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09篇
测绘学   376篇
大气科学   439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686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浙江省ADTD二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近11 a(2007—2017)地闪数据,采用密度极大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和Kalman滤波算法实现对雷暴的识别及其路径的追踪,并探讨大范围雷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对浙江省各类雷暴的识别追踪,共筛选出261条雷暴过程的路径,其存在明显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年路...  相似文献   
22.
邹浜  刘成龙  马洪磊  王迪 《测绘工程》2014,23(10):58-62
鉴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具有网形规则、可靠性高、多余观测数多和观测时无需对中等优点,提出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应用于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和有砟轨道CPⅢ平面网建网中。研究结果表明,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应用于上述工程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自行走式隧道掘进机在地下爬坡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掘进机行进轨迹的纵向沉降曲线与随机介质理论预计的沉降曲线接近;在自行走掘进机埋深较浅时,横断面沉降曲线与Peck理论正态分布曲线误差较大,周向增阻结构嵌入土体能够造成地表土体的隆起。  相似文献   
24.
应用美国联合预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的台风最佳路径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扩展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的大气环流场资料,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西太平洋暖池(简称暖池)年代际扩张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和登陆中国沿岸台风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暖池扩张前期(1965—1992),后期(1993—2013)台风生成在西北太平洋中部区域(10°—20°N,135°—145°E)显著减弱,在10°—20°N,145°—160°E区域和南海北部区域则表现出增多的特点。台风移动路径变异特征呈现为移动进入南海和登陆中国东部沿岸的西行和西北行路径减少,登陆日本的转向型路径增多,同时登陆我国海南岛和东南部沿岸的台风增多。进一步探查这种影响的可能原因发现,与暖池扩张密切相关的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引起的纬向环流的变异是西北太平洋中部台风生成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南海北部台风生成增多则归因于南海区域局地环流特征的变异。同时,南海北部台风生成增多是登陆我国海南岛和东南沿岸台风增多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5.

为了评估不同聚类算法对雷暴系统的识别效果,进一步提高雷电临近预报能力,本文采用地闪定位数据和雷达反射率数据,利用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快速搜索和查找密度峰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CFSFDP)以及改进的快速搜索和查找密度峰聚类(Extended 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E_CFSFDP)三种聚类算法,对2018年9月21日19∶15—20∶57(北京时)发生在(114°—117°E、27°—30°N)区域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了聚类识别计算,探讨了三类聚类算法在雷暴系统识别中的差异。结果表明:(1) DBSCAN算法在地闪数据分布清晰且不同数据簇之间有显著距离间隔时,分类识别的准确率较高;当各个闪电数据簇的簇间距离或密度相差很大时,分类识别的准确率较低;(2) 地闪数据“无密度峰值”分布时CFSFDP算法会分裂出错误类,每个闪电数据簇仅具备唯一的密度峰值点是CFSFDP算法识别准确的前提条件;(3) E_CFSFDP算法解决了CFSFDP算法的“无密度峰值”问题,受地闪数据分布影响较小,因此基于E_CFSFDP算法的雷暴系统识别准确率明显高于DBSCAN和CFSFDP算法。

  相似文献   
26.
The accurate forecasting of tropical cyclones(TCs) is a challenging task.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dry-mass conserving(DMC) hydrostatic global spectral dynamical core on TC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DMC and total(moist) mass conserving(TMC) dynamical cores. The TC forecast performance was first evaluated considering 20 TCs in the West Pacific region observed during the 2020 typhoon season. The impacts of the DMC dynamical core on forecasts o...  相似文献   
27.
舒锋敏  林良勋 《海洋预报》2007,24(4):102-108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着重对8903号"BRENDA"和0601号"珍珠"两个同源地进入南海后不同路径的典型热带气旋的大尺度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的强弱和东移的快慢、西太平洋副高的形状变化和东退西进、冷空气的强弱和南下路径及热带气旋内部的不对称结构是造成二者移动路经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印缅槽的变化也对其路径差异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罗森波  罗秋红  舒锋敏  林永堂 《气象》2011,37(6):742-748
总结了在对台风风神数值预报失效,预报路径偏东的情况下,预报人员抓住天气形势的细微变化对路径及时修正,并紧密结合用户需求,以“全程跟进,及时沟通,急用户之所急”的高度责任心和服务态度,使海上石油平台1500人安全撤离,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服务过程。经研究发现:(1)“风神”偏西侧的强对流发展、地面负变压中心、中层正涡度中心、高层正散度中心的存在,以及云图北侧带状黑体区的形成均有利于“风神”西折;(2)在500hPa图上,“风神”前期西南部有一低压环流中心,后期东北侧高压坝形成,造成“风神”两次北翘。  相似文献   
29.
根据空间邻近目标的距离变化情况,定义了边长变化因子概念,给出了一种似最小生成树的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似最小生成树的空间聚类算法。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分析发现,基于似最小生成树的空间算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空间簇和异常点,并能够很好地适应空间数据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通过与经典的DBSCAN算法比较,发现基于似最小生成树的空间聚类算法比DBSCAN算法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0.
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对赤道暖池区海流作了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观测;根据美国释放的漂流浮标不同时刻位置的资料,分别对赤道及其南、北海域的表层漂流状况作了计算分析,指出:从1°N向北存在单一的北向流;从1°N~1°S这个近赤道区域内为东向流;1°N~2°S区域为过渡区,以东向流为主,个别浮标出现涡旋状运动。2°S以南为一反时针运动的大涡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