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8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2334篇
测绘学   54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6380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2年   6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9篇
  194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The Central Tianshan belt 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a small Precambrian block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CAOB),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voluminous block of young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world" that comprises numerous small continental blocks separated by Paleozoic magmatic arcs.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Mountains is composed of volcanic rocks and associated volcano-sedimentary rocks that were intruded by granitic plutons. Geochemical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granitic plutons and volcanic rocks were generated in the Andean-type active continental arc environment like today's Chile, and the zircon U-Pb SHRIMP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y were developed at about 956 Ma, possi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inferred Mozambique Ocean under the Baltic-African super-continent.  相似文献   
992.
花岗岩类I型S型分类的原始定义和实质是分类与源岩的内在联系,但由于造山带地壳结构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复杂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岩组分的复杂性,使得花岗岩I型S型分类在造山带具有不确定性,在实践中尤其在填图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西秦岭许多花岗岩既有I型特色又兼有S型特色,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图解的多解性显示了二者间无确定的界线.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以及I型S型分类在造山带区的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3.
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中,是构造环境识别的重要岩石学标志之一。由于形成于特殊的构造背景和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的研究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如命名、分类和成因等)在争论之中。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对A型花岗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1)A型花岗岩的概念及特征;(2)A型花岗岩与高分异I、S型花岗岩的区别;(3)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模式;(4)A型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成果;(5)A型花岗岩的分类;(6)A型花岗岩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斜长石、斜方辉石可能为主要的残留或分离结晶矿物相。除了传统的A1(非造山)、A2(后碰撞)分类外,"还原型"和"氧化型"的分类方案最近也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94.
柴北缘西端青海冷湖盐场北山地区发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高硅(Si O2=73.92%~75.98%)、富钾(K2O=3.71%~4.78%)、贫镁钙,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3~1.11,属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岩体含有富铝矿物石榴子石,刚玉标准分子约为1%,Th、Y含量低,且与Rb呈负相关性,源岩为沉积岩,具S型花岗岩特征,是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引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254±4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盐场北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从而揭示柴北缘晚二叠世具有活动大陆边缘性质。  相似文献   
995.
陈岳龙 《矿物岩石》1993,13(4):11-20
通过对新疆东天山花岗岩类岩石中的角闪石、斜长石、碱性长石、磷灰石、黑云母成分的系统研究,确定花岗岩类岩石在11—17km深处结晶;无矿化、蚀变的二长花岗岩结晶温度约550℃,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的结晶温度为552—650℃,钠长石化的含矿二长花岗岩其二长石平衡温度均低于510℃,蚀变愈强烈,平衡温度愈低。二长花岗岩的起源温度为780—840℃,石英二长岩的起源温度为860—880℃,碱长花岗岩的起源温度最低。推算得到二长花岗岩的极限起源深度为28—32km,石英二长岩的极限起源深度为33—34km。HF,HCI逸度计算表明,它们趋向于岩浆晚阶段富集,但无论是早结晶的磷灰石,还是晚结晶的黑云母,总是钠长石化的含矿花岗岩低于正常无蚀变、无交代现象花岗岩的逸度值,正常花岗岩类岩石由黑云母指示的f_(HC(?)),f_(HF)分别为36.60—51.10kPa,1.20—1.60 kPa。花岗岩类岩石形成的fo_2为1.05×10~(-11)—3.11×10~(-11)Pa,而钠长石化的含矿二长花岗岩具最低的氧逸度,为1.48×10~(-17)—2.45×10~(-15)Pa。  相似文献   
996.
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之一 ,蕴含着探索大陆动力学的重要信息。成因研究特别是混合成因研究可以提供探索大陆结构、生长及壳幔相互作用演化的信息 ;花岗岩形成演化揭示了构造动力学演化、大陆动力学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演化的某些特点 ;岩浆上升、迁移是大陆内部能量传播、物质迁移和调整的一种形式 ;岩浆的聚集及岩体生产方式与大陆块体运动学、动力学密切相关 ;岩体定时、定位对大陆块体时空定位提供了限制条件 ;变形岩体可作为区域应变标志体和时间标志体 ,研究大陆的变形 ,并有助于古老块体早期构造的解析。这些研究涉及到大陆的形成、演化、内部物质再分配、热动力效应和构造变动等动力学等问题 ,是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97.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简介孟巧姑(广西煤田地质局柳州545005)1岩溶地貌广西境内石灰岩地层分布很广,其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石灰岩不仅分布广,而且岩层厚,质地纯,褶皱断裂发育,加之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致使溶蚀作用加强,岩溶地貌广泛发育,所以广西成...  相似文献   
998.
Calc-alkaline granites (excluding A-and M-typ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etrogenic series,I,e,the syntexis seri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series according to their genetic mechanisms.In the light of this classification we found that granites of these two series often aligne in paired zones parallel to contemporaneous B-type or intracontinental compression-subduction zones within ascended slabs,re-sulting in a regular zonal pattern together with subduction zones.Thus,they are defined as twin granite belts.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granite belts and the subduction zones,the twin granite belt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A, AB and B-type .The zonation of granites of the two ser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ast Qinlin area could be cited as a typical example of A-type twin granite belts related to the Yenshanian intracontinenta compression-subduction movement in the area.In this paper the tectonic settings and petrogenic features of the twin granites belts in East Qinlin ar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and a tectonic model for granitic magma genesis in intracontinental compression-subduction environments has been proposed.In this model the forma-tion of A-type twin granite belts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ectonic movements in terms of the prince-ple,rule and dynamics of mater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lithosphere.  相似文献   
999.
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 U-Pb测年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文中简要评述了蛇绿岩的层状辉长岩,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以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和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地质意义。层状辉长岩(或堆晶层状辉长岩)通常起源于洋脊下的岩浆房,因而它的形成年龄代表洋壳形成的时代。斜长岩与层状辉长岩的时代相近或略晚。斜长花岗岩年龄的解释极其依赖锆石组成和地球化学证据。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可能记录蛇绿岩的侵位时代。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是消减洋壳在深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发表了新疆扎河坝蛇绿岩SHRIMP定年的中间成果,并简略地介绍了滇川西部金沙江和内蒙古图林凯等地的研究实例。根据层状辉长岩的测定结果,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489±4)Ma,金沙江蛇绿岩形成于(328±8)Ma。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埃达克岩形成于(467±13)Ma~(429±7)Ma。块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质岩石记录了蛇绿岩的复杂演化。新疆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块状辉长岩中存在多组锆石年龄值。较老的一组为468~511 Ma,与层状辉长岩和斜长岩相似,记录了蛇绿岩或洋壳的形成时代,但是,岩石中的大部分锆石年龄为396~41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6±4)Ma,可能反映了一次部分熔融事件。滇川西部金沙江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约300~285Ma,晚于层状辉长岩和?  相似文献   
1000.
巴音苏赫图二长花岗岩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陆缘增生带与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之间。该岩体由石炭纪及三叠—侏罗纪两期花岗岩组成,均以高硅、富Al2O3、K2O、Na2O,贫MgO、CaO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LILE、亏损HFSE。弱富集LREE,Eu负异常明显。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两期花岗岩早期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碰撞期I型花岗岩,晚期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87Sr/86Sr)i比值较低(0.700 62~0.704 82),εNd(t)为正值(0.9~1.5),岩浆来自于增生的岛弧或年轻的幔源物质,在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87Sr/86Sr)i比值较高(0.709 96~0.710 19),εNd(t)较低,为-0.3~0.3,该期次花岗岩与晚石炭世花岗岩同源,受地壳混染程度相对较高。应用LA-ICP-MS法测得石炭纪花岗岩U-Pb年龄为(296±3.5)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及所测三叠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在晚石炭世,南蒙古额尔德尼查干地区已进入碰撞期构造环境,在三叠—侏罗纪仍有同碰撞花岗岩侵入,晚石炭世以后的碰撞期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