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 等英文数据库以及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内容为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0 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s,总例数1796 例,试验组899 例术后应用中药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897 例术后单用利伐沙班。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0,95%CI(0.21,0.43),P<0.00001],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MD=-17.54,95%CI(-32.65,-2.43),P=0.02],总失血量明显减少;MD=-120.14,95%CI(-132.37,-108.45),P<0.00001],血浆黏度明显降低;MD=-0.14,95%CI(-0.19,-0.09),P<0.00001],D-2聚体明显降低;MD=-0.16,95%CI(-0.28,-0.04),P=0.007],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MD=-54.89,95%CI(-96.17,-13.61),P=0.009]。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显性失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现有的证据认为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少出血风险,安全性高,但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影响了该结论的论证强度,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s支持。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256iCT双下肢血管成像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256iCT双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腹腔干水平到达足底,将薄层轴位原始图像传入EBW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75例患者在行CT扫描后的1~2周内行DSA检查,将256iCT血管图像与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575个动脉节段中,15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以DSA为诊断标准,256i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8.8%、99.7%;对于显示中度以上狭窄,256i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3%、97.8%、98.2%。256i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DSA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0.945)。975处节段性病变中,905处管壁存在管壁粥样斑块,12处为附壁血栓。结论:256iCT下肢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入我院就诊并行能谱CT断层扫描的患者,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对能谱CT图像进行分析,采用阈值法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体积,计算(患侧下肢体积 - 健侧下肢体积)/健侧下肢体积的百分比,根据2016版国际淋巴学会共识,将入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分别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含量,得出脂肪体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的差异。结果:最终入组患者 40例,女/男(36/4),年龄范围32~71岁,中位年龄(53±10)岁,病程(3±5)年,轻度8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轻、中、重度患者的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可以量化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脂肪含量比,但不能单独用于下肢病变的分级评价中。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活络逐瘀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予自拟活络逐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2组术后第14天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下肢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第14天的DVT发生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14天的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天与第14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4天下肢肿胀率均低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逐瘀方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30.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评估、宣传教育、功能锻炼、血管保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包括中医推拿及手指点穴、外敷如意金黄散、中医气功、中药茶饮,2组均干预7 d。比较2组术后第1、7天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2周内L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术后第1天缩短,D-二聚体(D-D)、CRP、IL-6水平较术后第1天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第1天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周内观察组有2 例患者出现LDVT,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有10 例患者出现LDVT,发生率为20.00%(10/50),2组L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指点穴、如意金黄散外敷、中医气功、中药茶饮等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可以延迟脑出血术后患者PT,降低D-D、CRP、IL-6水平及L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