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75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Analysis of monthly mean river temperatures, recorded on an hourly bas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Loire since 1976, allows reconstruction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annual, spring and summer water temperatures from equivalent information on air temperatures and river discharge. Since 1881, the average annual and summer temperatures of the Loire have risen by approximately 0.8?°C, this increase accelerating since the late 1980s due to the rise in air temperature and also to lower discharge rates. In addition, the thermal regime in the Orleans to Blois reach is considerably affected by the inflow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Calcaires de Beauce aquifer, as shown by the summer energy balance. To cite this article: F. Moatar, J. Gailhard, C. R. Geoscience 338 (2006).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1,自引:12,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十分关注气候王馥棠变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影响的评估, 开展了许多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该文仅就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植被、农业、森林、水资源、能源利用和区域海平面上升等领域影响评估研究的若干有意义的初步结果简要归纳和评述如下:取自不同GCM模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影响评估模拟表明,我国的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当前气候(1951~1980年)下的模拟分布相比,到2050年我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农业种植制度均将发生较大变化;气候变暖将导致复种指数增加和种植方式多样化,但降水与蒸散之间可能出现的负平衡和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以及生育期的可能缩短,最终将导致我国主要作物的产量下降。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最明显的影响将会发生在黄淮海流域,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短缺将大大提高。同时,气候变暖将改变我国室内取暖和降温的能源需求关系:北方冬季取暖的能源消耗将减少, 而南方夏季降温的能源消耗将会增加。海平面的上升将使我国三个主要沿海低洼脆弱区,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面临部分遭受海水淹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即将实施的“21世纪大洋综合钻探计划”的目的、要求、设施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是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等)运动的最终能量源,地球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地球磁场的变化将可通过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而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气温变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增暖进程。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但80年代以前年代际变化并不明显, 升温幅度不大。我国气候增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增暖加速,急剧增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经历了由偏冷向偏暖的趋势转变。我国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80~90年代增暖的进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冬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早、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急剧加速,其原因除了冬季气温持续攀升作用外,春、夏、秋季气温上升, 特别是春、夏季增暖幅度的加大增暖区域的显著扩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气候变暖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光  刘春光 《气象》1997,23(8):55-57
青岛的年平均气温在过去90年多中以0.05℃/10年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13℃/10年上升。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近40年气温明显高于前期,尤其是最低气温。因近40年来青岛的城市发展速率相当快,故在气候上反映出平均最气温增温快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宁练  刘时银 《冰川冻土》1997,19(3):207-213
通过冰川波动历史来揭示气候变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以往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一些定性的。文章试图依据冰种变化来定量的研究气候变化,并且通过近百年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揭示出本世纪以来该河源地区夏季气温上升约0.23 ̄0.25℃,同时,对于该冰川不同长度规模时的气候敏感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Recent analysis of monthly mean cloud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 uncovere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low cloud and the cosmic ray flux for extensive regions of the Earth. Additional data have been recently released covering the period up to September 2001 with which we have made a new study of the geographical vari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w cloud and predicted ionization level from cosmic rays at an altitude of 2 km. When analysed globally, we find that the correlations do not correspond to the latitude variation of cosmic ray flux and they are not field significant. Nonetheless they appear to be marginally field significant over broad latitude and longitude bands with a peak positive correlation at 50 degrees North and South and a tendency to negative correlation at lower latitudes. The correlation is strongest over the North and South Atlantic. Several of these featur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the electroscavenging process.We use a simpl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climatic impact should the correlation be confirmed. We show that, under the most favorable conditions, a reduction in low cloud cover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combined with the direct forcing by solar irradiance can explain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global warming over the past century, but not all. However, this computation assumes that there is no feedback or changes in cloud at other levels.  相似文献   
19.
沈阳近百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小珊  李辑  杨森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04,24(4):424-431
沈阳地处全球温度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的温度观测记录中,沈阳的温度变化呈逐渐上升之势,近百年增高约1.7℃,这种上升趋势在冬季远比夏季明显。沈阳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有一个12a的周期,各周期温度基本呈阶梯状上升,20世纪末的周期冬季平均温度比世纪初的周期升温2.8℃左右。从近50a的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极端最低温度明显升高,而极端最高温度并没有上升,变化趋势甚至略下降,以致冬、夏两季温差缩小。从沈阳的最低平均温度和最高平均温度变化来看,两者均随时间逐渐升高,说明沈阳市的增温不仅是最低温度升高造成的,最高温度的增温作用亦十分重要。从冬季环流形势分析来看,东亚大槽及其后弱脊和地面蒙古高压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显减弱,使得冷空气向南侵袭的径向气流减弱,是导致位于冷空气通道中的沈阳冬季增温明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Gönnert  Gabriele 《Natural Hazards》2004,32(2):211-218
Computations of storm surg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needs to incorporate globalwarming of about 0.6 °C ± 0.2 °C (IPCC, 2001). In order totake this global warm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torm surgesoccurre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have been analysed. The study comprises determiningto what degree the storm surge curve and storm surge level depend on each other. Thisfac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a maximum storm surge curve and each single storm surgeevent can be summarised. The tendency of the surge and wind parameters do not showthat this maximum storm surge levels in the 20th century will occur earlier than predicted, however, the global warming of 0.6 °C will extend the duration of the mean storm surge cur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