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4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1076篇
测绘学   325篇
大气科学   1364篇
地球物理   475篇
地质学   1831篇
海洋学   36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12月20-23日济南市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气压场、温度对数压力图以及单站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根据大气稳定层结的状况及变化,可以判断大雾天气的有无及生消时间;近地面逆温和低空逆温同时存在,表明大气层结非常稳定,近地面逆温有利于近地面层水汽积累,低空逆温使近地面层水汽不易扩散而聚集,有利于近地面层维持潮湿,持续几天出现大雾;连续几天大气层结都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风力很小,这些都限制了近地面层的水汽向外耗散,底层相对湿度较大,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12.
吴统文  钱正安 《气象学报》1996,54(5):558-568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3.
Based on 1961-2000 NCEP/NCAR monthly mean reanalysis datasets, vapor transfer and hydrological budge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investigated. The Plateau is a vapor sink all the year round. In summer, vapor is convergent in lower levels (from surface to 500 hPa) and divergent in upper levels (from 400 to 300 hPa), with 450 hPa referred to as level of non-divergence. Two levels have different hydrologic budget signatures: the budget is negative at the upper levels from February to November, i.e., vapor transfers from the upper levels over the plateau; as to the lower, the negative (positive) budget occurs during the winter (summer) half year. Evidence also indicates that Tibetan Plateau is a "vapor transition belt", vapor from the south and the west is transferred from lower to upper levels there in summer, which will affect surrounding regions, including eastern China, especially,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Vapor transfer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in summertime months. Vapor transferred from the upper layers helps humidify eastern China, with coefficient -0.3 of the upper budget to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MLRY); also, vapor transferred from east side (27.5o-32.5oN) of the upper level has remarkable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the coefficient being 0.41. The convergence of the lower level vapor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local precipitation over the plateau, with coefficient reaching 0.44, and the vapor passage affects the advance and retreat of the rainbelt. In general, atmospheric hydrologic budget and vapor transfer over the plateau have noticeable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of the target region as well as the ambient areas.  相似文献   
114.
金银花尺蠖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银花尺蠖是近年发现的金银花产区的主要害虫,该虫在封丘县每年发生4代.通过对金银花尺蠖发生的气象因子分析,得出金银花尺蠖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结合金银花尺蠖的生活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5.
2000~2004年天津市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素芹  边海  解以扬 《气象科技》2007,35(6):787-791
根据天津市2000~2004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大气污染与天气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表现为冬强夏弱,年际之间SO2和PM10浓度减轻,NO2变化不大。空间上表现为SO2和PM10在中心城区改善明显,NO2浓度在局部地区仍在增加。天气形势、城市热岛、逆温和混合层高度等对污染物浓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6.
豫北多时效归一化棉铃虫气象预报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棉铃虫繁育规律,将棉铃虫周年活动期划分为秋季预蛹期、越冬期、春季羽化期、夏季危害期4个阶段,分阶段选取有昆虫学、统计学意义的气象因子,通过归一化处理和加权组合,组成棉铃虫气象指数,建立多时效、归一化棉铃虫气象预报模式和分析、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气象条件与棉铃虫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各时段预报模式的复相关系数达0.7780~0.8780,回代拟合率为96.7%,回归效果极显著。经试报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认为:将诸多气象因子作无量纲化处理,不但便于因子间相互组合,还可提高模式的预报精度;将棉铃虫周年繁育期划分为秋季预蛹期、越冬期、春季羽化期、夏季危害期,突出了阶段性特点,分阶段组建预报模式,预报效果较好。对组合因子的生物学意义,有待生物学试验认定。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全国681个站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春季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偏弱,主要表现在:(1)2004年春季681个站累计的沙尘天气日数2 080 d,相当于历史平均值的46.9%,是近四十余年中第三个偏少年份。沙尘暴的总面积约190万km2,仅为历史平均值的37.3%。(2)危害性较大的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6次,不足2001年的一半。(3)4月和5月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导致整个春季显著偏少。沙尘天气出现时,PM10浓度相对增加,空气质量恶化,但与历史上较典型的强沙尘暴个例相比,PM10浓度增加的幅度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偏少、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动力条件不足,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  相似文献   
118.
傅丙珊 《气象科技》2004,32(5):363-366
利用风云2号水汽通道的云图进行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警,发现每小时1次的风云2号云图对强对流天气有着重要指示作用,尤其水汽图反映了大气中上层的水汽分布,水汽区的活动、干湿区边界、暗区等都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找出了可以作为临近预警的关键指标,在2003年的几次强对流天气预报中,风云2号云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王宇虹  徐国强  贾丽红  赵阳 《气象》2015,41(4):389-400
运用GRAPES_Meso模式对2012年7月21—22日发生在北京地区附近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水汽的敏感性试验。地形敏感性试验发现,在这次特大暴雨过程中,由于太行山北端的阻挡作用,使得气流和水汽辐合、抬升,加强了对流过程;对流层低层山前东南风和西南风、北风的辐合带增大了气旋性涡度,使东移到北京的低涡稳定维持5 h左右,对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而且地形起伏和地形海拔高度对降水都有明显增幅作用,地形起伏的增幅作用较地形高度的大。水汽敏感性试验发现在这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水汽条件较小的变化,会导致水汽输送的明显差异,从而导致降水量显著地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