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8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710篇
测绘学   777篇
大气科学   527篇
地球物理   1916篇
地质学   1561篇
海洋学   549篇
天文学   223篇
综合类   453篇
自然地理   54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Using three methods from nonlinear dynamics, we contrast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 inthe vertical wind velocity (w) time series collected in th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ASL) and the canopy sublayer (CSL) for a wide range of atmospheric stability ()conditions. The nonlinear methods applied include a modified Shannon entropy, waveletthresholding, and mutual information content. Time series measurements collected overa pine forest, a hardwood forest, a grass-covered forest clearing, and a bare soil, desertsurface were used for this purpose. The results from applying all three nonlinear timeseries measures suggest that w in the CSL is more organized than that in the ASL, and that as the flows in both layers evolve from near-neutral to near-convective conditions,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 increases.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in w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transition from CSL to ASL.  相似文献   
112.
新型随机地震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时,要用大量的符合场地条件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数据。但强震历史记录却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因此根据符合场地条件的现有地震记录建立随机地震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抗震规范2001版修正选取的样本波作为目标波,考虑了幅值和频率的双重非平稳性,建立了新型随机地震动模型——改进的时变ARMA模型随机地震动模型。通过使用残差的卡方检验法,对多种非平稳ARMA模型生成的模拟波进行检验;同时又比较丁模拟波与目标波的功率谱密度图和反应谱图。结果证明:此法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地震动的频谱和幅值的真实内容,从而建立符合目标场地条件的更为有效的模拟地震动,为相关研究与工程设计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3.
114.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与全球IGS站的公共站点,采用布尔莎模型求取坐标转换7参数,将地壳观测网络工程基准站点位时间序列与全球解进行绑定.结果显示,转换得到的时间序列N、E向中误差约为2、3mm,与直接融合得到的时间序列的单天误差水平相当,转换得到的站间大地线误差大部分在6mm内,表明该转换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利用1970~2004年广西89个测站逐12h降水实测资料,分析了广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均暴雨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暴雨中心区主要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地形的强迫作用对暴雨有增幅效应。年均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与年均暴雨量的分布相一致,但不同的季节年均暴雨日数其地域分布有明显差异。暴雨的日变化具有桂西北夜间暴雨濒数较白昼高,而桂东南则相反的分布特点。广西暴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为1~2d,约占94%,3d以上的强过程只在5~8月份出现。  相似文献   
116.
宁夏短期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宁夏MOS预报结果为基本指导产品、结合宁夏气象业务具体情况、通过二次开发建立在微机上的新型短期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该流程的建立,使宁夏短期天气预报人员基本摆脱了传统的纸上作业而转向新型的计算机预报平台,使宁夏短期天气预报的自动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7.
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及干湿驰豫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东北地区24个典型测站1951—2001年的降水量资料,利用EOF方法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同时,通过子波诊断技术结合突变点数建模技术,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演变周期特征,并对干湿态之间转换的驰豫时间做了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具有整体一致的性质,同时还存在南北及东西的差异;大部分站点都具有干→湿的驰豫时间长于湿→干的驰豫时间的特征,体现了东北地区容易维持干旱状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8.
戴勇  高立新  姚丽  朱培育  格根  王磊 《地震》2019,39(3):106-114
2013年6月16日, 中国大陆西部出现地磁低点位移。 异常出现后一个月内, 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发生7月22日岷县、 漳县交界6.6级地震。 本文通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 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 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移分界线,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处于6月16日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上。 对异常期间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进行统计, 发现其存在显著的分区特征, 低点时间为正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基本呈现W型, 低点时间为负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主要呈现V字型特征。 低点位移异常日期间, 中国大陆存在显著的高梯度带, 本文采用梯度值定量描述低点时间空间变化程度。 在6月13日正常日期间, 中国大陆地区未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在6月16日异常日期间, 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位于高梯度区边缘。  相似文献   
119.
内蒙古白女羊盘地区白女羊盘组火山岩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于内蒙古白女羊盘地区的白女羊盘组为一套陆相火山喷发—沉积地层,其下部为玄武岩,中部为安山岩、粗面岩,上部为流纹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出露厚度大于426米。根据其下伏沉积地层中化石和孢粉资料及火山岩同位素测年资料,白女羊盘组火山岩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层位相当于下白垩统固阳组的上部层位。白女羊盘组火山岩的碱度与酸度变化较大,玄武岩与安山岩属碱性系列,流纹岩属钙碱性系列。  相似文献   
120.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耀南  俞如龙 《矿物岩石》2001,21(3):153-159
三江地区单凭“一次造山”是难以圆满解释的。本文试以“多次造山”多期成矿”的思路作出合理说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多岛海造山阶段,羌塘弧、江达弧和临沧弧应为前锋弧,其后由一系列弧后盆地和岛弧或残余弧(或微大陆)组成。中生代中-晚期为陆内俯冲造山阶段,推测金沙江带、哀牢山带和龙门山-锦屏山带为俯冲主边界,从而形成本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带,控制相应矿产的分布特征。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阶段,造成特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具有生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