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5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1719篇
测绘学   510篇
大气科学   2785篇
地球物理   517篇
地质学   1799篇
海洋学   1302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397篇
自然地理   547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6篇
  1955年   4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梭鱼标准代谢、内源氮排泄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13.5 ,18,2 1.5 ,2 4和 2 7℃ 5个温度条件下测定了梭鱼 (体重范围 1.88~ 14.0 2 g)的标准代谢率和内源氮排泄率。梭鱼标准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指数关系 ;标准代谢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RS=0 .12 4 6 W0 .9954 e0 .0 84 1T(r2 =0 .92 2 0 )。梭鱼的氨氮、尿素、总氮及能量的排泄率随体重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体重为幂函数关系 ,与温度的关系为多项式形式。梭鱼氨氮和尿素日排泄率的变幅分别为 0 .15~ 0 .88mg N/d和 0 .0 3~ 0 .2 9mg N/d。不同温度下 ,尿素排泄量占总氮比例在 9.9%~2 2 .4 9%之间 ,随温度升高该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1 组织与分工日本 Argo计划由教育、文化、体育、科学技术部 (MEXT)和国土、基础设施、运输部以及气象厅和海上保安厅等 4个部门联合制定 ,并组织实施。日本海洋科技中心 (JAMSTEC)与全球变化探测性观测研究系统组负责延迟模式高质量 Argo剖面浮标资料的处理和分发 ;日本气象局 (JMA)则负责运行日本 Argo实时数据库以及 Argo剖面浮标资料的实时分发。2 计划与实施日本于 1 998年建立 Argo工作组 ,是国际 Argo计划的发起国之一 ,故也是国际 Argo科学组的首批成员 ,曾派代表参加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 ,并于 2 0 …  相似文献   
33.
LabVIEW设计中压力传感器的RBF神经网络温度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油平台注水压力监测系统设计中 ,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 ,嵌入逼近能力强和收敛速度快的RBF神经网络 ,以人工环境实验数据为样本进行训练 ,实现了压力传感器的智能网络温度补偿。结果显示 ,此方法能够在压力、温度变化较大的恶劣环境下 ,获得很高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34.
温度对南美白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啸尘 《海洋科学》2003,27(10):79-80
探讨了温度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22℃范围内。南美白对虾能够适应逐渐降温和逐渐升温,存活率分别达100%和97.92%。降温后。10℃充氧密封24h,对其生存无影响,存活率100%。此后逐渐升温至22℃,并在22-23℃中暂养3d,对虾存活率95%。  相似文献   
35.
Argo-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的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全球海洋观测网 (Argo)为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 ,海洋学界正在做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 ,即设计并部署一个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以便对海洋从季节到十年间的变化作前所未有的长期跟踪观测。这项计划的实施 ,将使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和预测向前迈出一大步。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现场支柱就是 Argo剖面浮标网 ,将为人类提供一个全球海洋次表层数据库。Argo剖面浮标观测网将由 3 0 0 0个自动仪器组成 (图 1 ) ,每个浮标每隔 1 0天发送一组取自 2 0 0 0 m到海面的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 (图 2、3 )。在全球大洋内每隔大约 3个经纬度布设一个浮标 ,其数据通…  相似文献   
36.
根据文献[l]建立的底层温度(TH)与其水柱垂向平均温度()的经验关系,结合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垂向平均)热传导方程,发展了以水气温差和风速为已知量的底层温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避开了海面热量和动量输入在垂直水柱中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而直接报出底层水温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结果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7.
南海北部年均水温水平分布有如下特征: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等不温线近亿与大陆斜坡等深线平行;大陆架/斜坡区为一暖水带,深海盆是个冷水区。水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东北季风盛行期间,大陆架/斜坡区产生暖水带;西南季风盛行期间,大陆架斜坡区间成冷水带;暖水带与冬季风同消长,是盛行季风与大陆架/斜坡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南海北就深海盆终年被冷水盘据。  相似文献   
38.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锋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锋,东海北部陆架锋和黑潮锋,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锋。(2)江海温度锋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锋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锋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39.
辽东湾S2冰侧限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试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辽东湾S2型海冰侧限剪切强度随剪切应变速率、加载方向、法向应力、温度和冰内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介绍了S2型海冰各向异性特点及剪切应变速率对剪切破坏方式的效应和韧脆破坏转变的条件。分析了不同加载方向海冰峰值剪切强度的差异 ,获得 - 6 2℃温度下S2冰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分别为 42°和 70 0kPa。利用统计分析给出峰值剪切强度与冰温和孔隙率的试验关系  相似文献   
40.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in the sou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or the past 160 ka using the Uk37 paleothermometer from the core MD01-2392.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glacial times (MISs 6 and 2) and interglacial times (MISs 5.5 and 1) are 2.2~2.5 ℃. Younger Dryas event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was documented in both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δ18O and SST records. After MIS 5.5, SSTs displayed a progressive cooling from 28.6 to 24.5 ℃, culminating at the LGM. During this gradual cooling period, warm events such as MISs 5.3, 5.1 and 3 were also clearly documented. By comparison of SST between the study core and Core 17954, a pattern of low or no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and high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s was exhibited. This pattern indicates the much stronger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t the glacial than at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Spectral analysis gives two prominent cycles: 41 and 23 ka, with the former more pronounced, suggesting that SSTs in the southern SCS varied in concert with high-latitude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