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75篇 |
免费 | 2699篇 |
国内免费 | 14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22篇 |
大气科学 | 1720篇 |
地球物理 | 1709篇 |
地质学 | 3442篇 |
海洋学 | 1103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764篇 |
自然地理 | 7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21篇 |
2023年 | 561篇 |
2022年 | 678篇 |
2021年 | 700篇 |
2020年 | 636篇 |
2019年 | 648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560篇 |
2016年 | 491篇 |
2015年 | 551篇 |
2014年 | 788篇 |
2013年 | 597篇 |
2012年 | 676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542篇 |
2009年 | 603篇 |
2008年 | 538篇 |
2007年 | 505篇 |
2006年 | 445篇 |
2005年 | 421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263篇 |
2000年 | 226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83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30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79年 | 9篇 |
1966年 | 8篇 |
1954年 | 6篇 |
1948年 | 8篇 |
1946年 | 8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大河口滑坡坏了铁路沿线设施和附近的建筑,为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必须立即进行整治,本文通过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对大河口滑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滑坡整治措施及施工情况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942.
包络地形对气候模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p-σ混合坐标系球带模式研究了不同包络度地形对冬夏季气候模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大包络度的地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候模拟结果,尤其是在冬季。气候模拟特征由海陆和地形的共同作用决定,地形包络度的影响是次要的。包络度值要取得恰当,否则反而不利。不同地区可用不同的包络地形。 相似文献
943.
雾是九华山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其年平均雾日为145 d,年最多雾日达到168 d。因此,利用九华山不同海拔的测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资料,分析山地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山区雾的年际变化较大,并呈逐年递减趋势,雾生成时间峰值在05时前后,但出雾频率最高的是在08时。山区夜间降温≥6℃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74.4%,气温日较差≥7.0℃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80.9%,雾日多出现在日平均风速<3m/s的条件下,83.9%的雾日有近地面逆温层存在,并且雾日数与逆温强度是呈正相关的。喇叭口地形的辐合作用有利于水汽在喇叭口底部区域达到饱和,形成雾,在微风的条件下对辐射雾的形成非常有利,如果近地面层有风场的辐合作用,更是有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森林小气候的作用也有利于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4.
TanBoon-Kong 《地质学报》2001,75(3):321-321
石灰岩在马来西亚广泛分布。石灰岩分布区具有独特的地形和喀斯特形态,如拔地而起巍然耸立的陡峭悬崖和千姿百态的塔状地下灰岩岩基,令人兴趣盎然。本文讨论了灰岩山丘和基岩的喀斯特形 相似文献
945.
基于ANSYS与OpenGL的高速公路结构物仿真建模及三维地层地表修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三维视景建模与仿真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选线、施工以及运营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构物的仿真建模以及能反映施工前后地表形态变化的三维地层模型研究是高速公路信息化中的重要问题。介绍了一种借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取结构物三维模型表面几何信息的简便方法;结合OpenGL纹理贴图技术,实现了结构物的仿真建模;针对结构物施工后对地表形态改变较大的问题,提出利用结构物表面数据对三维地层模型地表网格进行修剪的方法--地表网格竖直投影修剪法。把上述方法应用到广东省某高速公路高边坡的三维视景仿真建模中,结果表明,边坡的仿真模型较逼真。三维地层模型修剪后的地表形态与真实情况接近,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6.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第5代移动技术(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三维手段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和管理已经成为可能.作为城市在区域范围内的缩影,园区的管理也应向精细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本文在大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建设案例的基础上,对比目前主流的... 相似文献
947.
构建区域介质三维速度模型并以之获得准确的区域震相走时,是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充分利用已有的一维模型、GT事件、地质资料等实现三维模型构建,尝试基于目标区域内已有的部分局部一维模型,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建立初始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T事件走时数据并参考其它地震地质资料对其不断进行修正,使得其走时偏差图与GT事件走时偏差图一致,进而获得能够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三维模型.使用不同模型进行的地震定位实验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的定位偏差较初始模型减少约20%,较好地起到了减小区域震相走时残差,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8.
949.
天山高山冰缘环境的融冻泥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地观测结果分析,本文得出:天山冰缘环境发育的融冻泥流分布在海拔2500─3600m间的阴坡。融冻泥流发育要求地下含水丰富,粒度以细粉砂为主,地表坡度10─31°。融冻泥流的形态多数为长宽比小于1的叶状,少量为舌状。融冻泥流表面平均运动速度为11.14cm/a,舌前缘前进的平均速度的1.86cm/a,中轴部位的运动速度比两侧大。 相似文献
950.
以南川隧道为例,采用BIM技术,融合地质调绘、勘探、地质剖面等多源地质信息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快速生成构造物三维模型,实现公路BIM模型融入三维地质勘察信息,全方位展现公路地质信息,弥补了公路工程建设BIM应用的短板。结果表明,采用BIM技术实现三维地质可视化成果与公路专业进行协同工作,可以全方位、立体展现构筑物场地地质环境,更加准确把握地质风险,为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