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9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433篇
大气科学   407篇
地球物理   304篇
地质学   1183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528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卫星图像镶嵌处理技术流程,对其中的技术难点,如去条带处理、几何校正、图像拼接及色彩平衡等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将两幅多光谱影像进行了镶嵌处理,得到了一幅覆盖整个研究区的新影像,镶嵌影像色彩丰富、层次感好、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92.
93.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位于新疆奎屯市以南的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 奎屯河上游支沟哈希勒根河源区. 1999年8月, 在该冰川上布设了用于冰川运动和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测杆18根, 并进行了冰川表面运动、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末端变化的首次观测. 根据2000年8月和2001年8月的冰川运动观测资料, 分析了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和冰舌末端的变化状况. 结果表明: 奎屯河51号冰川应属于亚大陆型冰川; 1999/2000年度和2000/2001年度的表面运动值不大, 最大流速点的年运动速度为3.15 ma-1; 运动速度垂直分量UZ的变化规律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规律相同, 即消融区的显出流作用和积累区的显入流作用. 该冰川的冰舌末端处于相对稳定的退缩状态, 1964-1999年间平均退缩量约为1.4 m*a-1, 而1999-2001年间的平均退缩量为5.0 m*a-1, 反映出冰川退缩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新疆北山裂谷带中出露有数量众多的镁铁-超镁铁岩,坡一铜镍矿位于北山裂谷金铜镍成矿带西部、坡北镁铁-超镁铁岩带西南部。经1989~2014年的持续勘查,坡北岩带中的坡一铜镍矿规模达到100万吨以上。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裂谷环境下成岩机制,分析了坡一铜镍矿成矿环境及成矿作用演化特征,树立了独特的多期岩浆成矿模式,建立了找矿标志,为成矿带镁铁-超镁铁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床建立了成矿模型,且对成矿远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埕宁隆起是渤海湾盆地内部与黄骅坳陷、渤中坳陷并列的一级构造单元,该地区沉积地层较发育,并具有断块构造,其内部断裂虽然相对不发育,大断裂及次级断层数目不多,但其皆属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该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在1998年1月在其西北端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因此分析研究埕宁隆起的构造分布特征及其内部各断层的空间位置、几何结构、延伸范围和活动时代及强度等问题,对探查渤海湾盆地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及地震活动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相似文献   
97.
尊敬的王世元副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很高兴应邀参加国土资源部在吉林长春召开的试点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项目启动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下面,我把国家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作的情况和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下。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新疆沙湾25号泉1991年以来的水温和硫化物总量的系统分析,发现该观测点对其周围约300 km范围内的5级以上中强地震有一定震兆异常反映,尤其是观测点附近的地方震往往表现为大幅度异常.  相似文献   
99.
林云存 《华南地震》2012,(2):133-137
介绍了信宜1、2号井水文地质环境,总结了近年来两井水温的同震响应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两口井的同震响应虽然形态不一致,但机理是相近的,主要是由于地震波的扰动,随着振动效应的作用,加大了不同含水层间的垂直运动速率,而产生水温上升或下降现象,震后一段时间随着混合通道的闭合或运动速率的恢复,2号井的水温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0.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值的数据质量是保证GNSS高精度定位的前提,为提高数据质量需要对GNSS观测值进行数据预处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UNAVCO Facility机构开发的TEQC软件.由于TEQC是DOS环境下的命令式,没有图形操作界面,人机交互性较差,生成的绘图结果文件需要借助QCVIEW等可视化软件处理,但这些软件尚无法对TEQC 2013.3.15以上版本生成的compact 3格式文件进行图形分析.因此,本文基于MATLAB GUI开发了一套适用于compact 3结果文件的可视化界面软件(TEQCplot View),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性能稳定,可实现对不同结果文件的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