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14篇
  免费   9259篇
  国内免费   5464篇
测绘学   1967篇
大气科学   6377篇
地球物理   4980篇
地质学   14962篇
海洋学   4129篇
天文学   322篇
综合类   2385篇
自然地理   5415篇
  2025年   33篇
  2024年   588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1038篇
  2021年   1235篇
  2020年   1198篇
  2019年   1343篇
  2018年   1152篇
  2017年   1290篇
  2016年   1296篇
  2015年   1404篇
  2014年   1715篇
  2013年   1665篇
  2012年   1889篇
  2011年   1806篇
  2010年   1607篇
  2009年   1800篇
  2008年   1689篇
  2007年   1927篇
  2006年   1909篇
  2005年   1730篇
  2004年   1540篇
  2003年   1433篇
  2002年   1253篇
  2001年   1080篇
  2000年   894篇
  1999年   860篇
  1998年   703篇
  1997年   668篇
  1996年   602篇
  1995年   480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385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论述在新形势下地震台站体制、任务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地震台实行地震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和将单一观测型台站转化成观测--科研型台站系我国地震台站的发展方向。文中结合牡丹江等地震台的实践对三结合地震台站建设的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季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正洪  史瑞琴  陈波 《地理科学》2009,29(6):911-916
根据湖北省10个代表站1951(或建站)~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分析了四季初日和长度及其变化趋势,以揭示气候季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湖北省平均春、夏、秋、冬四季初日分别为3月22日、5月27日、9月27日、11月27日,四季长度分别为65.7、122.8、60.9、115.6d,且时空差异明显;(2)56a来湖北省平均入春、入夏分别提前2.8、1.6d,入秋、入冬分别推后4.0、6.1d;(3)56a来湖北省平均冬季缩短8.9d,夏季延长6.3d,秋季延长2.0d,春季无变化;荆州夏季延长21.1d,武汉冬季缩短17.0d。  相似文献   
33.
C_(60)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翔  李嘉 《地学前缘》1998,5(1):163-170
碳除了具有传统观念上的石墨和金刚石两种同素异形体外,近年来人们又发现了第三种同素异形体———C60。C60以其独特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及性能,吸引了各国的科学家,对C60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笔者在总结C60的合成技术、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基础上,探索了C60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所具有的应用潜力;回顾了从C60发现至今十多年的研究历程,并首次将C60的研究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85年~1990年)、起飞阶段(1991年~1993年)和成熟阶段(1994年以后);预测了C60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性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最后,对当前C60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判别分析应用于南海北部海区的水团分析。划分为八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给出了各水团在四季代表月的Bayes多组判别的系数和参数。用资料检验判别的成效.冬季和春季可达95.90%以上,夏季为94.80%,秋季是全年最低值,为92.72%。讨论了造成错判的原因,并与Fisher判别作了比较。当测值维数较低时,建议选用Bayes判别。对八个水团以及各水团两两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证实在每个季节中各水团之间的差异,都在高度置信水平(α=0.01)上具有显著性。因而,划分为八个水团是有实际意义的,其判别式的系数和参数,可用于实际的判别和预报。  相似文献   
35.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从山东东营海岸湿地盐碱滩地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海洋菌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进行100 L发酵罐中试放大试验的研究。确定粘质沙雷氏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硫酸铵5 g/L,麸皮50 g/L,柠檬酸三钠1.0 g/L,K2HPO4.3H2O 0.3 g/L,FeSO4.7H2O 0.05 g/L,MgSO4.7H2O 0.5 g/L,pH 7.2~7.7。发酵最适温度为30℃。通过测定粘质沙雷氏菌在发酵罐中培养的生长曲线,确定发酵时间以28~30 h为宜,发酵结束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约为50×108个/mL。将所筛选到的粘质沙雷氏菌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非常显著,表明是一株高活性的生物防治拮抗菌。此研究结果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工业化生产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海洋菌种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海岸湿地盐碱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6.
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长顺  刘昌明  杨红 《地理学报》2004,59(3):349-356
流域水资源管理分区对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根据环境、粮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4大类30个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其聚类过程,把海河流域分为太行、燕山山区、山前洪、冲积扇区、京津唐地区、山前平原区、中东部平原区和淀东清南天津区 (天津市区) 和徒骇马颊河平原区7个区,分区结果符合流域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各区各具特点,应制定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37.
李儒峰  门凤岐 《现代地质》1995,9(1):11-17,T001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双壳类化石15属28种,讨论了化石组合特征.在研究双壳类动物群的基础上,划分了3个动物群落,即:Acanthopecten群落、Palacolima群落和Aitartella群落,并对各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8.
陈龙良  卢守润 《山东地质》2013,(10):130-132
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整治挖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专门的土地整治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安置区新房建设实行因地制宜、统一配套等手段,使土地综合整治在基层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有效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统筹了城乡土地配置,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9.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源地区地域辽阔,土壤侵蚀复杂多样.近年来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以2000年土壤侵蚀调查的数据成果为基数.并与更新后的2005年数据成果比较,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分区评价.同时对作为典型区域的黄河源头区12个县的2000年1:10万Landsat 5 TIM假彩色合成影像,通过野外调查建它解译标志来分析该区植被覆盖状况,对该区典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40.
Thin section, SEM, and TEM analys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red ‘teri’ sands of southeast India have formed from weathering in situ of coastal dune sands. The data does not support a detrital origin for the red sands. C14 dates indicate that dune deposition and weathering, to a maximum depth of 10 m,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hematite, koalinite and illite rich matrix has taken place rapidly over the past 25,000 years. It is postulated that garnet was a major source of hematite (ferric ox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