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609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2390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泥岩裂隙在伦坡拉盆地比较发育,是一种重要的特殊构造岩性储集层。通过对盆内的地质背影研究,并运用构造应力与裂隙的关系,分析了牛堡组、丁青湖组一段泥岩裂隙发育和展布。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泥岩裂隙(缝)储层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盆内泥岩裂隙(缝)有两类:一是泥岩的原始孔隙,二是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可分层间缝、构造缝、溶蚀洞孔、晶内孔等。并综合运用了电测曲线资料在纵向对泥岩裂隙进行了识别、  相似文献   
52.
粒度分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吉启慧 《中国沙漠》1996,16(2):173-179
本文重点探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成沙粒度组成特征及其与物源的关系,同时对沙丘的下伏地层沙、现代河流沙及丘间地沙的粒度组成也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该沙漠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证实了风成沙的粒度分布以极细沙为主,不含粗沙,粉沙含量极小;粒度组合、分选主要受营力和源区物质制约,结果使粒度空间分布形成格局。总之,通过粒度分析得到一系列量化指征,可为研究风沙流运动,探讨沉积环境和改造沙漠、发展沙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库车盆地西北缘下第三系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岩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启龙 《地层学杂志》1996,20(4):280-284
库车盆地西北缘及柯坪地区下第三系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氧同位素组成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变化,而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沉积学研究表明塔拉克组和小库孜拜组海相地层主要为潮坪、萨布哈和渴湖相沉积,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期后,沉积物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淡水作用的影响。所分析的样品大部分形成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富集12C,δ13C为正值的样品一般形成于海水成岩环境。稳定同位素分析是研究成岩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4.
本文依据岩性,岩相特征,按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和划分准则,新创立了三叠统天观山组。天观山组是一套滩缘相一盆地相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有砂,泥岩的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55.
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统计方法对20组世界各地大陆下地壳组成的估计值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大陆下地壳组成具双峰式分布特征,峰值代表了A、B两种元组分。组分A为幔源垫托岩浆的结晶分凝产物,组分B为古老的大陆壳物质。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同位素成分确定和探讨对建立恰当大陆动力学模型具有深元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下地壳捕虏体是研究深部地壳成分的依据,是提供深部地壳的重要信息源,因此对下地壳捕虏体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
华南下二叠统层状硅岩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玉卿  冯增昭 《岩石学报》1997,13(1):111-120
华南地区下二叠统的层状硅岩分布较稳定,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并据此可分为放射虫硅岩、海绵骨针硅岩和贫化石硅岩。化学成分特点和硅氧同位素值,具有生物化学成因硅岩的特征,与火山成因和热水成因的硅岩也有一定联系。层状硅岩的形成明显受断裂控制,硅质生物、上升洋流和水平洋流则是硅质富集、保存和沉淀的主要因素,而海底火山和热水活动的参与也起到一定促进。层状硅岩中有机碳含量丰富,平均0.69%,是潜在的有利烃源岩。  相似文献   
58.
59.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玩宏  沈平 《沉积学报》1997,15(3):72-77
本文着重报道了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采自该层位的样品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链状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测试结果显示:正烷烃图谱呈双驼峰形,碳数分布为nC15~nC35,以nC18为主峰碳,nC29为次主峰碳,C-21/C+22为0.77~1.02,OEP为0.94~1.04;植烷占优势,Pr/Ph为0.40~0.46;藿烷碳数为C27~C35,以C30占优势,C27+C29<C+31;仅见碳数分布为C20~C29的长链三环二萜烷,以C28为主峰碳;甾烷丰度顺序为C29甾烷>C27甾烷>C28甾烷,同时检出了孕甾烷和4-甲基甾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还原环境特点,且可能主要来自藻类。  相似文献   
60.
下辽河坳陷现代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雨蕊  许忠淮 《中国地震》1997,13(2):114-119
本文通过辽河油田的钻孔崩落资料及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推断出辽河坳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区域应务场和局部应力场的结果一致,该地区处于走滑断层型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