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64篇 |
免费 | 3657篇 |
国内免费 | 18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36篇 |
大气科学 | 3318篇 |
地球物理 | 2473篇 |
地质学 | 3109篇 |
海洋学 | 2052篇 |
天文学 | 1236篇 |
综合类 | 1258篇 |
自然地理 | 16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414篇 |
2023年 | 359篇 |
2022年 | 563篇 |
2021年 | 670篇 |
2020年 | 736篇 |
2019年 | 769篇 |
2018年 | 581篇 |
2017年 | 799篇 |
2016年 | 733篇 |
2015年 | 752篇 |
2014年 | 848篇 |
2013年 | 1023篇 |
2012年 | 967篇 |
2011年 | 891篇 |
2010年 | 695篇 |
2009年 | 871篇 |
2008年 | 846篇 |
2007年 | 1001篇 |
2006年 | 928篇 |
2005年 | 733篇 |
2004年 | 698篇 |
2003年 | 556篇 |
2002年 | 500篇 |
2001年 | 397篇 |
2000年 | 339篇 |
1999年 | 288篇 |
1998年 | 251篇 |
1997年 | 185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71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12篇 |
1971年 | 4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Low-frequency current fluctuations in the deep central equatorial Atlantic are analyzed using current meter measurements recorded
from November 1992 to November 1994. Current meters were located at about 14°W of longitude and 1° of latitude on both sides
of the equator between 1,700 m depth and the ocean bottom. At all sampling depths, the velocity fluctuations are dominantly
zonal and symmetrical with respect to the equator. At 1,700 and 2,000 m, the flow is dominated by annual period fluctuations,
at 3,000 m, the velocity field amplitude presents a minimum, and at 3,750 and 3,950 m, the flow is modulated by annual and
semiannual period variability. The annual signal exhibits an apparent upward phase propagation. When considering the phase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the data compare well with the outputs of a realis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tlantic Ocean. Together with a previous analysis of the model simulations, this 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e observed
annual fluctuations are due to wind-forced vertically propagating Kelvin and Rossby waves. Data and model do not provide deciding
evidences of the presence of semiannual equatorial waves deeper than 3,500 m depth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Atlantic Ocean. 相似文献
82.
结合机载LiDAR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LAS光斑点冠层高度地形校正模型,以校正后的GLAS光斑点作为输入样本,结合MODIS遥感影像,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方法对研究区森林冠层高度进行分生态区估测,并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和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对估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坡度等级直接影响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精度,改进的地形校正模型可以较好的减小坡度对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的影响,模型精度RMSE稳定在3.25~3.48 m;不同生态分区的SVR模型估测精度较为稳定,其RMSE=6.41~7.56 m;与算数平均高相比,样地的Lorey's高与制图结果拟合最好,不同生态分区平均估测精度为80.3%。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的验证平均精度为79.5%,和Lorey's高验证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3.
针对电离层活跃期或磁暴发生时,现有周跳探测算法未能正确探测并修复周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质量分析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率(以下简称电离层速率,TECR)拟合残差算法。通过对电离层拟合残差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可自适应确定最优拟合历元数,利用此历元数拟合得到的TECR拟合值可有效削弱电离层延迟影响。为保证周跳修复的准确性,采用搜索再判定与TECR补充检测方法对周跳修复值进行验证与确认。通过高电离层延迟条件下的实测数据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电离层延迟影响,实现电离层活跃期时的周跳探测与修复。 相似文献
84.
86.
87.
基于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再分析风场数据,研究了9907号,9908号和9909号3个台风对中国沿海5个风电场的影响,分别从台风的形成以及路径,对沿海风电场风速的影响,台风期间的发电情况等详细地描述了台风对风电机组的影响。发现:台风对5个海上风电场的影响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8月1—4日,输出功率由南向北依次降低,此时主要受9907号台风的影响;第二阶段是8月6—9日,8月6日也呈现输出功率由南向北降低,主要是9909号台风由南海途径台湾海峡即将进入东海的影响;受9908号台风影响,8月7日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S3风机。8月8日,受9908和9909号台风的叠加影响,S4风机的输出功率达到15天的最大值38.4MW。第三个阶段是8月12—15日,受大气锋面的影响,S1—S5输出功率呈现波动。台风过境期间提高了各站点的运营能力和部分站点的额定容量,未对风电机组产生大的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部门在台风期间海洋风力发电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多源数据的匹配是数据集成与融合、数据更新等操作的关键,道路网作为城市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交通导航与定位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技术的道路匹配方法,通过缓冲区分析确定解空间并得到初始值,以缓冲区重叠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目标函数,确定初始温度并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对初值进行迭代,根据接受机制是否接受新解,直至达到系统稳定状态,得到最终解。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道路匹配的效率与准确度,对于偏移较大的情况也能很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89.
李亚平;蔡忠亮;谢彩云;王淼 《测绘地理信息》2017,42(1):83-87
大数据时代引发的数据增长以及地理空间数据的开放为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带来了便利,但数据的可用性难以评判,为了实现数据的优化利用,需要对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可用性的相关内容,选取数据数学精度、数据时间精度、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逻辑一致性、元数据质量、数据权威性、数据适用性以及数据可获得性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一种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价方法,并以西安市开放街道地图道路数据为例进行可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评价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0.
由于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白云岩致密油储集层的纵波阻抗与其围岩差异非常小,利用叠后反演技术难以有效预测储层,而可以提取丰富弹性信息的叠前反演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噪声等问题,叠前反演方程有较强的不适定性,笔者在贝叶斯框架下引入了改进的多变量柯西分布和改进的低频约束因子,重新推导了反演方程,获得了新的目标函数,有效地减少了反演的不适定性,从而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并结合迭代的思想来不断更新反演求解过程中的背景纵横波速度比值,从而增加了反演结果的精度.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都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适用性.统计表明,利用提出的反演方法,目的层段内优质储层厚度预测吻合率高达89.75%.因此,此方法对类似硅质致密储层的勘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