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99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771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3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ranium-series dating of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records for stalagmite SJ3 collected in Songjia Cave, central China, show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past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during the period 20-10 ka. Stalagmite SJ3 is located more than 1000 km inland of the coastal Hulu Cave in East China and more than 700 km north of the Dongge Cave in Southwest China and, despite minor differences, displays a clear first-order similarity with the Hulu and Dongge records. The coldest climatic phase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Heinrich Event 1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was clearly recorded in SJ3 between 17.6 and 14.5 ka, in good agreement in timing, duration and extent with the records from Hulu and Dongge caves and the Greenland ice c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have been synchronous and significant climatic changes across monsoonal China and strong teleconnections betwee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East Asia regions during the period 20-10 ka. This is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Holocene Optimum which shows a time shift of more than several thousands years from southeast coastal to inland China. It is likely that temperature change at northern high latitudes during glacial periods exerts stronger influence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relative to insolation and appears to be capable of perturbing large-scale atmospheric/oceanic circulation patter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hus monsoonal rainfall and paleovegetation in East Asia. Climatic signals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propagate rapidly to East Asia during glacial periods by influencing the winter land-sea temperature contrast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相似文献   
2.
崇明东滩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崇明东滩的沉积环境,了解崇明东滩的植被、水动力等对沉积的影响,对崇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观测和采样实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含有细砂、粉砂、黏土,其中粉砂是主要组分。塑造滩地的动力以潮汐作用为主,波浪作用居于次要地位;②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自北线断面向南线断面、自高潮向低潮滩有逐渐变粗、分选变差的趋势,且平均粒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潮滩季节性冲淤变化主要是与不同季节水文条件的差异性、潮滩植被季节变化及风暴天气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研究.在南海存在着许多活跃的中尺度涡,我们分别对南海中、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中尺度涡作了评述.在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南海水与西菲律宾海通过吕宋海峡的交换的物理过程,以及黑潮是否以反气旋流套形式进入南海.这些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尤其是这些问题的机理.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今后深入和细致的、长时间的海流和水文观测,以及长时间卫星遥感观测资料的论证才能逐渐认识清楚.台湾以东海域,黑潮两侧经常出现中尺度涡,而且变化较大而复杂.文中着重讨论兰屿冷涡和台湾东北的气旋式冷涡.  相似文献   
5.
周鲁闽  卢昌义 《台湾海峡》2006,25(3):452-458
本文阐述了东亚海区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践如何从地方性的示范发展到区域性的合作管理框架,如何实现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中着重突出了厦门市政府在维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启动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以及与沿海国在国际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了厦门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经验,包括多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海岸带综合管理法律框架、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海洋功能区划、环境剖面和战略环境管理计划的制定,以及实现海上联合执法等等.同时阐述了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合作计划(PEMSEA)与澳大利亚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在推动沿海城市的国际合作中将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7.
8.
Circulations east of Taiwan and in East China Sea and east of Ryukyu Islands during early summer 1985YuanYaochu;Cho-tengLiu;P...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莱州湾东部滨海砂金的物源、地貌、水动力、第四系、新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等成矿条件以及砂金的富集特点,对该区砂金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区划和评价,初步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砂金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