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60篇 |
免费 | 2732篇 |
国内免费 | 14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22篇 |
大气科学 | 1719篇 |
地球物理 | 1709篇 |
地质学 | 3438篇 |
海洋学 | 1103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764篇 |
自然地理 | 7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317篇 |
2023年 | 561篇 |
2022年 | 678篇 |
2021年 | 700篇 |
2020年 | 636篇 |
2019年 | 648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560篇 |
2016年 | 491篇 |
2015年 | 551篇 |
2014年 | 788篇 |
2013年 | 597篇 |
2012年 | 676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542篇 |
2009年 | 603篇 |
2008年 | 538篇 |
2007年 | 505篇 |
2006年 | 445篇 |
2005年 | 421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263篇 |
2000年 | 226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83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30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79年 | 9篇 |
1966年 | 8篇 |
1954年 | 6篇 |
1948年 | 8篇 |
1946年 | 8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陕西省境内的某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传统测绘技术手段等多种技术融合的方法在房地一体测量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房地一体测量中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测量精度基本上处在项目精度要求的边缘,如果在数据生产的任何环节操作不当都容易出现精度超限的情况;(2)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虽然能获取大部分房屋建筑的三维信息,仍无法解决由于遮挡造成的数据漏洞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传统测绘技术可以从地面上对数据进行补充;(3)通过3种技术手段融合的方式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82.
杨晓旭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3):173-175,179
依托某大型异形建筑项目的施工案例,针对锥形结构面板加工制作与内部钢主体结构协调设计和施工的难题,将BIM技术和3D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采用激光扫描测量主体结构后逆向生成相关模型,再与结构模型、次结构模型相互配合,解决了专业间配合难题,圆满地实现了深化设计和施工目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和BIM技术的应用原理、作业流程以及... 相似文献
983.
为探索研究在高山地地区选择使用数字表面模型(DSM)基础数据的最优方案,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简称“实景三维项目”)顺利进行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高分七号卫星影像,针对项目DSM自动匹配所常用的吉威公司影像处理系统(CIPS)和天宝影像处理软件(INPHO)两款主要软件,对高山地地区整体匹配效果及高山地中的冰雪、阴影弱纹理区域的匹配效果进行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INPHO匹配的整体效果和在冰雪区域的表现更适合本项目实际生产,而在阴影区域二者均有一定的粗差,需要人工交互编辑处理。 相似文献
984.
复杂地形的距离与噪声的影响,会导致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定向精度较差,为此,设计一个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近景影像绝对定向方法。建立一个比例相同的空间坐标系,规范方向矩阵,对近景影像进行灰度处理,在确定实际空间与平面模型间存在的属性关系后,获取复杂地形空间参数,以此优化定向过程,并建立投影模型,实现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近景影像绝对定向。对不同距离下与不同噪声下的定向误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距离与不同噪声下,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近景影像绝对定向方法的定向误差均较小,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85.
沪苏通长江大桥从建设至开通运营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设计图纸等资料,如何利用BIM技术将这些数据信息与沪苏通长江大桥实体三维模型相关联,从而进行可视化展示及分析,是目前工程运营管理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监测数据可视化研究中,大多数都依赖于特定的三维软件,难以满足多用户、无插件、跨平台的使用需求,在铁路工程项目跨专业应用中的共享性较差。本文基于Cesium平台,采用Echarts、WebGL技术,针对沪苏通长江大桥主航道变形监测数据可视化需求分析,实现了沪苏通长江大桥主航道三维实体模型的搭建、监测点布设展示、交互式监测点变形信息查询等功能,为运营管理及工程人员提供了大桥实体监测点变形数据查询,能更加高效地对监测点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帮助决策者直观快速地了解大桥整体健康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986.
InSAR地形测绘是SAR卫星最为典型的应用任务之一。SRTM与TanDEM-X卫星分别开创了10 m精度以及4 m精度的全球DSM先河。L波段差分干涉SAR(L-Ban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AR,L-SAR)卫星是我国第一组L波段干涉SAR编队卫星系统,卫星可完成1∶5万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随着L-SAR卫星的示范效应逐步扩展,国产小卫星也逐步跟进,以高景二号和宏图一号代表的小卫星开启了小卫星测绘先河。本文从卫星工程的角度,阐述了SRTM、TanDEM-X以及L-SAR卫星的关键技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当前SAR卫星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理解卫星工程的层次性特点,并讨论SAR卫星的未来趋势,为面向行业应用的卫星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基于时空实体、实景三维(3D)、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空间数据库等技术,构建了立体化、空间化信息关联的人、地、事等公安实体资源,建立了公安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提供了辖区实景三维可视化、警务机构目录导航、人员实体画像、房/人/事关联查询上图、警务分析展示等功能,实现了“一房一档、一人一档、一事一档”“以图看人、以图看事、以图管房、以房管人”的人口精细化管理目标,可为公安部门(重点)人口管理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988.
针对现有三维数据模型难以有效支撑三维不动产物理空间和产权空间一体化管理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顾及物理空间的三维不动产数据模型。基于土地管理领域模型(LADM)分析设计了产权语义类,并利用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GML)发展了多层级物理空间的构建方法,通过CityGML的扩展机制实现了产权空间要素类和物理空间要素类的语义关联以及一体化存储。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表达“地—楼—层—户—间”多层次的几何语义信息,解决了三维不动产数据模型内容单一、缺乏建筑语义等难点,为不动产立体化产权管理和三维确权登记等工作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89.
以苏州市田野考古现状为出发点,依托考古对象的营造法式等建造技艺和结构特征,提出了集三维场景多源数据融合及信息化表达,应用于一体的数字考古建设体系。通过采用一种多源、异构、海量的考古数据采集体系,以全局优化点云配准为基础和控制点为约束条件,实现考古对象的多粒度成果精细融合和精细化三维表达,解决当前田野考古中空间数字采集和应用中数据碎片化、集成精度不适配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工程实践,该技术体系能够很好的提升数字考古建设需求,同时,为苏州人类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0.
为向城墙申遗、城墙保护和城墙博物馆展陈工作提供真实依据和基础资料,需利用数字化手段科学、全面地考察和记录南京明城墙遗产信息。针对南京明城墙的分布特点及保护区规定,利用倾斜摄影构建城墙及周边环境的三维模型。总结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方法的技术优势和生产流程,并以南部约6.1 km的城墙为研究对象,使用DM-X402H倾斜摄影无人机平台搭载倾斜航摄仪、地面控制系统、GPS导航控制系统完成外业数据采集,利用PhotoMesh软件构建三维实景模型。最后,利用City Maker三维引擎和NET开发环境完成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展示。该方法真实、快速、精确再现城墙及周边环境,使建立时空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