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252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7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为探讨高原牌70kN和进口120,210kN瓷绝缘子的成分和结构性能,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三类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效成分除K2O外,70kN和210kN的SiO2,Al2O3,Fe2O3含量接近,主晶相基本相同,有刚玉,莫来石、石英和长石等;结晶相总量:70kN35%,120kN40%,210kN48%,这表明机械强度愈大,结晶相含量愈高,只需调整70kN原样的部分成分,粒度和工艺,即生产出高等级(如210kN)瓷绝缘子。  相似文献   
33.
尽管角闪石在地壳中大量存在 ,但是蓝色钾 钠透闪石却是角闪石中的稀有品种。本文采用X射粉晶线衍射和晶胞参数计算 ,确定该矿物为蓝色的钾 钠透闪石 ,用电子探针 (EMPA)精确分析了它的化学成分 ,确定为钾 钠透闪石 ,而不是蓝色软玉 (即不是透闪石或阳起石 )。  相似文献   
34.
星载紫外遥感辐射计积分球定标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进  李福田  顾行发 《遥感学报》2006,10(5):644-650
在紫外波段,使用常规手段实现高精度的辐射定标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标准灯的定标不确定度约4%和漫反射板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测量不确定度4%-6%所致。为了提高定标精度,本文应用积分球辐亮度定标方法,获得了接近理想的大面积辐亮度光源(约2%),标定了在研的星载紫外遥感光谱辐射计的亮度响应度。文中将标准灯考虑为均匀亮度的点光源,对辐射计的投影视场进行了照明因子修正。同时进行了常规的灯-板定标方法与积分球定标新方法的比较,得到了采用两种方法标定的辐射计亮度响应度有较好的一致性(3%)的结论。初步的定标数据分析比对显示,漫反射板BRDF的测量不确定度和仪器投影视场内辐亮度的计算不确定度是比对中不一致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35.
InSAR高程模型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nSAR高程模型,建立了高程和干涉相位的直接关系,并对公式推导中一般采用的平行射线近似处理方法所引入的高程误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星载雷达而言,平行射线近似误差不能忽略。给出了近似误差与基线参数的确定性关系及相应的误差传播曲线,有助于误差纠正和重建高精度DEM。另外,基于改进的高程模型,推导出了高程测量误差传播公式,明确了基线长度和方向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对合理选择干涉像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ometrically based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synthetic seismograms for energy transmitted through a 3-D velocity distribution. 3-D ray tracing is performed to compute the traveltimes and geometrical spreading (amplitude). The formulations of both kinematic and dynamic ray-tracing systems are presented. The two-point ray-tracing problem is solved by systematically updating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nd adjusting the ray direction until the ray intersects the specified endpoint. The amount of adjustment required depends on the derivatives of th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given starting angles between consecutive rays. The algorithm uses derivatives to define the steepest-descent direction and to update the initial directions. The convergence rate depends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del.
Test seismograms compare favourably with those from a 2-D asymptotic ray theory algorithm and a 3-D Gaussian-beam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is flexible in modelling arbitrary source and recorder geometries for various smoothly varying 3-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The algorithm is further tested by simulating surface-to-tunnel vibroseis field data. Shear waves as well as compressional waves may be approximately included.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to a data set from the Rainier Mesa of the Nevada Test Site produced a good fit to the transmitted (first arrival) traveltimes and amplitudes, with approximately 15 per cent variation in the local 3-D velocity.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