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2篇
  免费   2968篇
  国内免费   2844篇
测绘学   2124篇
大气科学   1906篇
地球物理   6224篇
地质学   6498篇
海洋学   2094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2580篇
自然地理   5103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582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1774篇
  2013年   1159篇
  2012年   1416篇
  2011年   1448篇
  2010年   1305篇
  2009年   1484篇
  2008年   1268篇
  2007年   1050篇
  2006年   967篇
  2005年   1283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1155篇
  2002年   1001篇
  2001年   885篇
  2000年   662篇
  1999年   637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340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6篇
  1975年   2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高宇  李爽  郝鹏  宋金宝 《海洋与湖沼》2023,54(6):1573-1585
海表面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未来变化趋势,对统计评估全球碳收支以及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酸化现象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海面pCO2预测方法大部分基于有限的实测数据,然而实测数据存在着时间和地理方面的制约,且计算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时空观测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驱动模型在海表面pCO2预测方面中表现出良好的潜力。然而,由于多种环境因素与海表面pCO2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无十分简单有效的相关模型来对海表面pCO2进行预测。为应对这一挑战,利用时空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T-ConvLSTM)模型,通过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叶绿素a浓度(chl a)和海面pCO2数据,预测南海的海面pCO2,并将2019年1~12月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对模型的表现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 ST-ConvLSTM模型...  相似文献   
152.
梁传茂 《地学前缘》2011,18(4):193-200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是北美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是地质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也是许多经典地学理论和概念的发源地.其中,对地质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槽学说.继20世纪60年代由深海钻探带来地学革命之后,由COCORP实施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深钻揭示了该造山带的巨大推覆构造.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巨大推覆体之下...  相似文献   
153.
利用2015年7月3日皮山M_S6.5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采用微遗传算法反演得到震源区的5个介质参数,即应力降Δσ为75.95bars,品质因子Q_0为186.33,η值为0.26,几何衰减分段点R_1为72.18km,R_2为139.70km;并由此计算得到的傅氏谱再配合随机相位谱,进而得到地震动时程,建立了震源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由于缺乏强震记录,本文还收集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M_S6.9地震、2008年10月6日阿克陶M_S6.2地震、2012年3月9日洛浦M_S6.0地震的强震数据,将计算结果与经验性衰减关系以及3次强震记录进行比较后发现,皮山地震、洛浦地震的强震数据普遍高于经验性衰减关系,乌恰地震的强震数据与俞言祥等文中的衰减关系吻合较好,在远场低于本文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4.
作为“国际地球年”系列活动和2008年科技周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灾害防御及公共安全科普展”日前在国家图书馆开展。此次展览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发展现状和全国各地气象频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发展策略:通过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广西应急气象频道的建设,建立部门联动的合作机制;推进业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频道综合业务能力;完善广西应急气象频道节目体系,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系统业务流程,大力推进人才体系建设,从而把广西应急频道打造成为综合防灾减灾频道。  相似文献   
156.
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等熵位涡理论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事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事件第一阶段的强冷空气主要来自新地岛以东洋面的平流层下部和对流层上部,从第二到第四阶段除了新地岛以东洋面外,还有来自北欧和拉普帖夫海、地中海的高位涡强冷空气补充。伴随着高层高位涡向南传播,高位涡气块在垂直方向强烈向下伸展、对流层顶动力异常,引起高位涡区气块旋转加强、正涡度增加及其前方低层正涡度的产生,而其后方,因绕高位涡中心气流沿等熵面下沉,地面高压迅速发展,低位涡气块则相反。过程期间,由于巴尔喀什湖高位涡中心和地中海高位涡主体(低涡)的存在和维持,孟加拉湾上空正相对涡度输送频繁,使得南支槽不断生消;而乌拉尔山低位涡带(高脊)和贝加尔湖高位涡中心(低涡)由于低、高位涡空气的不断注入,发生一次次的替换和发展,在引导冷空气持续南下与孟加拉湾北上的暖湿气流长时间在我国华南上空汇合的同时,还导致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反复增强并分裂小高压数次南下,地面强冷空气不断补充,最终造成华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长时间持续。  相似文献   
157.
《地质学刊》2014,38(3):F0003-F0003
<正>1征稿范围《地质学刊》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技术类季刊,是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会刊。《地质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江苏地质》,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  相似文献   
158.
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数值年代,划分了5次冰期,其时代初步定为:小冰期Ⅲ(1871±20A.D.),小冰期Ⅱ(1777±20A.D.),小冰期Ⅰ(1528±20A.D.);新冰期Ⅲ(1550±70aB.P.,1580±60aB.P.),新冰期Ⅱ(2.8~2.5kaB.P.),新冰期Ⅰ(3.1kaB.P.);末次冰期Ⅳ(YD)(11.5~10.4kaB.P.),末次冰期Ⅲ(24~16kaB.P.),末次冰期Ⅱ(56~40kaB.P.),末次冰期Ⅰ(73~72kaB.P.);倒数第二冰期(相当于MIS6~10),Ⅲ阶段(154~136kaB.P.),Ⅱ阶段(277~266kaB.P.),Ⅰ阶段(333~316kaB.P.);倒数第三冰期(相当于MIS12~16),Ⅱ阶段(520~460kaB.P.),Ⅰ阶段(710~593kaB.P.)。未来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方法和光释光技术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对冰川地貌精细定年,分析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空间差异和异时性机制。  相似文献   
159.
160.
详细讨论了建立中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全国三级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想,并对系统建设的原则,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系统硬软件设置,系统基础地理数据库设计,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关键等问题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