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41.
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降解程度和来源途径,采集了山东烟台9个不同地质单元苹果园根系土壤和剖面土壤样品,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类型根系土壤中DDTs和HCHs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土壤限值(500 ng/g);土壤中DDTs的残留量及检出率均高于HCHs,DDTs检出率为100%,平均残留量为71.7ng/g,而HCHs的检出率为19.70%,平均残留量为7.9 ng/g;根系土壤中DDTs各异构体平均浓度依次为p,p’-DDT>p,p’-DDE>o,p’-DDT>p,p’-DDD,而HCHs大部分以α-HCH形式存在,部分以β-HCH、γ-HCH存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布特征明显不同:DDTs在棕壤土(臧家庄)中最高(145.5 ng/g),在中粗粒砂土(武宁)中最低(24.1 ng/g);而HCHs在细砂质壤土(蛇窝泊)中最高(27.9ng/g)。各剖面土壤DDTs均在<20 cm层位中残留最高。DDTs和HCHs来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为好氧条件;麻砂棕壤(官道和桃村)、黏细壤土(牟平)、细砂质壤土(蛇窝泊)和棕壤土(臧家庄)近年来仍有新的DDTs输入;大部分根系土壤均未发现HCHs新来源,但麻砂棕壤(桃村)在HCHs禁用后可能仍存在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2.
雷达拼图资料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跟踪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吉  郑媛媛  夏文梅  徐芬  徐坤 《气象》2015,41(6):738-744
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s)自动识别基础上,利用相关法跟踪雷达回波(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ross-correlation,TREC)和面积重叠法完成新的跟踪预报方法.新方法利用TREC得到MCSs移动矢量,利用该矢量外推对应MCSs雷达回波.根据外推回波与相应回波实况,采用面积重叠法完成跟踪,同时利用移动矢量完成预报.采用4次强天气过程对算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新方法能够有效实现MCSs跟踪与预报;(2)新方法得到MCSs移动速度相对稳定,不因为系统合并、分裂和生消出现速度大幅度波动现象,有效减小预报误差,6~60 min预报误差相对于原方法减小20%以上;(3)新方法虽然能提取得到较为稳定的系统移动速度,但不能得到系统的传播速度.原方法能得到系统的移动速度和传播速度合成,但提取速度不稳定,容易受到质心偏移的影响,预报误差较大.新方法在系统消亡期提取移动速度不稳定,导致跟踪丢失现象的发生,而原方法在系统合并与分裂时易出现跟踪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143.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一个雷暴单体识别、追踪和分析算法, 对2004年7月10日下午造成北京局地短时强降水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偏南暖湿气流中生成的对流云团, 在北京上空迅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个覆盖城区的β-中尺度对流超级复合体, 导致了这次强降水过程。详细分析表明, 强对流主要是来自城区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雷暴。在北京西南部的雷暴逐渐向东北的城近郊区移动和发展, 并与新生成的雷暴合并加强, 造成了石景山、门头沟和海淀部分地区的大雨。在北京东南部逐渐形成的两个小雷暴单体迅速增长并向西北方的城区移动, 在到达城区时合并且迅速加强, 但移速缓慢, 在北京城区维持了两个多小时, 造成了城区的大暴雨过程, 降水量大但空间分布不均匀。雷暴顶高度和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关系呈反位相变化, 雷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出现的高度均位于0 ℃等温线之下 (≥0 ℃) 或其附近, 雷暴的中心和反射率因子权重质心也基本位于0 ℃等温线之下, 均证实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液态强降水对流系统。分析还表明, 20:00 (北京时) 左右的超强雷达回波是由大气异常传播造成的虚假超折射回波。  相似文献   
144.
针对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在无人机导航定位应用中存在滤波发散和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强跟踪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在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基础上,引入强跟踪技术,通过自适应渐消因子降低历史数据对当前滤波的影响,从而抑制滤波发散,增强算法的稳健性;结合量测噪声和系统噪声进行实时估计,并且在估...  相似文献   
145.
A new nondestructive readout scheme of the array will be presented which allows first order wavefront corrections of images degraded by atmospheric seeing. During the stare time the integration ramp of the detector signal is sampled every 100 msec. A regressional fit of the sampled data points yields the slope of the integration ramp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lux received by a detector pixel. To this readout mode which is commonly used for IR arrays a small software module can be added to compensate the image motion of the observed object by shifting the nondestructively sampled images. This has the same effect as a tip tilt correction by an active optical element - but without the extra complexity of such a device. First results obtained at the telescop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6.
利用望远镜的恒动跟踪,对两颗恒星进行无斗星曝光0.5小时,扣除蒙气差影响,用球面三角方法计算出望远镜极轴指向的偏差在赤经和赤纬方向上的分量,据此对望远镜极轴进行调整,就可以方便地把望远镜极轴指向调整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47.
针对含分布式能源(DER)的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模式下自身调节能力有限的问题,基于反步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DER系统孤岛运行电压控制策略,解决了DER系统在孤岛运行模式下的电压控制问题.首先,给出了孤岛运行模式下DER系统模型及输出电压数学模型;其次,利用反步控制方法设计了控制器,同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利用此控制器在平衡负载及不平衡负载的情况下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反步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牛淑贞  张一平  乔春贵  史一丛  袁小超 《气象》2018,44(10):1318-1324
利用2009—2016年5—9月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5615个单体回波按不同预报时效、不同生命史和不同类型强对流的风暴追踪信息产品进行统计,较系统地分析了单体回波的距离误差和方向误差,探讨了实况与预报的偏差方向。结果表明:30和60 min距离误差分别为9. 3和16. 9 km,方向误差变化不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距离误差增大;生命史≤1h、1~2 h和超过2 h的30 min预报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9. 8、8. 8和7.7 km,方向误差分别为25. 2°、25. 7°和22.8°;生命史在1~2 h和超过2 h的60 min预报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7. 3和15. 9 km,方向误差为24. 4°和22. 7°,随着单体生命史的延长,方向和距离误差呈减小趋势;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两种类型单体回波和整体误差一致,两种类型回波单体30和60 min方向和距离误差基本相当;不同类型、不同预报时效统计均为实况偏于预报路径右侧的次数多于偏左的次数,30和60 min偏右比例分别为57. 5%和55.6%。  相似文献   
149.
Precise and effic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port processes in subsurface systems is a prerequisite for many site investigation or remediation studies. Random walk particle tracking (RWPT)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e past to overcome numerical difficulties when simulating propagation processes in porous media such as advection-dominated mass transport. Crucial for the precision of RWPT methods is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ly calculated ground water velocity field. In this paper, a global node-based method for velocity calculation is used, which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by Yeh (Water Resour Res 7:1216–1225, 1981). This method is improved in three ways: (1) extension to unstructured grids, (2)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3) extension to saturated (groundwater) as well as unsaturated systems (soil water). The novel RWPT method is tested with numerical benchmark example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used in two field scale applications of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ground water. To evaluate advective transport of the model, the accuracy of the velocity field is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several published results of particle pathlines or streamlines. Given the chosen test problem, the global node-based velocity estimation is found to be as accurate as the CK method (Cordes and Kinzelbach in Water Resour Res 28(11):2903–2911, 1992) but less accurate than the mixed or mixed-hybri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flow in highly heterogeneous media. To evaluate advective–diffusive transport, a transport problem studied by Hassan and Mohamed (J Hydrol 275(3–4):242–260, 2003) is investigated here and evaluated using different numbers of partic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required for the given problem is decreased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by abou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without losing accuracy of the concentration contours as compared to the published numbers.  相似文献   
150.
钻探参数数据智能采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景祥  丁健 《探矿工程》2008,35(1):36-39
详细介绍了最新研制成功的智能钻探测控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特点、结构、参数设置方法以及测试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