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8篇 |
免费 | 548篇 |
国内免费 | 6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1篇 |
大气科学 | 171篇 |
地球物理 | 223篇 |
地质学 | 2491篇 |
海洋学 | 180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76篇 |
自然地理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48年 | 2篇 |
1944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川西南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的中-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溶孔、溶洞和构造裂缝为主.研究认为,多世代方解石胶结、化学充填作用以及埋藏期的压实(溶)作用是孔隙很难得到保存的主要原因;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水云化作用和表生期、埋藏期的流体溶蚀作用则产生了大量的次生溶孔、洞,使储层的孔渗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构造破裂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储集空间,还影响各储集体之间及单一储集体内部空隙的连通.成岩相分为混合水云化-溶蚀-破裂相、溶蚀-胶结相和胶结-压实-压溶相.各种成岩作用的叠加形成了现今下二叠统油气储层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2.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中,由于沉积相(台地浅难相和深水斜坡-盆地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多样性。作者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研究,对该地区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等九种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3.
混积岩储层特征--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积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经混合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广义混积岩包括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在空间上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本文在大量资料调研基础上,结合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储层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全岩及黏土矿物分析、压汞测试、纳米CT等研究工作,分析了混积岩储层岩性组合、储层特征等。宏观上,混积岩岩性复杂多样,由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灰质泥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剖面上呈现大段厚层式、厚夹薄层式、近等厚互层式三种组合样式;微观上,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有机质等呈纹层状或块状分布;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纳米级的粒间孔、粒内孔以及微裂缝,矿物组成及其含量是影响储集空间类型的一个主要因素;多数混积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为致密储层。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以及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5月15日发生在黔北的一次下击暴流事件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发生在500hPa槽前、西南低涡南侧、中低空急流北侧和地面锋前热低压内的大范围上升区内,地面辐合线是重要的触发机制。(2)大气为上干下湿不稳定状态,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维持,环境温度垂直递减率较大,低层有冷空气入侵,下沉气流接地时与周围大气形成10℃以上的温差,导致气流强烈辐散最终产生大风。(3)过程由多单体风暴引发,具有弓形回波、三体散射长钉、回波悬垂等结构特征,回波核强度在65dBz以上,大风出现时强回波核迅速降落。(4)大风发生前,风暴前侧有一支由前向后的斜升气流与后侧入流气流形成中层径向辐合(MARC),大风出现时,低层有小尺度辐散区域,随后辐散尺度扩大,风速切变减小,大风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35.
读书使毛汉礼学到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同时更亲眼目睹了当时人民所遭遇的苦难和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些使读大学的毛汉礼彷徨了。 相似文献
136.
西非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深水盐下为一个高风险与高潜力并存的勘探新领域。近年来,在加蓬深水区M气田的勘探中,遇到了盐胶结型储层预测的新难题。在钻井数量少、地震资料品质有限以及缺乏成熟技术体系参考的条件下,通过对盐胶结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盐胶结型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以及正、反演等关键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对盐胶结储层进行精细综合预测,探索形成了“基于地质成因机制指导下的盐胶结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组合”。运用该技术有效预测了M气田的有利储层分布区,指导了M气田的勘探及评价。 相似文献
137.
北冰洋海冰厚度穿透雷达探测与下表面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北冰洋海冰穿透雷达的探测与分析, 讨论了雷达电磁波探测海冰厚度和海冰下表面形态特征的能力. 结果表明, 雷达波可穿透超过6 m厚度的北极盛夏海冰, 雷达波在海冰内的传播速度是0.142~0.154 m/ns. 雷达图像表现出海冰下表面粗糙起伏的微形态特征, 这种微形态特征与海冰类型关系紧密, 反映出雷达探测有助于识别和划分海冰类型. 基于雷达图像同时显示海冰上、下界线的特点, 统计分析了二者界线实际长度的差异, 提出一个新的长度因子数值概念, 可用于海冰上、下表面面积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8.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I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西藏北部申扎县一带首次发现一套富含北方珠角石动物群Armenoceras sp.,Wutinoceras sp.,Discoactinoceras multiplexum Kobayashi,Adaomsoceras sp.,Sactoceras sp.,Ordosoceras sp.,Oncoceratida,Ormoceratidae,?Curtoceras sp.,Ormoceras sp.,Liulinoceras sp.,Deiroceras cf.globsom Zholt et Shen及腕足类、牙形剌、苔藓虫、海百合茎等化石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该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群面貌与区内已知的地层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地质时代也明显早于区内已知的其它古生代地层,故建立下奥陶统拉塞组。 相似文献
140.
通过把地层格架信息作用于立体层析Fréchet导数矩阵,使得更新后的速度模型呈现出符合地质规律的块状特征.地层格架信息基于立体层析反演中得到的反射点位置进行非规则B样条插值拟合得到,因此在反演中它将会随着反射点位置的更新自然得到更新.与前人提出的保边缘层析算法或多层立体层析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地层格架正则化无需引入混合正则化项或定义某种复杂的混合速度格式,更为直接也更容易实现.理论和实际数据算例证实了该正则化技巧的稳健性和可靠性,能够得到与实际地质构造特征更为一致的地质一致性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