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纳木错湖夏季典型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了进一步检验分析纳木错湖对当地地方性环流、湖气能量交换及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在本文中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设计了有湖面、3/4湖面、1/2湖面及无湖四组试验,以NCEP再分析资料做初、边值条件,做了48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对比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实测资料,说明该模式模拟性能良好。白天在纳木错湖风与念青唐古拉山北坡谷风共同作用下,在念青唐古拉山脊处汇合,形成一强水平切变及辐合上升运动,造成了该地夏季白天复杂多变的天气;夜间由于南岸湖风与山风叠加,使得整个区域为强大南风气流控制,这也补给了水汽和热量,也为白天不稳定运动提供了能量。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白天(夜晚)纳木错湖的存在有很好的降温(保温)作用,该湖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暖)湖效应;纳木错湖对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有很强的日变化,白天湖面感热、潜热均小于周围陆地,夜间湖面有强潜热通量;纳木错湖使得白天湖区边界层顶低,陆区边界层顶高,夜间相反。这样的地方性环流和大气边界层特征的配合,是该地中小尺度天气剧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2.
上游赤道西风在南海夏季风暴发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安  刘霞  叶谦 《应用气象学报》1998,9(2):129-140
利用17年(1979~1995)的NMC全球格点分析资料及从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地球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特征。用本文的定义标准,南海季风从1979年到1995年间暴发的平均日期是5月第4候。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周围地区对夏季风暴发的直接影响来自南海上游70°~90°E的赤道西风的加强和北抬东伸,同时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和阿拉伯海高压在海上消失通过影响赤道西风也间接影响到南海。其中阿拉伯海反气旋的消失可能是南海夏季风暴发的一个重要信号。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较  相似文献   
433.
南海热带气旋大风的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2年的南海热带气旋实况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将热带气旋定位中心周边6×6格点上的地面风速作为预报对象,以气候持续预报因子和前期风速预报因子作为模型输入,采用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方法,进行热带气旋定位中心周边36个格点上的风速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分别对2008-2012年7-9月共368个独立预报样本进行遗传-神经网络集合方法的分月预报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中心周边风速24h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2.35m.s-1.另外,本文还进一步将该预报方法与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的预报量和预报因子的条件下的对比分析表明,新预报模型对≥10m.s-1的强风预报结果较逐步回归方法的优势明显,预报性能较好,可为沿海热带气旋大风预报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4.
利用1979-2017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Shanghai Typhoon Research Institute,CMA-STI)、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