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826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三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就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①气温变化方面,三省区均呈明显升温趋势,研究时段内黑龙江、新疆、西藏增温幅度分别为1.71℃,1.20℃,1.15℃,且都通过了α=0.01的统计检验;②不同季节增温幅度上,黑龙江省以冬春增幅最大,而新疆和西藏则均以秋冬两季增温最强;③降水量变化方面,黑龙江年降水量有所减少,新疆和西藏则有所增多,但趋势都不十分明朗;④黑龙江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夏秋两季,特别是夏季;⑤无论年降水总量还是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波动量值均以新疆和黑龙江明显、西藏相对平稳为特征。  相似文献   
912.
采用HJ-1A遥感数据,研究了衡水市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的分类方法。分别运用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马氏距离法和ISODATA算法对2010年、2012年和2013年衡水市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提取,并与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马氏距离法、最小距离法和ISODATA法提取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平均误差分别为6.1%、25.9%、24.9%和17.2%。因此,最大似然法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能够满足研究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估算要求。  相似文献   
913.
The winter temperature changes in 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Version 2(20th-v2)Reanalysis.Four typical warm(P1,1911–30;P4,1991–2010)and cold(P2,1938–57;P3,1961–80)periods are identified for the East China winter temperature index.Comparison of160-station observational data,NCAR sea level pressure(SLP)data,and NCEP/NCAR Reanalysis shows that the20th-v2 Reanalysis can successfully depict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warming from P3 to P4,which is part of the global warming phenomenon.The cooling from P1 to P2is a regional phenomenon under global warming.However,both chang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hase change of the Arctic Oscillation(AO),while the second change is also accompanied by the phase change of Antarctic Oscillation(AAO)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Original sources of the interdecadal shifts of the AO and winter temperature in East China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91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温度等资料,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在不同纬度上的表现。根据我们定义的东亚中纬度冬季风(The mid latitudinal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简称EAWM-M)和低纬度冬季风(The low latitudinal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简称EAWM-L)指数,探讨了它们对应的影响系统,并重点分析了它们与海温异常之间联系的异同。研究主要发现:(1)EAWM-L和EAWM-M指数所反映的东亚冬季大气环流形势不尽相同。在对流层低层,EAWM-L与中国南海、菲律宾附近环流异常的关系密切,EAWM-M与贝加尔湖阻塞高压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对流层中层,EAWM-M同样与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异常的联系相对更为紧密,而EAWM-L指数则与东亚大槽的关系更为紧密。在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变化通过调制次级环流进而与EAWM-L联系起来,而EAWM-M强弱变化主要与副热带西风急流北界的位置有关。(2)EAWM-L与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联系都很紧密,而EAWM-M变化与冬季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相对偏弱。EAWM-L与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紧密联系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都是存在的,而EAWM-M与冬季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年代际尺度上。  相似文献   
915.
东亚季风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王会军  范可 《大气科学》2013,37(2):313-318
本文简要综述了关于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征的若干研究结果,特别是关于其年代际变化方面.夏季风及夏季气候的主要变化特征有:1970年代末之后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减弱以及相应的我国夏季降水江淮流域增多而华北减少、1992年之后我国华南夏季降水增多、1999年之后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减少而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增多、东亚夏季风和ENSO之间的年际变化相关性存在不稳定性.而关于东亚冬季风与冬季气候的主要变化特征有:1980年代中期之后东亚冬季风及其年际变率减弱、1970年代中期之后冬季风和ENSO的年际变化相关性较弱、近年来的北极秋季海冰减少对北半球冬季积雪增多有显著贡献、东北冬季积雪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增多.与上述变化有关的极端气候和物候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6.
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邱斌  李亚春  曾刚 《气象科学》2013,33(4):400-407
利用1957-2002年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等)1950-2000年逐月观测海表温度,驱动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讨论了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表明:1957-2001年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有增强的趋势,且具有准3 a的显著周期.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特别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有重要影响,即当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时,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  相似文献   
917.
准确地获取作物空间分布是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预测的前提。目前,遥感图像处理需要足够的人工采集的训练样本,因此,大规模作物分布的自动获取仍然是一个挑战。以高效、经济的方式获得足够的训练样本成为作物制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文结合冬季作物物候特征与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样本生成策略用于冬季作物制图。首先,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曲线进行冬季作物的判别;然后,通过时间序列曲线相似性度量的方法,判断样本点与标准的绿色叶绿素植被指数(GCVI)时间序列曲线的差距,从而为未知样本赋予正确的标签;最后,利用获取的样本训练随机森林模型,实现研究区域的冬季作物提取。最终精度评定结果:总体精度(OA)为98.46%,Kappa为0.973,表明该方法对于快速实现冬季作物自动制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8.
正1 Introduction Soda Lake Doroninskoye(Uleoti District of Transbaikalian Region,Russia)belongs to a rare type of meromictic basins.For meromictic basins,the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form of sufficiently thin water layers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s typical,as well as peculiar biota.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ke Doroninskoye are:  相似文献   
919.
刘舸  宋文玲  朱艳峰 《气象学报》2013,71(2):275-285
利用中国160个站逐月温度、NCEP再分析和NOAA-CIRES20世纪再分析等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就反映中国 东部大陆冬季一致性气温变化模态的能力方面, 对多种东亚冬季风指数进行了评估, 探讨了影响东亚冬季风强弱的主要前期因子及其相应的影响过程, 并据此建立了一个预测冬季风指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 年前、后两个阶段, 朱艳峰 2008年定义的东亚冬季风指数都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异常;北美大陆西侧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 (35°-50°N,145°-130°W)的前期秋季(9-10月)海温、北极喀拉海地区(75°-82°N,65°-85°E)的前秋海冰密集度和东亚中 纬度地区(30°-50°N,80°-140°E)的前秋高空(300-200hPa)温度异常都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异常信号可从前秋一直持续到 冬季, 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根据上述3个前期因子建立了东亚冬季风统计预测模型, 评估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 能力, 可用于冬季风强度以及相应的中国东部大陆冬季气温的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920.
华西秋雨起止与秋冬季节大气环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旭  刘宣飞 《气象学报》2013,71(5):913-924
根据1961—2010年平均的逐候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79—2008年平均的逐候CMAP降水资料以及1961—2010年逐候平均的中国553个台站降水资料,讨论了华西秋雨起止日期与秋冬季大气环流转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华西地区降水年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夏、秋双峰特征,8月4—8日(第44候)为双峰间的低谷,10月8—12日(第57候)以后降水降至年平均以下。由此,将华西秋雨建立和结束日期分别确定为8月9—13日(第45候)和10月8—12日(第57候)。华西秋雨的建立对应于东亚夏季风开始向冬季风转变,其标志性环流调整特征是江南地区的西南风转为东南风。东亚经向海平面气压梯度在8月9—13日(第45候)由南高北低转为南低北高,造成850 hPa江南地区的西南风转为东南风,该东南风与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西南季风交汇于华西地区,形成风向和水汽的辐合,使得华西地区的降水在夏峰之后再次增强,华西秋雨由此建立。华西秋雨的结束则对应于孟加拉湾热带西南季风结束和东亚冬季风完全建立,其标志性环流调整特征是孟加拉湾地区的西南风转为东北风。随着东亚纬向海平面气压梯度由北向南依次发生东高西低向东低西高的转变,东亚冬季风也逐步向南推进,9月8—12日(第51候)东北冬季风到达江南地区,10月8—12日(第57候)进一步推进到南海地区,此时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西南季风消失,造成华西地区完全受大陆冷高压控制,东亚季风经圈环流也转为冬季型哈得来环流,东亚冬季风完全建立,华西秋雨也随之结束。因此,华西秋雨起止可能与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向冬季风的转变时间不同步有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共同作用使得华西秋雨成为亚洲夏季风在中国大陆上的最后一个雨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