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中国勘察设计》2009,(8):76-76
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现将110千伏东湖输变电工程等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选择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承包单位。具体事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2.
武汉东湖沉积物中轮虫休眠卵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里  周洁  黄祥飞 《湖泊科学》1996,8(1):51-60
报道了1992年8月 ̄1993年7月间武汉东湖营养类型不同的3个湖区沉积物中轮虫休眠的卵数量和分布。不论湖区营养类型如何,沉积物中的休眠卵数量均呈“V”形垂直分布,表层高,底层低,由表向底数量逐渐递减。在3个湖区中,休眠卵的数量随水体营养水平的增高而增加。营养水平最高的Ⅰ站其休眠卵数量年平均为1.32个/cm^3,营养水平较低的Ⅱ、Ⅲ站分别为0.74个/cm^3、0.71个/cm^3。休眠卵的数量  相似文献   
23.
郑利  徐小清 《湖泊科学》2003,15(3):245-251
提要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是硫化物的生成、氧化和扩散等综合作用的反映,有机物的供给、硫酸盐的还原等因素都能影响其分布特征。本文对武汉东湖三个污染程度不同站点的AVS深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VS含量在一定深度沉积物中具有最大值,东湖沉积物中AVS的深度分布具有两种不同的模式,Ⅰ站和Ⅱ站AVS浓度峰在5cm左右的表层沉积物中,且AVS还原层深度较狭窄,而Ⅲ站AVS浓度峰处于10-20cm深度范围,沉积物中有机质负荷的差异是导致这种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对AVS的深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高有机质负荷导致AVS浓度峰向表层迁移,且AVS还原层分布于较狭窄的深度范围,对方涛等对流-扩散模型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在高有机质负荷沉积物中(Ⅰ、Ⅱ站)AVS深度分布的应用较为理想,然而低有机质负荷沉积物中(Ⅲ站)不能准确反映AVS的深度分布特征,说明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4.
二维水质模型在武汉东湖引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成  任宪友  班璇  杜耘 《湖泊科学》2012,24(1):43-50
以"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应用MIKE21软件对武汉东湖引水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东湖2008年6月和7月实测的水深、TN和TP数据率定了模型参数(床底摩擦力和涡粘系数),并利用2010年7月实测数据建立水动力学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四种引水工况下模型运行35 d之后东湖水体中TN、TP浓度分布情况,并比较四种工况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设置两个引水口以及考虑风速影响的情况下,东湖水体中TN、TP浓度分布最均匀.对"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了东湖大型肉食性枝角类——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种群的周年变动昼夜垂直迁移及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在I站1984年的高峰出现在8月, 1985年出现在7月, 数量分别为1.775和0.313 ind./L;且站均出现在9月, 数量分别为1.214和1.547 ind./L。透明薄皮溞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衣层的数量变动更明显, 通常以日出及日落前后1小时, 衣层数量最多, 用直接测重法测定了不同体长组的湿重、干重, 经统计处理获得了各自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6.
李纯厚  黄祥飞 《湖泊科学》1993,5(2):159-163
本文在室内模拟自然水温研究了东湖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对优势枝角类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的捕食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17℃和21℃时透明薄皮溞对短尾秀体溞的捕食率系数(predation rate coefficient)或称滤过率(clearance rate)分别为15.9和18.2mL predator-1day-1。17℃时透明薄皮溞对微型裸腹溞的捕食率系数为30.1mL predator-1day-1。不同的猎物密度对捕食率系数亦有影响。在17℃,当猎物密度从200ind mL-1增为800ind mL-1时,透明薄皮溞对裸腹溞的捕食率系数则从30.1mL predator-1day-1下降为15.1mL predator-1day-1,对短尾秀体溞的捕食率系数亦从15.9mL predator-1day-1降为7.8mL predator-1day-1。  相似文献   
27.
基于遗传算法的东湖水质参数反演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了叶绿素浓度的对数和浊度的对数作为变量,建立了前向光学模型和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实现了较高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28.
结合新近获得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和详细的野外调查,首次对青藏高原内部大型单个湖泊古湖滨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量。综合色林错周边古湖滨线的地貌、沉积及地形特征,本文首次提出色林错周边区域古湖滨线从地貌上可以分为3类: 1)处于高位,保存完好且非常连续的单级"高位古湖滨线"; 2)高于高位古湖滨线、严重退化、只有零散保存的多级"退化古湖滨线"; 3)低于高位古湖滨线、保存最好而非常连续的"低位古湖滨线"。野外系统测量表明,高位古湖滨线高程约4 593 m,最高退化古湖滨线高程为4 640 m。高位古湖滨线一致的高程分布表明: 1)晚更新世高位古湖滨线形成时期存在一个更大的色林错古湖; 2)自晚更新世以来,在色林错周边200 km范围内,不存在构造差异抬升。结合前人对西藏内部大型湖泊古湖滨线的年代学研究及本文的高程测量分析,指出关于晚更新世西藏中东部统一的古大湖--"古羌塘东湖"的提法值得商榷,晚更新世高原内部各大型湖泊更可能是通过河道串联。  相似文献   
29.
1 INTRODUCTION Surface blooms of nuisance cyanobacteria are often a signal of eutrophication (Jacoby et al., 2000). They are generally favored by conditions of low nitrogen to phosphorus ratios, high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high water temperature, high …  相似文献   
30.
利用近24年来不同时期的Landsat-8 OLI_TIRS卫星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本文对武汉市东湖水域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近年来东湖水域面积动态变化情况,运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MNDWI)对水域面积进行提取,并结合历年各项气象数据、城市发展数据等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湖近年水域面积变化与城市发展改造和人类利用方式变化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