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1006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216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50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本文采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7年间(2000—2016年)南海夏季(6—9月)台风对该海域降水、淡水通量的贡献及其可能导致的环流异常。主要结论如下: 1) 台风是南海中北部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 可导致日平均降水量增加12mm, 约占南海夏季日平均降水(25mm·d -1)的一半, 且西北太平洋台风和南海“土台风”产生的降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和强度差异; 2) 夏季, 南海由淡水通量引起的盐致环流表现为以海南岛东南部海域为中心的弱气旋式, 其流量量级约为-0.15Sv, 约占同期风生环流流量(约为-1.5Sv)的10%; 3) 夏季, 台风带来的降水使得南海中北部的气旋式盐致环流增强, 且西北太平洋台风降水导致的淡水通量变化引起的盐致环流强度要强于南海“土台风”。  相似文献   
112.
轮轨式天线的轨道作为承载整个天线重量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天线在方位方向运转的平稳性,引起天线轴系偏差从而影响天线的指向精度。介绍改造后的乌鲁木齐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Nanshan Radio Telescope, NSRT)轨道结构以及轨道高差测量,并建立天线在不同方位、俯仰角下轨道高差引起天线指向偏差的数学模型。利用"十字扫描"法实测多颗标准源在相应位置的指向数据,并通过高斯拟合得到指向偏差。通过分析可知,轨道高差引起的指向偏差经过修正可以提高天线的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113.
In this study,typhoon waves generated during three typhoons(Damrey(1210),Fung-wong(1416),and Chan-hom(1509))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were simulated in a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SWAN)model,and the wind forcing wa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reanalyzed wind data with a Holland typhoon wind model.Various parameters,such as the Holland fitting parameter(B)and the maximum wind radius?,were investigated in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in the Holland model that affect the wind field construction.Six different formulations were considered and the parameter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wind results with in-situ wind measurements.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wave growth and dissipation processes from deep to shallow waters were studied,including wind input,whitecapping,and bottom friction.Comparison with in-situ wave measure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KOMEN scheme(wind input exponential growth and whitecapping energy dissipation)and the JONSWAP scheme(dissipation of bottom friction)resulted in good reproduction of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of typhoon waves.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wav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wind-sea and swell wave revealed that swell waves dominated with the distance of R to the eye of the typhoon,while wind-sea prevailed in the outer region up to six to eight times the R values despite a clear misalignment between wind and waves.Th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nonlinear wave-wave interactions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wav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14.
利用苏州地区2011 年12月20 日-2012年8 月13 日的湍流观测资料对不同季节、高温、台风强天气过程下的湍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不同季节动量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日变化明显,各通量的夏季平均值、最大值均高于冬春季,夏季感热通量日最大值为160.2 W·m-2,感热在城市地表能量平衡中的作用大于潜...  相似文献   
115.
基于浙江省ADTD二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近11 a(2007—2017)地闪数据,采用密度极大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和Kalman滤波算法实现对雷暴的识别及其路径的追踪,并探讨大范围雷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对浙江省各类雷暴的识别追踪,共筛选出261条雷暴过程的路径,其存在明显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年路...  相似文献   
116.
基于上海佘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在6次西太平洋台风期间的观测记录,利用小波分解、优势振动方向等处理方法提取出台风所激发的显著低频扰动信号,并详细分析扰动信号在时频域及空间域的表现特性.结果显示:在低频区间,台风激发的扰动信号优势周期为2~4 min,信号能量随台风进程而变化,并主要与台风量级、台风中心的位置(海上或陆域)...  相似文献   
117.
相似台风“泰利”和“桑美”的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陈丽芳 《气象科技》2008,36(3):262-267
结合客观分析、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以及数值模拟资料,探讨两个相似台风"泰利"和"桑美"的风雨差异的成因."泰利"北上时与西风槽结合,形成稳定的"北槽南涡"的天气形势;"桑美"北上时其北侧存在高压坝,并且强度增强,不利于环流云系的发散."泰利"过程有弱冷空气从边界层向南渗透;"桑美"过程中低层没有冷空气活动.地面风场上,"泰利"在杭州湾以北太湖以南存在东风和东北风的辐合线;"桑美"则存在东风和东南风的辐散."泰利"过程中,浙北处在能量锋区南侧的高能区内,存在中尺度锋生,处于弱不稳定状态,有利于能量的积累和强对流的促发;"桑美"过程中.浙北处在能量锋区北侧的低能带内,并且层结非常稳定.相似台风造成的风雨影响可能差别很大,需根据具体的天气形势、边界层内冷空气活动情况、地面风场辐合线,以及能量锋区和稳定度等方面做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118.
台风菲特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特"台风暴雨具有阶段性特征,包括台风远距离降水、台风倒槽和内螺旋雨带降水、台风外部螺旋雨带降水、台风残留低压环流与冷空气相互作用降水4个阶段。利用地面观测、气象雷达观测、NCEP分析资料,对"菲特"台风暴雨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引导台风东移的高压东西部具有不同热力属性,东部暖性深厚、西部冷性浅薄。浅薄冷高压阻挡登陆台风继续西移,延长台风倒槽和外围螺旋雨带的降水时间。"丹娜丝"台风的靠近,有利于东南风水汽输送的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在黄海上空逼近东移高空槽形成稳定的高空急流。文章提出与传统垂直风切变大、高空急流强的冷空气阻挡型不同的侵入型冷空气和台风相互作用形势。侵入型冷空气从低层入侵,影响台风残留低压的外围环流。在低压外围环流的北部形成较强的东北风,并与海上的东风对峙辐合形成海岸锋。冷空气侵入型的空间不对称特征明显:对流有效位能东高西低,垂直风切变西北高东南低。残留低压的中层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沿海地区的东南风持续的时间更长。中层高位涡区与地面海岸锋的互应,为变性的台风残留低压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9.
2016年9月28日1617号台风"鲇鱼"登陆后由台风本体环流和外围环流引发了不同性质的暴雨,这是本次秋季登陆台风暴雨预报的难点。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等,对不同性质暴雨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东南部对流性降水和江西南部稳定性降水的大气层结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中高纬度低槽距离台风较远,冷空气主要从低层入侵台风西北侧,破坏台风低层的暖心结构。台风外围中层干冷空气随东南风向浙江东南部输送,并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同时在对流层上层有干冷空气下沉至台风环流中下层(干侵入),导致浙江文成附近出现了局地特大暴雨。江西南部由于低层被湿冷空气占据,层结较为稳定,降水发展平缓。低空东南急流为台风外围环流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浙江东南部地形对降水起到了增幅作用。不稳定层结及中层冷空气的输送对对流性暴雨的激发作用可以为登陆台风降水性质和强度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利用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海温资料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北半球海气耦合关系的异常与风暴轴协同变化的联系,主要结果如下:1)冬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协同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PDO暖位相时,对应两大洋风暴轴南北位置反向的异常变化,其中北太平洋风暴轴偏南且中东部减弱,北大西洋风暴轴偏北且中东部增强,PDO冷位相时相反。2)PDO为暖位相时,对应El Niňo型海温异常,北大西洋海温呈三极型,平均槽脊加强,经向环流增强,极涡收缩,北太平洋风暴轴南压,大西洋风暴轴则北抬,此时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温度异常升高,亚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巴伦支海以北的高纬温度异常降低,北美西南部和格陵兰岛附近温度也为异常降低,PDO冷位相时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