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1篇
  免费   2621篇
  国内免费   2099篇
测绘学   531篇
大气科学   890篇
地球物理   5006篇
地质学   6415篇
海洋学   1042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1854篇
自然地理   135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840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669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591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94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提出了坡积-滑坡土、残积-坡积和人类经济活动填土强度指数易变性调查结果。给出了根据实验方法制定出的,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充分条件下对危险斜坡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建议。提出了土体位移风险评价方法,以便论证选择防止滑坡工程设施的工程保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2.
2007年7月16日日本发生ML 6.8地震。此次地震前的7月6日,山东泰安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本文报告了变化情况,同时给出了水位和气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3.
东秦岭中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地层及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汉奎 《地层学杂志》1996,20(3):165-174
东秦岭中部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分布较广,化石较丰富,尤其是腕足类,分为寺岗组、石燕河组、刘家坡组和张湾组。曾庆銮等(1993)根据腕足类及其群落的更替,把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归於早志留世,因而引起较大争论。本文据岩性将寺岗组和石燕河组分别改称为石燕河组下段和上段,并据腕足类化石认为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应归於晚奥陶世、张湾组为早志留世;另据上述地层生物群落的特征及群落的更替,认为从石燕河组到刘家坡组,以及刘家坡组至张湾组恰好反映了全球冰期引起的晚奥陶世海退和早志留世冰期结束引起的海侵,故本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宜划在刘家坡组和张湾组之间。  相似文献   
184.
陈志明 《地质科学》1993,28(1):61-67
华南海西—印支成矿期内,成矿序列完整,类型齐全,矿种繁多,为其它成矿期所莫及。沉积矿床需要稳定的地质背景,层控矿床形成的较有利的地质背景是稳中有动。  相似文献   
185.
186.
张西平 《地质学报》2022,96(9):3261-3282
石头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智慧的启蒙,彩石和矿物颜料开启了人类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人类在使用矿物岩石中相继出现的武器、农耕时代、陶器、金属冶炼、人类聚落和城邦,标志着人类智慧的爆发和文明根基的建立。遍布全球的规模性采掘和矿业活动为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和经济基础,给人类认识矿物岩石和探索地球的奥秘打开了大门。东西方先哲们最早观察和思索天地万物、物质组成和变化、探索石头和金属的形成,炼丹术和炼金术、早期博物学、早期医学对金属、矿物和岩石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孕育了现代矿物学和地质学。中世纪矿业的繁荣带动了地质科学研究的复兴,矿床学和矿物学的确立、化石研究与地层层序的确立、岩石成因的水火之争、山脉成因的垂向升降和水平挤压之争导致了地质学的诞生和确立。  相似文献   
187.
基于辽宁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展布,对1980年以来辽宁地区ML≥2.0地震的累计频次和1900年以来Ms≥5.0地震的年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活动断裂构造背景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基于地震学的辽宁省内主要断裂和构造区(带)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的初步评估结果。辽宁地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较高的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九寨—盖州北段、朝阳—北票断裂等;辽宁地区未来3年发生Ms≥5.0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依次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熊岳—庄河断裂、鸭绿江断裂及赤峰—开原断裂与柳河断裂交汇处等。在判定区域地震危险性和城市地震风险时,除了依据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还应充分考虑区内主要构造(断裂)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8.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沂沭断裂带的大地构造背景、边界断裂、地貌、沉积岩相、火山和地震活动、地壳深部结构、重力、地热等的分析,说明沂沭断裂是一条中生代的裂谷,并给出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9.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相邻的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的5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和10个地震破裂带资料的力学分析,讨论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并得出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通海曲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所围成的一个不封闭菱形地块相对外围区域有向南南东移动的趋势。此菱形地块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0.
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断裂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短基线、短水准等测量资料,把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附近活动断裂的运动划分为震前加速、震时滑动和震后调整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速率变化、活动性质和时空分布等特征,据此讨论了主要由地震蕴育、发生引起的活动断裂位移异常区的构造背景。最后,讨论了它们在地震预报和烈度区划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