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珠江三角洲1976-1983年3-5月逐日天气资料和广州08时探空资料,采用对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本地区春季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并与非龙卷局地强风暴发生的环境条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龙卷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对流层深层气层中气压低风速大、层结不稳定、低层高温高湿和中下层位势不稳定,定性上与局地强风暴的条件基本相同,其中对流层深厚气层中更强的强的低压辐合、更不稳定的层结和更大的水平动量是局地强风暴进  相似文献   
62.
ABSTRACT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xtreme tornado outbreaks per yea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tornado events is therefore a critical task in the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Currently,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vailable meteorological datasets that can be used for such analysis. However, much of these data are distributed across multiple websites and are not accessible in a central location. This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a scientist who is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meteorological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tornado ev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ystem which uses cloud-based technology for integrating, storing, exploring, analyzing, and visualizing meteorological data associated with tornado outbreaks. The system employs a novel NoSQL database schema and web services architecture for data integration and provides a user friendly interface that allows scientists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tornado events. Furthermore, scientists can use this interfac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nd properties of tornado outbreaks using a number of spatio-temporal statistical and data mining methods. The efficacy of the system is demonstrated on a use case centered on the analysis of climatic indicators of large spatio-temporally clustered tornado outbreaks.  相似文献   
63.
陈正洪  刘来林  袁业畅 《气象》2010,36(1):79-84
湖北通山大畈核电站是我国政府批准兴建的第一个内陆地区核电站,为了保障核电站的绝对安全性,在选址和设计阶段对飑线出现的一些基本气候特征和设计参数进行科学评估尤其重要。通过气象站记录、灾害大典、气候影响评价等多条途径,收集了湖北通山核电站周边80 km×80 km区域1956—2000年间的飑线资料,并据此对其时空分布和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与龙卷风对应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飑线发生频次的年代、季(月)、一日内差异明显,且主要集中在对流强盛的时期(段),这些特征与龙卷风基本一致;飑线平均持续时间为95 min,远比龙卷风的17 min长。(2)飑线局地性很强,其中站址东北部和南部50 km以外的地区最多,而站址中心区的通山及邻近的崇阳没有出现,这种特征与地理位置、地形以及系统移动路径有关。(3)飑线的移动方向以自西向东为主,即主要集中在NNW—SSW等7个方位,尤其是WNW、W、WSW等3个方位最多。(4)除风灾外,飑线出现时常伴有强烈的雷电、暴雨和冰雹天气,使灾害加重。(5)与龙卷风相比,飑线风力略小,所以设计风速取12级应当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64.
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安徽的3次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导致F2~F3级强龙卷的3次超级单体风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与强冰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差异.另外,利用安徽省、市、县气象报表、历年气候评价灾情资料(部分来自民政部门的灾情报告),对1960年至今的龙卷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龙卷的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龙卷主要出现在淮北东部和江淮之间东部地势平坦地区,7月份出现龙卷的概率最高.(2)超级单体龙卷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较低.(3)3次F2~F3级龙卷在发生前、发生时在多普勒雷达上都探测到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与非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相比,导致强龙卷的中气旋底高明显偏低,基本在1 km以下.同时风暴结构也有所不同,造成龙卷天气的超级单体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与风暴质心高度接近,基本在3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50~60 dBz.造成强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在冰雹产生前,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高于风暴质心的高度;当风暴开始降雹时,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开始降低,而风暴质心的高度变化不大,高于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基本保持在5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60~70 dBz.  相似文献   
65.
湖北大畈核电站周边地区龙卷风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象站记录、灾害大典、气候影响评价等多种途径,收集了核电站周边地区的300 km×300 km区域1956—2000年间的龙卷风资料,并根据《核安全导则汇编(上册)》规定的方法详细计算了龙卷风各个参数间的关系,最后给出核电站的龙卷风设计基准参数,即最大风速为70 m/s(对应概率为1×10-8),平移速度13.5 m/s,旋转半径206 m,最大气压降9.9 hPa,设计基准等级为F3级,这些结论已在设计部门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6.
江苏省龙卷风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江苏省龙卷风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江苏省为例的龙卷风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确定水域面积、海拔高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龙卷密度和龙卷灾害综合灾度这6个因子作为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计算出江苏省各市龙卷风灾害风险度并进行了风险度区划。结果表明,苏州、无锡、南通为龙卷灾害高度风险区,常州、南京为较高风险区,镇江、泰州、徐州、盐城、扬州、连云港为中度风险区,宿迁和淮安为低度风险区。  相似文献   
67.
2016年6月23日在盐城市阜宁县附近发生特大龙卷风事件,人员财产损失惨重。本文利用天气图和多普勒雷达图等气象资料,对此次龙卷风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再根据受灾相对较严重的5个地区断头树情况的调查资料,以“大风中风速达到约42 m/s时,大风经过的树林中折断树的百分比急剧升高到50%”为依据,来估计风速达到42 m/s的龙卷风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大气不稳定层结,冷、暖湿空气交汇,风的垂直风切变是此次龙卷风的重要诱发因子;此次龙卷风风速达到42 m/s的影响范围的长度至少达到20 km,最大宽度至少达到952 m。  相似文献   
68.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利用徐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30日发生在安徽北部的伴随强烈龙卷和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该强降水超级单体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较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很低,边界层内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大,地面存在阵风锋。上述中等程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值和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产生,而大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地面阵风锋的存在有利于F2级以上强龙卷的产生。(2)该超级单体的演化可以归结为“带状回波-典型强降水超级单体-弓形回波” 三个阶段。在带状回波阶段,该超级单体的发展从一条狭长对流雨带的变短变粗开始,雨带中间的对流单体内首先有中气旋发展,从4 km左右高度首先出现,然后同时向上和向下发展,前侧入流缺口变得明显,接着雨带南端的单体中也有中气旋发展。在典型强降水超级单体阶段, 雨带南端单体逐渐与中间单体合并,构成一个庞大深厚的强降水超级单体和被包裹在其中的直径12 km左右、深厚强烈的中气旋,然后由于后侧入流的开始出现,低层回波形态层演变为“S”形,而中层回波呈现为螺旋型。(3)龙卷出现在“S” 形回波阶段,在龙卷出现前,有一个龙卷涡旋特征TVS(Tornadic Vortex Signature)出现在中气旋的中心,其对应的垂直涡度值估计为6.0×10-2s-1。龙卷地点上空有很强的风暴顶辐散, 散度值约为0.8×10-2s-1。弓形回波阶段的开始由在弓形回波北部逗点头回波的中心的另一个中气旋形成为标志,原有的中气旋位于弓形回波顶点附近,随后弓形回波的北宽南窄的不对称结构逐渐明显,原有的位于弓形回波顶点附近的中气旋消失, 并出现地面直线型风害。另外,还对此次过程中气旋产生和超级单体形态的演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2003年7月8日安徽系列龙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庐江和无为县的龙卷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7月8日夜间至9日凌晨,与一条自西向东移动的、被包裹在大片层状雨区中的带状对流(飑线)相联系,先后有4个径向速度场上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出现在飑线的前沿。其中一个小尺度涡旋特征持续了大约2小时30分,先后在庐江和无为县产生了龙卷。特别是在无为产生的龙卷,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级别为F2~F3,属于较强龙卷。分析表明,此次龙卷为非超级单体龙卷,在反射率因子图上几乎没有任何特征,而在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为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说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对龙卷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70.
1804号台风“艾云尼”龙卷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2018年6月8日,在1804号台风“艾云尼”螺旋雨带中发生了两次陆龙卷天气,分别袭击了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和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利用广州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佛山CINRAD/XD多普勒天气雷达、5 min间隔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MICAPS等资料,研究了两次陆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参数和龙卷风暴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南沙龙卷为台风环流外围龙卷,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象限,强度为EF3级;佛山南海龙卷为台风环流内部龙卷,位于台风中心的东侧,强度为EF1级。龙卷均发生在中低空强东南急流在珠江口附近上下叠加和高层辐散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环境条件表现为较强的低层风垂直切变和较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较小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对流抑制能量(CIN)、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LCL);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线和小尺度涡旋。广州S波段雷达探测到两次龙卷母风暴的低层钩状回波和入流缺口回波特征及低层中等强度中气旋,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中心附近。佛山X波段双偏振雷达清晰地探测到佛山南海区大沥龙卷的微型超级单体和龙卷碎片特征(T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