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4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1097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852篇
地球物理   463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923篇
天文学   250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P. Démoulin 《Solar physics》2009,257(1):169-184
In-situ observations of the solar wind (SW) show temperature increasing with the wind speed, whereas such a dependence is not observed in 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s (ICM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origin of this correlation in the SW and its absence in ICMEs. For that purpose both the internal-energy and momentum equations are solved analytically with various approximations. The internal-energy equation does not provide a strong link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but the momentum equation does. Indeed, the observed correlation in the open magnetic-field configuration of the SW is the result of its acceleration and heating close to the Sun. In contrast, the magnetic configuration of ICMEs is closed, and moreover the momentum equation is dominated by magnetic forces. This implie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992.
We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evolution of the plane two-dimensional deformations of a contact discontinuity that is impulsively accelerated by a shock wave.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radiative cooling and perturbation scale lengths on the dynamics and shape of the forming density inhomogeneities. For moderately intense shocks in a stellar wind and for strong shocks from a supernova, we show that the radiative cooling processes do not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 growth rate of the initial perturbations and the total mass of the forming condensations. However, the density of the matter compressed by the transmitted shock wave increases drama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ibution from long-wavelength perturbations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ct surfac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case of shock propagation from a supernova, the initial conditions have been found to be a factor that can affect the morphology of the shocked interstellar medium.  相似文献   
993.
北京盛夏一次罕见的大雹事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廖晓农  俞小鼎  于波 《气象》2008,34(2):10-17
分析了1969年8月29日出现在北京的罕见大雹事件.冰雹发生在蒙古低涡低槽大尺度环流背景下,500hPa的冷空气叠置在低层暖空气上,为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分析表明,华北东部的降雹区位于高能带中,北京在高能带的中心并且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抬升指数(LI)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10~-30℃层内有高的CAPE值,使大冰雹的出现成为可能.此外,对流层中下层较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多单体风暴或超级单体等强风暴云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冰雹出现的几率.而且,合适的冻结层高度以及冷暖云厚度比也为降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4.
变分方法反演双多普勒雷达低层二维风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用变分方法和正则化方法相结合反演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低层二维风场的方法,即在目标泛函中加入正则化项(先验信息项)且合理选择正则化参数。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正则化项的引入能有效滤除反演风场中因奇点和观测资料引起的误差,提高反演精度,得到最优的全局反演风场。  相似文献   
995.
湖北分县MOS预报系统建立与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辜旭赞 《气象》2008,34(2):43-51
在T213L31数值模式产品释用基础上,设计计算并选用模式大气中分别与降水、地面气温和风场有天气学意义的线性化预报因子,采用Kalman滤波和相似-Kalman滤波,在湖北省及邻近范围,建立实时(逐日更新样本)多站点、多时次、多要素的统计MOS预报方程,做定点(分县)、定时(6小时分辨率)和定量降水与概率、地面气温和风场客观预报(MOS预报系统)."系统"经2005、2006年6-8月业务试验表明,各个MOS预报都具稳定性和具有一定的评分水平.从而表明,相似-Kalman滤波在一定程度上消去单纯Kalman滤波"预报滞后"效应,并实现用Kalman滤波或相似-Kalman滤波做定性、定量降水MOS预报,和做地面气温和风场MOS预报,且用了实时历史样本雨/晴预报准确率,当作有/无降水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96.
一次中-β尺度局地大暴雨对流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晋勤  童以长  罗小金 《气象》2008,34(10):50-59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对2006年6月18日永定一次中-β尺度大暴雨对流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短时大暴雨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水有利的天气背景.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强降水是由局地发展的对流回波加强合并产生的;中低层冷平流的入侵触发了强对流的产生,对流单体有明显的典型的液态强降水系统特征;逆风区及良好的垂直运动使对流单体发展加强,强降水区域尺度较大,与回波移向一致产生"列车效应",同时系统移动较慢,导致了强降水的持续.  相似文献   
997.
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利用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36年(1970—2005年)的逐日雨量、平均风速和冬季08时平均温度资料,对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6年来热岛效应呈现强度逐渐增强、面积逐渐增大、由单一向多个热岛中心演变的趋势,2000—2005年热岛强度最大达2.11℃,城区冬季的平均增温率为0.298℃/10a。(2)城市化发展使得北京地区降水量呈现不均匀分布态势。20世纪70年代城市西部降水较多,东南部降水少;80年代整个城区处于少雨区;90年代城市西部、南部降水少,东北部是大雨量区。2000年以后降水较少区域自城区逐渐朝东南方向扩展。(3)不断增高、密度不断加大的建筑物对气流的阻滞作用使得城区平均风速呈减少趋势,城区的平均风速70年代是2.49 m.s-1,80年代是2.32 m.s-1,90年代是2.16 m.s-1,2000—2005年是2.28 m.s-1,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05 m.s-1.(10a)-1。(4)人口密度的对数与气温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5;城区面积与温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387。  相似文献   
998.
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强热岛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台1990-2004年4月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近15a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夜间城市热岛要强于白天。还分析了春季一个强热岛形成和减弱消失过程的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春季夜间特定条件下存在强热岛,强热岛中心在白家庄、天安门、公主坟连线的主城区;白天强热岛会减弱消失。强热岛在夜间形成的原因是日落后郊区地面大气降温速率和幅度远大于城区地面大气。白天有日照的晴夜北京城、郊地面风场很弱(≤1.0m/s),多个测站甚至出现静风,同时城区垂直方向上15m高度以下持续存在很弱(≤1.5m/s)的风场,城区320m高度以下大气持续存在强逆温,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春季强热岛的形成和维持。强热岛在白天减弱消失的原因是日出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引起郊区地面大气升温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地面大气,同时城区大气稳定度减弱、城区大气逆温消失、城郊地面风速增加。  相似文献   
999.
冬季台风“南玛都”结构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2~2001年NCEP/NCAR再分析的周平均SST场、逐日表面热通量场及近地层10米高度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前后几周南海多年平均SST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爆发前,SST急剧升高,季风爆发后,SST的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海北部SST继续上升,而南部SST持续下降.南海季风爆发前,海面净得热,这是季风爆发前南海SST上升的主要原因.季风爆发后几周,海面净得热减少,此时的海表净热通量收支与SST无显著相关.而季风爆发期和爆发后几周,南海SST变化的不均匀性与西南气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南海的降温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与低层西南气流的方向一致.因而,在季风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近地层风场导致的海洋表面及内部动力过程是影响南海SST变化的另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研究暴雨三维风场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海光 《气象科学》2008,28(6):630-636
使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对2005年6月11-12日梅州和汕头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到的华南暴雨资料进行了三维风场反演,对暴雨系统的中尺度三维动力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是由中低层的中β尺度辐合线、中β尺度切变线和嵌于其中的中γ尺度涡旋共同作用引发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结构,有利于暴雨系统的触发、维持和发展.最后,综合分析结果给出了此次暴雨的三维动力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