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9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1032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2700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376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地层十分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根据生物群综合分析,将该研究区归入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域和特提斯域,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省,8个亚省。西伯利业省以管孔贝大量发育为特征,缺少大长身贝类,珊瑚不甚发育,植物少见,为安加拉植物群;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以管孔贝类和大长身贝类共同发育为突出特征,珊瑚较发育,但分区特征不明显,并有大量异珊瑚类,植物为安加拉植物群;塔里木北缘—西秦岭省以南方型生物群大量发育为主要特征,大长身贝类最为发育,缺少管孔贝类,珊瑚数量十分丰富,并有假乌拉珊瑚大量发育,植物以华夏植物群为主。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分区与板块关系密切,晚泥盆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汇聚,到早石炭世早、中期,两大板块基本上处于相近似的古生物地理环境,与此同时,塔里木板块逐渐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海水相通,致使哈萨克斯坦板块广大海域出现南、北动物群混生现象。早石炭世末,三大板块海域相连,除各地沉积和构造古地理环境尚有差异外,中石炭世开始,腕足类,类及珊瑚等动物群均显示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
首次发现报道了曼信一带海相火山岩微枕状构造的地质特征。主要根据野外第一手资料,分析探讨了曼信—老厂一带火山岩的时代,主要认识是:“依柳组”火山岩的主要形成于晚二叠世;老厂地区泥盆纪—中晚石炭世有少量基性—中性火山活动及三叠纪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93.
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剧烈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体具重要的环境效应,然而此方面研究很少。本文通过云贵高原四个湖泊湖水和孔隙水NH和NO剖面,沉积物柱芯不同结合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界面扩散通量,影响氮循环的因素及它们季节性变化规律等的对比研究,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一水界面的氮循环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94.
吉林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再描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吉林大阳岔剖面是目前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ICOBWG)所确认的全球唯一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运用坐标系统对大阳岔界线剖面进行重新测量、详细描述Cambrooistodus 带至 Cordylodus lindstromi 带45.9m 厚的地层序列,将不同学者在大阳岔剖面所采用的样品采集系统相应地标在新的坐标剖面上,以统一它们在新坐标剖面上的坐标位,置点。新的坐标剖面将为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在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时提供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95.
江西省湖口—彭泽地区第四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5万湖口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应用地层学和沉积学新理论、新方法,对湖口—彭泽陆相盆地进行了第四系岩层划分、沉积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首次应用基本层序特征及岩性组合进行了组级地层划分;依据基本层序特征、岩石地层分布形态及沉积构造,恢复了沉积相;查明了各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该区第四系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从龙门山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中,划分出河口湾、三角洲、滨岸和陆棚四个沉积体系和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平面上,四个沉积体系组成了扬子板块西侧的古大陆边缘由过渡相区和滨岸相区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垂向上,两相区中的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也由不同的沉积体系组成,旋回层序的演化虽然受构造差异沉降影响,但仍以Ⅲ级海平面升降变化为主要控制因素,并具同步演化规律,可分别代表古大陆边缘活动型和相对稳定型的两种Ⅲ级T—R旋回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97.
黔中三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地层学杂志》1997,21(2):141-145
通过对黔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在二叠系—三叠系过渡层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韵律层,并通过岩性岩相、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层古生物学研究,认为过渡层中韵律层是远源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产物,并据古生物、沉积学、地层学研究将过渡层归属于三叠系。原安顺组下部“大汪段”之上、下发现大量牙形刺化石,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将“大汪段”归入大冶组。黔中—黔南中三叠统陆源碎屑体系的物源来自江南古陆;菊石、双壳类化石层是浊流作用形成的事件沉积层。  相似文献   
98.
张德会 《地质论评》1997,43(5):490-497
银山多金属矿床是一个特大型火山—潜火山热液矿床,具有复杂的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和有序的成矿分带。成矿作用主要为火山—潜火山热液作用,但在此之前,还经历了一期由韧脆性剪切带形成而引起的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根据矿体与3个旋回潜火山岩体的时空关系,火山—潜火山热液成矿作用又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和5个成矿阶段。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有定向迁移的特点,结合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认为定向迁移的根本原因是构造岩浆脉动和隐伏岩体形态产状。笔者认为,矿区深部可能有隐伏岩体,但对隐伏的斑岩铜矿床不应抱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99.
The structural feature shown on a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synthetic result ofcombination of the deform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of an area.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mplexdeformation of an area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 steps: (1)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atdifferent times are distinguish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2) structuraldeform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microstructures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elated structures (folds and faults); and (3)tectonic stress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features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circlular and radial joints are correlated in space to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atural model ofthe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y using quantitative dataof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lin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00.
软流层、中地壳与盆-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大量的地学断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有关中地壳的信息,但极少有人将中地壳的与盆地、断隆山的形成和演化相联系.大陆层控构造理论认为,上地壳正断层上盘在下降过程中,挤压下伏中地壳塑性层,中地壳塑性层物质在该压力作用下从下降幅度最大、垂向压强最大的箕状盆地翘降端压出,主要流向垂向压力较小、紧邻断层面应变空间的下盘,促使该盘向上倾斜,形成断隆山,组成盆—山系.现今中国东部阴山、秦岭、太行山和燕山等断隆山脉,无不与同时代深沉降的断陷盆地毗邻.松辽盆地和西侧大兴安岭以嫩江断裂为界,断陷盆地和断隆山由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同时开始形成到新生代,伴随松辽盆地大幅度沉降,大兴安岭大幅度隆升.在重力均衡作用下,盆—山系形成引起莫霍面隆起和上地幔软流层隆升,在沉积盆地和断隆上形成大量金属、非金属和油气矿产.中生代以后,软流层大规模发育.软流层隆升对大型含油气区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