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7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1232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235篇
地球物理   1595篇
地质学   1151篇
海洋学   1051篇
天文学   582篇
综合类   358篇
自然地理   5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о??????-????????????????XG-4?????????????????????????????4???????????????????????????????????????????????????????????Σ??????????λ???????????????????????????????????Σ??????????λ??????????????????????????????????????????????????????????????????????λ?????????????????о?????????  相似文献   
992.
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ml)风场为驱动场,分别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3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2010年9月发生在东中国海的台风“圆规”所致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就台风浪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两个海浪模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以CCMP风场分别驱动WW3、SWAN海浪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发生在东中国海的台风浪,风向与波向保持了大体一致,波高与风速的分布特征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2)综合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来看,两个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dve Height)都具有较高精度,SWAN模拟的SWH略低于观测值,WW3模拟的SWH与观测值更为接近;3)台风浪可给琉球群岛海域带来5m左右的大浪,台风浪进入东海后,波高、风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当台风沿西北路径穿越朝鲜半岛时,受到半岛地形的巨大影响,风速和波高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3.
??????????????24??????????????????????????????α?????????????????????????о????????α???????????????????????????????????????α????????????????????????????????????????????????????????????仯?????????????????′?1994??????????????????????????????????????????????2??3???о?????????????????????????γ?????????????????????????е????????????????????????????????о??????????Χ???????????????????????????????????????????????????????й??  相似文献   
994.
This study aimed to optimize the 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growth hormone from Paralichthys olivaceus. Recombinant flounder growth hormone (r-fGH) was expressed by Escherichia coli in form of inclusion body or as soluble protein under different inducing conditions. The inclusion body was renatured using two recovery methods, i.e., dilution and dialysis. Thereafter, the refolded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Glutathione Sepharase 4B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r-fGH was obtained by cleavage of thrombin. For soluble products, r-fGH was directly purified from the lysates by Glutathione Sepharase 4B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ELISA-receptor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despite its low receptor binding activity, the r-fGH purified from refolded inclusion body had a higher yield (2.605 mgL-1) than that from soluble protein (1.964 mgL-1). Of the tested recovery methods, addition of renaturing buffer (pH 8.5) into denatured inclusion body yielded the best recovery rate (17.9%). This work provided an optimized purification method for high recovery of r-fGH,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r-fGH to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995.
依兰-伊通断裂带地表温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雅琼  陈顺云  马瑾 《地震学报》2012,34(5):698-705
GPS结果显示,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大地震引起了我国东北地区的拉张活动增强,其中,依兰——伊通断裂带最显著.这个变化在温度场中是否也有所响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利用地表温度进行现今构造活动探索的机会.本文利用2000——2011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温度产品对东北地区地表温度进行了分析,以去除稳定年周期变化的年变残差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空间和时间分析,排除地形、纬度、气象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寻找与构造活动相关的热信息.结果表明, 2001年初和2010年初依兰——伊通断裂北段曾经出现了显著的降温现象,且降温过程持续约两个月.通过气象资料分析,初步认为上述现象并非由气象因素引起.这与GPS远场同震位移结果所显示的依兰——伊通断裂带在日本地震后出现相对比较明显的张性应变相吻合. 初步认为上述降温现象与依兰——伊通断裂的拉张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96.
潮汐触发地震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7.
By analyzing higher-accuracy location data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sequence,a clear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ree aftershock belts in the NE,NWW,and NW directions of has been obtained.The analysis reveals three rupture planes of strong events of MS7.8,MS7.1 and MS6.9 in the sequence.It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patter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rthquake source,and the NE-,NWW-and NW-trending regional fault zones,which have been revealed by the research of the pre-seismicity anomaly.In summary,the source is located in the junction of the three fault zones,and the rupture planes of the three strong events located in the sourc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locked segments on the three fault zones.On these grounds,the paper explains the complexity of the source and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福建九龙江下游NW向断裂带断层上覆地层的切割关系、断裂两侧第四纪等时地貌面的差异性变化、浅层地震勘探、断层两侧钻孔探测等资料分析,研究了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及断裂构造的组合特征.结果表明:(1)郭坑—江东桥断裂(F1)、珠坑断裂(F3)、金峰—大帽山断裂(F7)为早第四纪(Q1-2)断裂;岱山岩—珩坑断裂(F6)的观音山—古湖段为早第四纪(Q1-2)断裂、古湖—洪塘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覆船山—康山断裂(F4)、九龙江(西溪)断裂(F5)为晚更新世早期活动断裂,海沧—钱屿断裂(F2)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郭坑—江东桥断裂和金峰—大帽山断裂将本区切割成3个地块,形成了小田坑山地垒、漳州地堑、锅尖山地垒的构造组合形式.漳州地堑再被覆船山—康山断裂和岱山岩—珩坑断裂切割成3个地块,又形成了较小的圆山地垒、九龙江西溪河谷地堑、马鞍山地垒的构造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999.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西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何文贵  袁道阳  刘白云  刘兴旺 《地震》2012,32(1):136-143
西秦岭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大型活动断裂。 通过卫片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 认为断裂西端活动性仍很强烈, 并发现切龙沟一带全新世活动特征明显。 结果表明, 全新世以来西秦岭北缘断裂西端至少有2次古地震事件, 说明断裂经过土房村以后活动并没有停止, 而是继续向西延伸, 最后终止于甘加盆地。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利用2000年以来1.7≤ML≤2.9地震目录,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前震中附近地区2000年以来地震活动的月频次和2007年7月以来地震活动的周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周频次和月频次都不符合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但周、月频次累积次数的对数与周、月频次之间呈线性关系,类似于G-R关系。分析了周、月频次的标准差σ、CV值、偏度Sk、峰度Ku和bm值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前,这些参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其中周频次的分布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似乎呈现出了某种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