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6篇
  免费   1105篇
  国内免费   2042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2825篇
地球物理   843篇
地质学   1243篇
海洋学   119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72篇
自然地理   39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9层15波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数值试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年4~5月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加强);中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主要使得中太平洋上空的洋中槽减弱(加深);东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造成东太平洋赤道两侧高层环流产生反气旋性(气旋性)变化,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东风(西风)异常,西太副高加强(减弱).可见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都可以对副高强弱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产生影响,只不过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西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与中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其激发出的与向东传的Kelvin波和向西传的行星波相联系的环流异常为南海季风建立早(晚)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这一海温分布型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2.
对南海南部长533cm的NS-93孔连续采取423块样品,测量低场下的质量磁化率。并间隔取样202块,测量ARM。通过与沉积层序、氧同位素和矿物特征对比分析,我们认为NS-93孔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外源磁性矿物浓度的变化,其值的高低与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含量相关,与碳酸盐的含量反相关,说明碳酸盐矿物对磁性矿物浓度具有稀释作用。在磁化率特征变化曲线上,与氧同位素阶段和Heinrich变冷事件、D-O旋回有好的对应关系。磁化率的相对高值与氧同位素奇数阶段和气候的暖期相对应,而相对低值则与气候冷期对应。这一规律反映了东亚季风、大洋环流强弱和陆源碎屑输入对沉积物磁化率的控制作用。同时,从ARM和磁化率的关系分析,南海南部在氧同位素阶段6沉积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南面的Borneo海峡可能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43.
夏季南海上层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斜压衔接模式来探讨夏季南海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夏季期间,由于风生环流的不稳定性促使在东沙群岛附近的气旋涡的强度及位置发生变化,并间接导致黑潮侵入南海北部的程度变化以及气旋涡南侧的反气旋式环流、西沙群岛西南侧的气旋涡的强度和范围出现波动现象;在南海南部的北向西边界流由于离岸的西南季风所驱动在中南半岛中部沿岸脱离岸线往东北方向的流动,导致沿岸的水体大量流失而在沿岸形成一支南向补偿流并在西沙群岛西南侧诱生一气旋涡,而上述的离岸西边界流则作顺时针方向流动,从而在南海南部形成反气旋式大环流;在南沙海槽附近出现的局地气旋涡和万安滩附近的气旋涡分别受β效应、底形效应的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44.
- The wave-current forces on vertical piles in side-by-side arrangement induced by irregular waves with opposing current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of in-line, lift and resultant forces are analyzed. The grouping effect coefficients of inline, lift and resultant forces on piles related to KC number and relative spacing parameters are given. Thes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ase of irregular waves combined with following curr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ults in these two case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range of KC number tested is 10- 60, th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 is (0.55-3.43) ×104.  相似文献   
45.
Vertical variations of wave-induced radiation stress tenso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rIONThe concept of radiation stress was deve1oPed by tonguet--Higgins and Stewart (1964 ),who intreduced the definition of radiation stress as the excess mornentum due to the presence ofwaves, on the basis of time-averaged laws of Newtonian fluid mechanics and the assmption ofa unifOrm velocity distribution over depth. Subequently, the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henomena such as wave set-up and set--down (Bowen et al.,l968), longshore currents …  相似文献   
46.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高空急流有滞后赤道低空急流2d左右的响应关系;(3)赤道低空急流是纬向水汽输送的狭窄通道。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9.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0.
方百寿 《海岸工程》2002,21(4):66-72
青岛旅游商品开发拥有辉煌历史,曾经领导全国消费潮流。但从旅游经济产业结构来看,青岛旅游商品开发存在如下问题:缺乏品牌和特色商品,小规模开发与经营,品种和质量有待加强,流通渠道不畅,购物环境不理想和商品的旅游后影响力不强等。提出相应开发对策;政府宏观指导,名企参与开发,丰富品种和特色,完善购物环境,使物流渠道畅通,将市场分类分层,利用节庆造势,周边联合连动和形成购物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