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的再认识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何金海  祁莉  韦晋 《大气科学》2007,31(6):1257-126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CMAP(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与热带夏季风的区别和联系, 以及两者相互作用问题, 深入讨论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的本质。分析发现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早于热带夏季风, 于3月中旬已经开始建立。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前者并非是后者向北推进的结果;相反, 前者建立后的突然南压有利于后者的爆发。副热带夏季风为渐进式建立, 但撤退迅速;热带夏季风爆发突然, 但撤退缓慢。副热带夏季风的建立以偏南风的建立为特征, 而热带夏季风的建立以偏东风向偏西风转变为特征。热带夏季风的建立时间取决于经向海陆热力差异转向, 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则更依赖于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逆转。亚洲大陆(含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之间的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逆转无论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还是热带夏季风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北大西洋臭氧极小值和北太平洋极大值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2002年TOMS卫星观测资料,采用臭氧总量纬向偏差和区域强迫的分析方法,研究北大西洋东北部大气臭氧低值与北太平洋西北部臭氧高值的季节变化过程和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北大西洋东北部存在一个大气臭氧极小值,年平均臭氧总量比纬向平均值低20 DU以上,冬季低50 DU以上; 北太平洋西北部存在一个大气臭氧极大值,年平均臭氧总量比纬向平均值高35 DU以上,冬季高70 DU以上.(2)上述两个地区大气臭氧的季节变化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区域大气动力学输送和化学过程对上述两个地区大气臭氧季节变化的强迫分别为50.3%和42.6%.(3)上述两个地区大气臭氧纬向偏差的季节变化间存在很好的反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说明其臭氧区域强迫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超基性岩已蚀变成蛇纹岩,部分浸染状铬铁矿颗粒具有环带结构,这将为研究铬铁矿形成后所经历的变质过程及其寄主岩体的构造演化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对铬铁矿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得出:所研究铬铁矿的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缘依次为铝铬铁矿、高铁铬铁矿和铬磁铁矿,被绿泥石所包裹.从铝铬铁矿到高铁铬铁矿,Cr2O3,Al2O3和MgO含量下降,Fe2O3和FeO含量升高;Cr#,TiO2含量,YFe值以及Fe2+#值明显具有升高的趋势,而Mg#值却急剧下降.以上变化规律表明本文所研究的铬铁矿经历了由高温到低温,同时氧逸度上升的过程,并伴随有蛇纹石化作用、热液流体以及区域变质作用等改造,最终形成环带结构.此过程与铬铁矿寄主岩体经历的由地幔抬升至浅部地壳以及相关的变质作用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接触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及输导类型出发,精细刻画了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层的垂向岩溶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剖面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运移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的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包括4种接触类型、5种结构模式,具有3种输导类型,其中斜坡区和洼槽区西部以侧向型为主,斜坡区局部构造高点与洼中隆为侧向+圈闭型,凸起区以侧向+垂向型为主。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孔缝洞体系发育,垂向上可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以及三个水平潜流带,具有多期岩溶旋回特征。潜山顶部发育的垂直渗流带是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的主力输导层,而内幕发育的多期水平潜流带是油气向内幕运移的潜在通道。深、浅部烃源岩热演化的差异以及与薄层砾岩是否接触导致了斜坡区与洼中隆潜山油气充注的差异,形成了斜坡区晚期薄层砾岩高效中转、不整合侧向运移、水平潜流带向内幕输导、顺向断层向上输导、反向断层圈闭成藏的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利用2001年至2005年间CHAMP卫星及DMSP(F13,F15)卫星观测数据,对亚暴发生前后,亚暴初始位置所在磁地方时(Magnetic Local Time, MLT)东侧2 h(+2 h,MLT)至西侧4 h(-4 h,MLT)范围内等离子体对流速度(Vy)及热层纬向风速度(Uy)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在亚暴发生后的1.5 h内,所有MLT区间的Vy均明显增大,且峰值位置的地磁纬度向赤道侧移动,1.5 h后,Vy减小,峰值的纬度向极区移动,表明亚暴的发生能显著增强等离子体对流速度;在亚暴发生位置的西侧0~2 h内,Vy增幅最大,这表明亚暴对热层的影响主要在西侧,影响最大的区域是西侧0~2 h MLT区间;Uy在亚暴发生后3 h持续增大,其对亚暴的响应相较于Vy有1.5 h的延迟.  相似文献   
66.
The net influx of the circumpolar water on the western (approximately along 10°E) and eastern (approximately 115°E) boundaries of the Indian Ocean, adopting the method of Montgomery and Stroup is computed on bivariate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thermosteric anomaly and salinity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x. The zonal flux at both the boundaries indicates an alternate strong easterly and westerly flow between 36°S and 45°S, south of which the flow is mainly easterly but weak up to 56°S. At the western boundary the easterly flow is 146 Sv and westerly is 98.07 Sv, while at the eastern boundary (115°E) the corresponding fluxes are 123.46 Sv and 27.20 Sv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net outflux of 48.33 Sv. This water should have been accounted by the melting of ice and influx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Water.  相似文献   
67.
Summary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orbital elements of perturbing bodi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10–10 accuracy is required for zero-frequency tidal distortion in the second zonal Stokes parameter of the geopotential. A solution at the 10–15 level of magnitude has been presented. The zero-frequency tidal distortion in the fourth zonal Stokes parameter has been derived as 1·3×10–10 if the secular Love number is unity. It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geopotential models respecting the 10–10 level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68.
GIS支持下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以金坛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差异较大,尚未形成统一体系,并且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体现的问题,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土地质量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及生态尺度的水环境、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坡度作为生态环境敏感性因子,同时建立了以水环境为主要因子的土地生态敏感性指数模型,对金坛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金坛市生态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占到全市总面积的78%,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到全市总面积的22%。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热带东风中经向扰动与纬向扰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非线性的动量方程,利用多时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由经向扰动与纬向扰动相互作用在热带东风中所造成的一类正压不稳定。分析表明:在零级近似下,给出了两个扰动传播的频率表达式,在一级近似下,得到了两个零级扰动振幅的解析表达式。鉴于方程中散度项的存在,当不同尺度的三个波相作用而发生共振时,仅总动能守恒,而总位拟能不守恒,这一点与无辐散大气的结论不同。两种扰动动能相互转换的机制则是涡度场与散度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0.
Z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ZOC) and its associated zonal heat flux(ZHF)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oceanic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system, although these conceptions have not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s.Heaving induced by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wind stress perturbations can give rise to anomalous ZOC and ZHF.Based on a simple reduced gravity model, the anomalous ZOC and ZHF induced by idealized heaving modes in the world oceans are studied. For example, in a Pacific-like model basin intensified equatorial easterly on decadal time scales can lead to a negative ZOC with a non-negligible magnitude(–0.3×106 m3/s) and a considerable westward ZHF with an amplitude of –11.2 TW. Thus, anomalous ZOC and ZHF may consist of a major part of climate signals on decadal time scales and thu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eanic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