc大于在井下记录到的地震波走时th,二者之差为 △t=tc——th=cosic/Vch与此相应,地面震相观测到时Tc滞后于井下震相观测到时Th,其到时差为△T。 2.定义地面振幅Ac与井下振幅Ah之比为 K=Ac/Ah在特定的条件下,K>1。因而称K为地面振幅相对于井下振幅的放大因子。 分析了静海地震台井下和地面的地震观测资料,得到单台的△T和K的对比结果,并将其记录特征分别与基岩地震台的记录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 1.对于运动学参数,井下较之地面,更逼近于基岩地区的情况。 2.对于动力学参数,统计得出基岩地震台的地动振幅A与Ah,Ac的关系: A=3.50Ah A=0.34Ac。   相似文献   
428.
在地震预报实践中,以震报震的工作已成为地震预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地震分析,编目实践,对宁夏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给予半定性半定量的评定讨论,供监测预报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29.
童迎世 《华南地震》1989,9(1):47-51
本文陈述了体波震级M_B和M_b的本质区别,同时指出了目前台站体波震级测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为提高单台测定精度,对一致性测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0.
我们研制的DST-3型井间声波探测和井中声波来油系统,用于油气田井间层析成像,分辨率高、可检测度高;用于油层井中震动来油,功率大、作用范围大.该系统在冀东油田投入高104-5井和高105-5井试验,取得了210m井间距、1854.1m-1890m深部油层上较高质量的井间数据,经CT处理,获得了井间声波层析成像剖面.高104-5井1867.6m-1884.8m含油层经过13个小时井下声源震动解堵,这口原已不出油停产的井竟然出现原油自溢流出井口,后下泵抽油恢复产能.试验效果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显示该系统将会在油气田开发和开采中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