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7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篇 |
大气科学 | 86篇 |
地球物理 | 252篇 |
地质学 | 244篇 |
海洋学 | 74篇 |
天文学 | 277篇 |
综合类 | 27篇 |
自然地理 | 1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莫尔圆在岩土材料的强度理论、应力路径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极点是莫尔应力圆上的一个特殊点,具有惟一性,通过极点,可以求得任意分析平面的应力状态。特别是对于求解复杂状态下的应力问题,莫尔圆极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提出了定义极点的新方法--射线法,利用应力隔离体力的平衡法则证明了该方法定义极点的正确性及惟一性,并且发现定义极点的平行线法和法线法是射线法的两种特殊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所得到的极点位置并不相同,但求得的任意面上的应力状态是相同的,而且平行线法更便于使用。然而,所提出的射线法能加深对莫尔圆极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2.
83.
利用测井技术评价松辽盆地南部油页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利用松辽盆地南部已有钻井的测井资料评价油页岩,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嫩二段油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连续性的优势,采用5口井93块油页岩岩心的有机碳、含油率化验分析数据和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嫩二段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与含油率之间定量关系式Ta=0.548 6TOC+0.18和△logR、自然伽玛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TOC=6.262 8×△logR+1.05,进而建立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评价油页岩含油率模型Ta=0.546 8a×△logR+0.548 6×△TOC+0.18。通过模型计算出的油页岩段的含油率与油页岩实测含油率数据基本一致,而且计算出的含油率值连续。 相似文献
84.
85.
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规定,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在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25mW/m^2红斑加权剂量率。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方法两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依赖于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紫外线实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而模式预报方法则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87.
冬季青藏高原大气热状况分析Ⅱ: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诊断3套再分析资料的非绝热加热场,研究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的热力特征.结果表明,与夏季为强热源的特征不同,冬季高原上空不是欧亚大陆上最强的冷源中心.冬季高原上空整体是偏弱的冷源,在高原西侧及东南地区上空甚至出现非绝热加热正值区,这一分析对以往研究提出的高原是冷源的特性给出了修正.各种非绝热加热分量的诊断表明,冬季高原上空这种总的非绝热加热分布主要是由于高原主体的长波辐射冷却较周边地区弱,以及西侧至东南地区凝结潜热释放造成的.为了说明再分析的非绝热加热资料对冬季高原上空大气的这种热力特征描述的可信性,文中还利用了地表辐射能量、TRMM及PREC/L降水、垂直速度等资料进一步辅助分析,证实了由于高原位势较高造成大气整层温度偏低,向外长波辐射偏少,以及高原地势的隆起造成局地较强的上升运动,高原西侧至东南角降水大值区潜热偏大,最终造成高原上空总非绝热加热负值偏小.最后理想高原隆起的水球试验结果说明,冬季,高原的存在减弱了陆地上空的冷却效应,因而其上为弱冷源,再次证实了资料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P. C. Simon D. Gillotay N. Vanlaethem-Meuree J. Wisemberg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1988,7(2):107-135
Absorption cross-sections of nine halomethanes (CCl4, CHCl3, CH2Cl2, CH3Cl, CFCl3, CF2Cl2, CF3Cl, CHFCl2, and CHF2Cl), measured between 174 and 250 nm for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25 to 295 K, are presented with uncertainties ranging from 2 to 4% a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determinations made for comparable temperature ranges.The largest temperature effect which takes place near the absorption threshold, decreases the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up to 50% for highly chlorinated methanes, but is negligible for molecules highly stabilized by hydrogen and/or fluorine. Extrapolated values for temperatures of aeronomical interest are presented, as well as parametrical formulas which give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alues for given wavelength and temperature ranges. 相似文献
89.
R. L. McKenzie W. A. Matthews Y. Kondo R. Zander Ph. Demoulin P. Fabian D. G. Murcray F. J. Murcray O. Lado-Bordowsky C. Camy-Peyret H. K. Roscoe J. A. Pyle R. D. McPeters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1988,7(4):353-367
Column measurements of nitric oxide were made using several techniques during the MAP/GLOBUS campaign in France in September 1985. The data sets are nearly co-located and simultaneous, therefore allowing a valid intercomparison of the various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range of altitudes sampled differs from instrument to instrument. This complicates the comparison because the data sets are to some extent complementary. The NO distributions apparently vary significantly from day to day, and possibly over shorter timescales. Changes in dynamic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se variations. The results from the instruments which measure in the infrared and the ultraviolet are self-consistent, and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photochemical predictions. On 19 September, when the intercomparison was made, the profile measured by the in-situ chemiluminescent instrumen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predicted profile, and the measured columns were generally higher. 相似文献
90.
一次华北平原大雾天气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的射线追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分析和识别超折射雷达回波,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效益,利用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日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进行了射线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产生3层模式超折射回波。超折射回波使得雷达的目标视位置与实际位置产生偏差,特别是对雷达测高影响较大。超折射回波一般出现在大雾天气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为进行雷达空间定位和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