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地理模型分布式集成是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分布式系统中多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的统一标准,以解决多种信息在网络空间的表达和传输。本文在VisualC#.NET平台下开发了一个通用的模型数据定义编辑器,用XML来统一描述多源异构的地理模型数据,以实现模型的共享和集成。提供了直观式图形界面,可满足无程序背景的设计人员的需求,使智能化的模型集成成为可能。以地下水模型分布式调用为例,验证了此编辑器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22.
23.
城市交通网络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志文 《测绘科学》2002,27(4):31-34
原有的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无法对大比例地图中道路的面状特征进行描述。本文引入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 ,把各种实体作为对象 ,把道路作为面状要素描述。作为面状要素的道路对象直接继承原有道路的非空间特征 ,通过道路中心线对象和交点对象来继承原有线状要素的道路特征 ,包括网络关系和叠加关系等 ,通过车道段对象来增加作为面状要素的道路特征  相似文献   
24.
周勇  张海涛  李学垣 《遥感学报》2001,5(4):370-376
利用全新的面向对象软件研制方法,经过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开发完成新的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管理系统。新系统继承和扩充了原有系统的属性数据管理功能,增强了SOTER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将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和模型库集成在一个系统中,采用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与用户交互,使SOTER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扩更加方便;同时促进了土壤信息应用的定量化、模式化和自动化,也为进一步建立土壤信息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5.
面向对象技术在GIS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何新东  陈曦 《干旱区地理》2001,24(4):371-375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GIS的地理数据库是这些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现有的空间数据模型在表现地理对象方面的优缺点,提出应用面向对象技术来解决地理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表示和存储,最后,对GIS数据库开发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很多与图像相关的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反过来,这些变革也对数字图像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新的、面向具体应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本文展示了一个基于Unix工作站的、适用于遥感领域的交互式图像系统的设计框架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7.
流域地理景观的GIS数据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应用以"GI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是开展"数字流域"工程建设自然和最佳的选择。结合"清江流域水文水情与洪水演进仿真系统"的具体研制,分析流域地理数据特点及传统GIS在"数字流域"建设中的优缺点,在应用传统GIS二维方式展示形式管理和预处理先期各类基础流域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应属性数据的基础上,为满足仿真系统系列三维可视化要求,建立面向流域空间实体对象的数据模型,定义流域地理空间对象数据结构,将流域地理常规的GIS数据以三维形式展示,在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中,取得较好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并可满足"数字清江"建设各阶段综合处理、分析、评价、决策以及可视化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TDRS卫星的轨道特性及传统的地基测距跟踪技术定轨精度不高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空基的用户星精密轨道的TDRS卫星定轨,解决了基于空基的一般GEO卫星定轨问题。  相似文献   
29.
大气折光对水平角测量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实践和试验,分析了大气折光对特高精度边角测量的影响,指出旁折光是水平角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而对边长的影响甚微;同时,边角网中水平角测量时起始方向的选择十分重要,提出了采用测量机器人作自动观测的一种起始方向确定和质量检查方法;并阐述了特高精度边角网布设和施测中为减少大气折光影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0.
On the origin of oriented rutile needles in garnet from UHP eclogit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lthough oriented rutile needles in garnet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several ultrahigh‐pressure (UHP) rocks and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UHP indicators, their crystallographic features including growth habit and lattice correspondences with garnet host have never been properly characteriz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ic (AEM) study on evenly distributed oriented rutile needles in garnet of two eclogitic rocks from Sulu. Some garnet in one UHP diamondiferous quartzofeldspathic rock from the Saxonian Erzgebirge, and in one high‐pressure (HP) felsic granulite from Bohemia also contain a few unevenly distributed oriented rutile needles. They have also been studi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parison. Despit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AEM revealed that all rutile needles are oriented along the 〈111〉 directions of garnet with their lateral sides surrounded by the {110} planes of garnet, and that the growth directions of most needles are close to the normal of the {101} planes of rutile. No other specific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tile and garnet host were observed, and there is no pyroxene associated with rutile, as necessitated by the precipitation reaction of rutile in garnet as previously proposed. A simple solid‐state precipitation scenario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rutile needles in garnet in these two eclogitic rocks is not justified. Three alternative mechanism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formation of oriented rutile needles: (i) the rutile needles may be inherited from precursor minerals; (ii) the rutile needles may be formed by a dissolution–reprecipitation mechanism; and (iii) the rutile needles may be formed by cleaving and healing of garnet with rutile deposition. None of these mechanisms can fully explain the observations, although the first one is less likely and the third one is preferred. This study presents an example where the presence of oriented/aligned inclusions in minerals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a precipitation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