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66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64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44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普勒雷达探测“艾利”台风风场不对称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8月25日, “艾利”台风在靠近我国台湾东北部海域后不同于正常路径, 先后发生两次左折, 先是西北转偏西, 再偏西转西南, 这种路径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通过“艾利”台风的雷达观测事实, 从单多普勒雷达和双多普勒雷达均发现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前方, 即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 进一步证明了“艾利”台风的风场分布遵循波数为1的非对称性, 从位于台风不同象限的福州长乐和厦门两站雷达资料, 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和NCEP数值预报再分析资料都得到证实。研究表明, “艾利”台风处在大陆高压东南侧, 台风外围存在一支7 m/s左右的环境风场引导气流。因此, 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由环境风场和台风本身两方面共同造成的, 这种不对称分布有利于维持“艾利”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单部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同时探测到台风的西北、东北和西南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而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台风, 则可以同时探测到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根据风速极值可能存在的不对称分布情况来预测台风的路径转折趋势, 因此重视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对于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in the frequency of typhoon affecting China (TAC) during 1951-2004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yearly frequency of TACs showed a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1950s to the early 1970s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afterwards. There were more TACs during the 1960s while the most inactive period was observed in recent 10 years. A decreasing trend was observed in the monthly frequency of TACs in June, August and September throughout the 54 years. Large interannual variabilities were apparent in yearly and monthly frequencies of TACs.  相似文献   
83.
"04·8"山东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由台风"艾利"和西风带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外围的急流带在华东沿海到山东南部地区产生深厚的湿层和强水汽辐合,从而导致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干冷空气从高层入侵使降水区对流不稳定增强,并使不饱和湿空气达到饱和,对降水具有增幅作用;低层正涡度和辐合作用的加强,导致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暴雨中心的产生。  相似文献   
84.
The mesoscale orographic effects on typhoon Aere's precipitation are simulated using an 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 (AREM) version 3.0.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are studied by two comparable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condensational hea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hoon rainfall is tripled by the southeastern China mesoscale terrain, and the condensational heating is responsible for at least half of the increase. One role of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is to warm the atmosphere, leading to a depression of the surface pressure, which then causes a larger pressure difference in the zonal direction. This pressure gradient guides the water vapour to flow into the foothills, which in turn amplifies the water vapour flux divergence amplified, causing the typhoon rainfall to increase eventually. The other role of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is to make the convection more organized, resulting in a relatively smaller rain area and stronger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85.
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影响山东的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秀杰  顾润源  耿勃  杨晓霞 《气象》1998,24(4):46-49
对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及其造成的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副高外围环流在台风移动过程中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与正涡度轴线及高能轴线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中层变能场的分布对台风移动路径有明显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6.
Obvious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forecast of typhoon track that is improved with a consensus procedure Forecas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analogue model (TSF) and the Markov type model (MTSF)that are widely us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apability of forecast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by the consensus procedure.  相似文献   
87.
登陆北上台风暴雨突发性增强的一种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一个三维混合模式对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次登陆北上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与地面倒槽相一致的地面降水位置及降水量值。模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卫星云图比较表明,外围云场与实例云况吻合很好,验证了本模式模拟卫星云图的能力,对卫星云图预报有实际意义;暴雨突然增幅的直接原因是高层冰云与低层供水云的突然北移重叠造成的。受地面倒槽附近强烈辐合抬升的动力作用,各相态云系的分布与垂直运动紧密相关;辐合线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为降水的增幅及维持提供水汽来源;云的相变潜热非绝热加热作用对暴雨的增幅及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它对暴雨维持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8.
官莉  韩静  薛秋蒙 《气象科学》2023,43(4):561-568
针对2020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期间FY-4A 高光谱红外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每15 min一次的目标区跟踪加密观测资料,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反演的全天空大气温度、湿度廓线分析了台风处于生命史不同阶段时暖心结构和湿度场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来反演全天空的三维大气温度和湿度垂直廓线,不光适用范围广(晴空和有云视场)、反演精度高,而且反演速度快。利用静止卫星平台高时间分辨率的特性,反演得到的温度、湿度廓线可以细致追踪台风处于发展、成熟和登陆等阶段时暖心结构和湿度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台风从发展阶段(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到成熟阶段至登陆消亡时,暖心首先出现在对流层中高层较薄的区域,随着台风强度的加强,深厚的暖心结构明显、强度增加,水平面积增大且垂直往下延伸。由于对流云中强上升气流的输送水汽正距平区逐渐上传至300 hPa,台风最强时密闭云区与四周下沉气流区比湿差高到8 K·kg-1。暖心结构和高湿度中心随着台风登陆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9.
孟庆军  李培良 《海洋与湖沼》2015,46(6):1241-1254
黄海是典型的强潮驱动的陆架浅海。为了研究黄海对台风的响应特点,本文利用区域海洋模式(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s,ROMS)分别模拟了在有潮和无潮作用下黄海对台风"布拉万"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不管潮存在与否,"布拉万"经过黄海后都引起了海表面降温和流速的近惯性振荡响应,这种响应主要分布于黄海中部较深区域,带通滤波提取的近惯性流速具有垂向第一模态特征。同时,研究发现强背景潮流能显著地影响黄海对"布拉万"的响应过程。主要结论如下:一方面,由于潮的存在,近岸垂向混合均匀的较暖水体与远岸较冷水体之间会形成潮混合温度锋面,"布拉万"过后,暖水发生了明显的离岸扩张,尽管路径右侧的混合层降温更显著,但是左侧即黄海西岸的暖水扩张更明显;另一方面,潮的存在减弱了布拉万产生的近惯性振荡响应,半日潮流在黄海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混合层中潮流的作用减弱了"布拉万"产生的近惯性能量,但也使其更易穿过跃层传入黄海内部。  相似文献   
90.
陈斌  高飞  印萍  刘金庆 《海洋与湖沼》2015,46(6):1279-1291
基于2014年最新的洪、枯季节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渡江河口海域水文泥沙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借助台风"海鸥"过境期间的河道监测数据,研究了台风天气造成的洪水事件对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洪、枯季节河口海域的水体层化作用不强,洪季的水温高于枯季,但盐度低于枯季。水温呈现向海递减的趋势,而盐度整体分布较为均匀;(2)河口水体含沙量近岸大于远岸,枯季河口三角洲泥沙向西输运。洪季含沙量明显高于枯季,大量泥沙在台风季节被冲刷入海,而后向海或向西输运扩散;(3)河口海域为不规则全日潮,呈现东西向往复流特征。温度、盐度和浊度均呈现较强的潮汐性变化特征;(4)枯季河道内存在明显的盐水楔,锋面处的垂向梯度很大,在口门向陆大约12—15 km以远的河道水体不再受潮汐影响;(5)台风"海鸥"影响下,南渡江洪峰期间的径流量和含沙量均远远超过多年平均值,反映了南渡江河口地区"台风季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