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6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1674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2098篇
地球物理   765篇
地质学   1060篇
海洋学   73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34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中国东部新构造运动的地貌标志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新构造运动的地貌标志及其指示意义要给子重新认识。大陆东侧沿海地带在白垩纪至早第三纪时期是复杂高峻的山系,它们被雁行排列的裂谷分隔,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不等量水平扩张和沉降或倾斜沉降。大陆东侧的海岸,从总体上来说是构造下沉港湾海岸。钱塘江口以北,从边缘海到太行山东麓的新构造运动反映了欧亚板块东部扩张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运动特征。台湾岛由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而强烈上升。但台湾海峡为强烈裂陷,华南沿海是倾斜沉降。  相似文献   
982.
广东流溪河水库湖沼学变量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流溪河水库县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大型山谷型水库,是一座典型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水体.为了解该水库的特点,于2006年对水库的水文、营养盐状况及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逐月监测,对其主要的湖沼学变量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湖沼学特征和生态过程的主要驱动因子.流溪河水库全年表层水温在14.9-31.6℃之间,水柱热分层开始于3月初,一直持续到12月,呈单循环混合模式.水库的水动力学主要受降水和水库用水的影响,2006年全年降雨量为2960mm,平均水力滞留时间长170d;降雨量集中在丰水期(4-9月),导致丰水期水力滞留时间短(65d),丰水期与枯水期水文水动力季节性差别显著,水文水动力学变化剧烈.2006年全年湖泊区的TN、TP、Chl.a、SD的平均值分别为0.66mg/L,0.016mg/L,2.2mg/m3,3.1m,指示该水库为贫中营养型水体.N/P的质量比为41:1,DIN/DIP的质量比为78:1,说明该水库浮游植物生长在强烈的磷限制性水体中,较高的N/P比是由流域中热带-亚热带红壤中营养盐组成特点所决定.营养盐、透明度和叶绿素a等变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丰水期初期(4-5月)营养盐浓度显著地高于其它月份,说明地表径流是输送营养盐入库的主要途径;沿入库河流至水库大坝方向,营养盐和Chl.a具有递减规律,即: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受季风的影响,丰水期的降水集中加上水库的本身形态是导致流溪河水库湖沼学特征呈显著的季节性和空间梯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83.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持续冲刷,床沙与推移质、悬移质泥沙不断交换,从而造成该河段床沙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对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及非平衡输沙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水沙条件下,总结分析了沙波运动特性及床沙交换方式,引入Markov三态转移概率及非均匀沙隐暴系数,得到基于状态转移概率的沙质河段床沙级配调整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4年,沙市站年内床沙中值粒径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监利站年内床沙中值粒径则先减小后增大,且荆江河段年际床沙中值粒径总体呈上升趋势,粗化程度约为6.9%~9.3%;(2)20092014年,沙市站床沙组成中粒径d<0.062 mm的泥沙所占比重不变,0.062 mm≤d<0.25 mm的泥沙所占比重逐年减少(累计减少11.4%),d≥0.25 mm的泥沙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累计增加11.4%),而监利站床沙组成均存在波动性变化;(3)荆江河段床沙转换为推移质的概率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床沙转换为悬移质的概率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推移质和悬移质转换为床沙的概率均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河床发生冲刷粗化时泥沙输移的主要形式为悬移质(概率为81%~87%),而淤积细化时床沙补给主要来源于推移质(概率为8%~12%).通过验证,本文概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能够应用于长江中游沙质河段年际床沙粗化及年内床沙级配调整过程预报,为进一步开展三峡工程下游非均匀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4.
浙北双溪坞群的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双溪坞群的岩层对比和构造分析,认为本区的双溪坞群与上覆地层间在构造样式上的存在着较大差异。双溪坞群的章村组和北组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为同一火山放心回的产物。神功运动使早期形成的双溪坞群褶皱造山,开怀 竖线型平臣褶皱构造,并受后期构造的叠加改造,形成轴向北东的叠加褶皱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85.
本文推导了断层活动与地面重力变化的理论关系,讨论了与断层活动有关的三维形变场变化与实际观测的重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位错理论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北侧的多组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三维变形与重力场变化分布。并结合该地区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地震前观测的两期重力资料,讨论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与重力变化过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6.
By using the dataset of CMA-STI Tropical Cyclone Optimal Tracks, NCEP/NCAR reanalysis and intensive surface observations, a study is performed of the influences of a low-latitude monsoon surge on the longer persistence and increase in torrential rains from the landing tropical storm Bil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outhwest monsoon was anomalously active after Bilis came ashore. The westerly winds in Bilis’s south side might give rise to the poleward movement of the SW monsoon, thus enlarging the pressure g...  相似文献   
987.
近40多年四川盆地降温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滑动滤波技术, 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 四川地区温度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气温在70 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突变, 由偏暖阶段进入偏冷阶段。其中, 50 年代最暖, 80 年代最冷, 这种偏冷趋势在夏季最显著;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同样在70 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突变, 由偏暖阶段进入偏冷阶段, 也是50 年代最暖, 80 年代最冷, 这种偏冷趋势同样在夏季最显著;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在变化趋势上与四川盆地气温变化具有同位相关系;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 冷) , 引起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西( 东)偏北(南) , 造成四川盆地气温异常偏暖( 冷) ;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热状况的变化, 通过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等环流系统变化是造成四川盆地气温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8.
利用PSU/NCAR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成功模拟了0604号热带气旋Bilis登陆后的移动路径和降水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尺度涡旋自组织过程对热带气旋Bilis产生局地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发强降水的对流系统不是来源于热带气旋螺旋云带内的对流云团,而是受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与局地地形影响下形成的多个中小尺度系统之间自组织的结果;(2)与0604号热带气旋Bilis登陆前后24小时的强降水相关的自组织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即第一阶段的双涡自组织过程和第二阶段的多涡自组织过程;(3)局地多尺度涡旋之间的自组织过程,是0604号热带气旋Bilis陆上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89.
旋转风螺旋度在广西春季一次冰雹大风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旋转风螺旋度对 2 0 0 1年 4月发生在桂中地区的冰雹大风天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低层旋转风螺旋度对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冰雹大风天气易产生于低层正旋转风螺旋度大值中心与中低层对流性不稳定能量储存区所包围的区域 ,其上空 5 0 0 h Pa以下旋转风螺旋度为正 ,40 0 h Pa以上为负  相似文献   
990.
春季北方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中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中国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存在明显的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蒙古国的中部和我国东北北部地区。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年代际气候跃变,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频数还是强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突变。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主要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和气温有一定影响,活动频数多(少)年,我国华北大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多);北疆地区气温回升(下降),甘、宁、陕、内部分地区偏冷(暖)。80-90年代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的偏少,强度的减弱,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次数比70年代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