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1篇
  免费   3235篇
  国内免费   5110篇
测绘学   507篇
大气科学   682篇
地球物理   3322篇
地质学   11119篇
海洋学   1271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749篇
自然地理   834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775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728篇
  2019年   799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657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877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872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皖南变质岩中的疑源类、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冠宝  陶正  石永红  徐树桐 《地质学报》1996,70(4):374-382,T002
皖南变质岩区地层原被认为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时代定为中、晚元古代。本文根据其中所含的Asperatopsophosphaera?sp.,Trachysphaeridium sp.,Nucellosphaeridium sp.,Lophosphaeridium sp.,Leiosphaeridia sp.,Baltisphaeridium spp.,Micrhystridium spp.和scolecodonts等疑源类和其它微体化石及笔者等以前发现的Lingulacea总面貌反映的时代,判断其中部分变质地层的时代应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同时还根据Crassispora sp.,Kraeuselisporites sp.和Lueckisporites ef.virkkiae Potonie & Klaus,Triquitritessp.等孢粉化石组合面貌反映的时代,推断其中尚有一部分为晚古生代地层。因此认为本区是一个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开始到中生代结束的碰撞型造山带,而不是一个古陆。  相似文献   
102.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采自中国黄土高原西峰(35.7°N,107.6°E)和段家坡(34.2°N,109.2°E)两个剖面中黄土层L8和古土壤层S8的1281块定向古地磁样品做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证实了Matuyama-Brunhes(M-B)极性转换带位于L8的中下部.提出了下列观点:1.M-B极性转换过程与地球磁场方向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为3600-4500a,而与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则为8000-9000a,即强度变化存在“超前和滞后” 效应;2.M-B转换场的形态是由三次快速倒转和一次不成功的倒转构成,或者说,转换场具有快速变换极性的振荡特征;3.M-B转换过程中地球磁场并不是以轴对称的非偶极子场为主,而是偶极子场至少与非偶极子场相当;4.中国黄土-古土壤沉积物所含磁性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它是研究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详细结构的良好物质.  相似文献   
103.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位于桐柏-大别山北麓,它具有明显的前陆盆地沉积特点,由早期(D2?—C1)的复理石建造到晚期(C1—P?)的磨拉石建造;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其与华北、扬子陆块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不可能有古洋盆的存在,因而它应当是桐柏一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前陆盆地。杨山晚古生代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的陆-陆碰撞起始于晚泥盆世之前(S3—D2),而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事件则可能代表一次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沂沭断裂带的大地构造背景、边界断裂、地貌、沉积岩相、火山和地震活动、地壳深部结构、重力、地热等的分析,说明沂沭断裂是一条中生代的裂谷,并给出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1982年磁扰期间琼中、北京两站地磁X分量变化的分析,证实了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对中纬电离层电流的影响.分析发现:磁静、磁扰条件下的平均日变化中,两站X分量变化在白天有反向的趋势.这表明它们分处于与动力效应对应的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圈中心之南北两侧.在磁暴主相期间,X分量变化形态与之明显不同,两站地磁南北分量有同向变化,且变幅相近,甚至有时北京站△X更大.对环电流能量增长指数R小于-25nT/h的21次事件所作的时序叠加分析(以R最负时为零时)进一步证明,这种同向变化是普遍存在的.两站零时之△X大小相近,相关系数高达0.98.该同向变化与R指数突然变负密切相关. 以上对比表明,与发电机电流造成两站X分量反向变化不同,同向变化是磁层源高纬扰动电流向中低纬直接穿透的结果.本文对动力和电动耦合两种过程的不同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6.
陈文寄 Harr.  M 《地震地质》1992,14(2):121-128
洛弗拉等人(1989)把Dodson(1973)建立的单一扩散域模式扩展成矿物扩散域不连续分布的模式,即多重扩散域模式,与之对应具有某一封闭温度范围,因此利用单个K-长石矿物样品可以揭示更长时间段上的冷却过程。对云南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K-长石样品(FA-2-1)进行40Ar/39Ar同位素分析,利用多重扩散域模式,揭示在距今约20~19Ma问该带存在一快速冷却过程,这与西藏南部曲水地区快速抬升的时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7.
论中国郯庐断裂带的活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卫星影像、断层泥的分布和特征、重力资料、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资料以及其他某些地质资料,讨论了郯庐断裂带前震旦亚代以来的活动情况和现代活动性,并认为沿此断裂带现存达几百公里的左旋走滑位移量,应是地史上历次断裂运动的最终结果。指出了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8.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是重要的金、稀有元素成矿带。作者将我国境内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和额尔古纳隆起区的砂宝斯金矿、小伊诺盖沟金矿等与俄罗斯赤塔州的达拉松、克留切夫等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该成矿带内金矿床的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上述矿床均受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控制,矿床形成于西伯利亚地台与蒙古—华北陆块碰撞造山环境;我国上黑龙江盆地区与俄罗斯东后贝加尔地区同属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以中温热液矿床为主,矿床类型主要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9.
王居里  王守敬 《矿床地质》2006,25(Z2):313-316
含金剪切带剪切变形过程中构造、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系统内组分的迁移和再分配,这些过程控制着含金剪切带内蚀变特征及其金的成矿作用。在含金剪切带脆-韧性变形域内,成矿层次从深到浅矿石类型由蚀变糜棱岩型向石英脉型过渡,矿床成因类型由韧性剪切带型向蚀变破碎带型过渡,是主期剪切成岩成矿过程中不同时空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0.
值此所庆四十周年华诞,忆往昔,展未来,浮想联翩。我所从一个地震地质野外队发展成为以地震成因、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工程稳定性等有关的现代地壳动力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所。四十年来,围绕活动构造、地球物理探测、地震前兆物理研究和监测、钻孔应力-应变观测、跨断层测量和断层活动监测、岩土力学、原地应力测量、工程地震、计算技术、工程地质勘察和构造物理实验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地震前兆观测理论、方法、技术的研究以及技术装备的研制是我所工作的重点、是重要方向任务之一,影响很大,举足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