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96篇 |
免费 | 6597篇 |
国内免费 | 15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3篇 |
大气科学 | 108篇 |
地球物理 | 29860篇 |
地质学 | 6608篇 |
海洋学 | 988篇 |
天文学 | 60篇 |
综合类 | 1410篇 |
自然地理 | 3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807篇 |
2022年 | 1081篇 |
2021年 | 1173篇 |
2020年 | 949篇 |
2019年 | 947篇 |
2018年 | 624篇 |
2017年 | 628篇 |
2016年 | 530篇 |
2015年 | 853篇 |
2014年 | 1386篇 |
2013年 | 1203篇 |
2012年 | 1545篇 |
2011年 | 1388篇 |
2010年 | 1402篇 |
2009年 | 1583篇 |
2008年 | 1538篇 |
2007年 | 1167篇 |
2006年 | 1248篇 |
2005年 | 1156篇 |
2004年 | 1134篇 |
2003年 | 1071篇 |
2002年 | 1321篇 |
2001年 | 1214篇 |
2000年 | 1113篇 |
1999年 | 1092篇 |
1998年 | 1062篇 |
1997年 | 1103篇 |
1996年 | 1191篇 |
1995年 | 1250篇 |
1994年 | 1142篇 |
1993年 | 1174篇 |
1992年 | 1183篇 |
1991年 | 1020篇 |
1990年 | 916篇 |
1989年 | 637篇 |
1988年 | 92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53篇 |
1979年 | 57篇 |
1978年 | 36篇 |
1977年 | 38篇 |
1976年 | 36篇 |
1974年 | 4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大型断陷山间盆地,该地区的流动观测记录了2008年11月10日发生于大柴旦附近的M_W6.3地震。和附近的基岩上的记录相比,盆地内部的记录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地面运动放大效应,表现为峰值速度的增大、持续时间的延长,其呈现出长持续时间的后续震相。傅里叶频谱分析表明盆地内部显著的后续震相的频率和直达波相比较低,地面质点运动轨迹图显示后续震相为面波运动特征。为了解释地面运动的差异,构建二维模型,通过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地震波在盆地内部的传播过程,结果显示盆地内部低速层的存在造成直达波的放大以及多次反射与转换,盆地边缘结构造成的波的相干叠加产生了强烈的次生面波,其低频、大振幅、长持续时间的特征是盆地内部地面运动放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2.
173.
江汉洞庭盆地的非对称扩张与潜地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第四纪地质和构造地貌等资料,参照目前可以接受的应力-荷载模型、热扩散模型和非对称扩张模型,较详细地论述了江汉洞庭盆地(JDB)的构造演化历史、主要活动断裂的新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尝试性地预测未来强震危险程度,并提出若干抗震防灾的对策,目的在于为JKB的长远开发规划、生命线和重要城市的抗震减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4.
大量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存在相对平静期,该阶段b值会相对下降,b值变化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MS7.4地震,为研究地震前b值时空变化特征,本文截取2009年至震前地震目录,将地震目录分为去除余震目录、完整地震目录,对比研究b值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玛多MS7.4地震前1年b值开始低于均值且不断下降,至b值有上升趋势时地震发生,扩大到区域内其它5级以上地震,也符合此规律,地震发生后b值明显上升,短时间内又下降至较低位置,并一直处于较低位置直至下次地震发生;从b值空间扫描结果看,玛多MS7.4地震前,震中位于低b值区域,该位置为b值最低处;通过不同时间段的b值空间扫描结果,可发现玛多MS7.4地震发生前低b值区域向震中不断迁移,表明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应力不断集中;b值空间扫描时,完整地震目录掩盖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去余震地震目录较好的凸显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 相似文献
175.
范宏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40(3):3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国土资源部就其排查工作专门进行了部署。对此,记者就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领导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专家们提示,要加强次生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查明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分布情况,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并制定应急预案。———以乡镇为单位,逐村逐户逐点并沿交通干线进行排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说,芦山地区的最大特 相似文献
176.
177.
对云南漾濞M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幅度大,可为震级预测提供依据;流体观测异常出现时间短、异常相对集中,为时间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形变和流体异常与亚失稳后期阶段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特征,可能与亚失稳过程有关。前震序列的判断结合区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提高判断准确性更好的方法,合理利用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的异常特征,是做好综合预测需要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8.
鄂尔多斯地块运动的整体性与不同方向边界活动的交替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鄂尔多斯地块周边的GPS资料,我们发现地块南北边界的左旋错动速率比东西边界的右旋错动速率大2~3倍,而基于地质资料和几十年来的测量资料,大多数研究者强调鄂尔多斯地块东西边界的右旋错动和地块的逆时针旋转特征,针对上述矛盾,本文利用地块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和地形变测量资料(包括GPS和水准),分析了地块周边的地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认识到鄂尔多斯地块的南北边界与东边界的构造活动存在交替性以及鄂尔多斯地区的构造运动以地块为单元的运动特点。鄂尔多斯地块与周边地块间的相对运动是通过它们之间边界带的变形和相对位移来实现的,近几年来,鄂尔多斯地块的南北边界带处于活动时期,但从长时期来看,鄂尔多斯地块相对阿拉善和阴山地块向东南运动,同时伴随着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相似文献
179.
180.
本文根据1985-1986年在福建省穿过漳州热田地区完成的一条NNE向地震折射剖面资料,采用一维与二维射线追踪和理论地震图拟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该地区比较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结构及速度分布图像.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地区正好位于一个地壳厚度突变带上,从漳州市往南向海岸方向地壳上隆,厚度只有29.5km,往北迅速加大到32.0 km左右;在这个突变带上地壳内所有速度界面均发生扭曲甚至错动,它可能是一个断裂带;地壳中部有一个横向延伸有限的低速区,其最低速度小于5.80km/s,顶部深度大于10.2km,这个低速区正好位于漳州市下方的地壳突变带上.作者推断它很可能就是漳州热田的壳内热源体,并可能是一个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