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517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1971—2018年陕西省9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全省大部分时间体感状态为从冷到舒适,日数占85.2%;体感状态为暖和以上日数较少,无炎热和酷热天气。1981—2018年陕西省平均人体舒适日数为132 d,呈显著增多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24 d·a-1,四季中春、夏两季人体舒适日数增加最为显著。人体舒适日数存在准4 a和准8 a的振荡周期,滑动T检验表明陕西省及三个地区的人体舒适日数均在1997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突变。陕西全省3—11月均存在舒适日,舒适日数主要分布在5—9月,陕北7—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中部6—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南部6—9月舒适日数较多。年人体舒适日数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陕南汉中和安康地区最多。EOF分析结果显示,年均人体舒适日数异常分布在全省存在一致性。倾向率空间分布表明陕西全省80%的地区人体舒适日数均呈增长趋势,仅榆林北部、延安北部和安康东部11个区县人体舒适日数呈减少趋势。陕西全省不舒适日数变化...  相似文献   
42.
 The Cartesian moments of the mass density of a gravitating body and the spherical harmonic coefficients of its gravitational field are related in a peculiar way. In particular, the products of inertia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spherical harmonic coefficients of th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as was derived by MacCullagh for a rigid body. Here the MacCullagh formulae are extended to a deformable body which is restricted to radial symmetry in order to apply the Love–Shida hypothesis. The mass conservation law allow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cremental mass density by the respective excitation function. A representation of an arbitrary Cartesian monome is always possible by sums of solid spherical harmonics multiplied by powers of the radius. Introducing these representations in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Cartesian moments, an extension of the MacCullagh formulae is obtained. In particular, for excitation functions with a vanishing harmonic coefficient of degree zero, the (diagonal) incremental moments of inertia also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excitation coefficients. Four types of excitation functions are considered, namely: (1) tidal excitation; (2) loading potential; (3) centrifugal potential; and (4) transverse surface stress. On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could be model computation of the length-of-day variations and polar motion, which depend on the moments of inertia. Received: 27 July 1999 / Accepted: 24 May 2000  相似文献   
43.
1961-2009年新疆伊犁地区暴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09年伊犁地区10个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K 突变检验、以及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近 49 a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年际、月、旬、空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周期变化,并对该地区近 49 a暴雨日数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9 a来伊犁地区的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107 d/10 a;暴雨主要发生在5-7月,约占总数的73.2 %,其中6月最多,7月次之;暴雨异常偏少年为1995年,暴雨异常偏多年为1996、1999、2002、2003和2007年;暴雨日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暴雨日数发生频次存在显著2.8 a左右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44.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比较了2017年7月成都双流机场的两次雷雨过程,根据天气形势分为"两高切变"和"东高西低"2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微波辐射计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0~10 km,以相对湿度达到80%来区分干区和湿区,则两次过程前3 h,相对湿度在垂直方向均呈现"上下干、中间湿"三层结构,并早于近地层前2 h达到饱和状态;过程期间相对湿度呈现"上干、下湿"两层结构;过程结束后湿层抬高,低层变干。两次过程水汽含量充沛,保持在70 kg/m~2以上,峰值超过85 kg/m~2。每一次中阵雨发生后水汽含量都会短暂回落,但仍高于过程前的数值,不足2 h后再次发生中阵雨。由0℃线高度变化可知,降水过程中,暖区(温度≥0℃)内相对湿度≥90%;云中液态水含量主要分布于6 km以下,温度在0℃以上的液态水占比很高,故两次过程以暖云降水为主。雷雨前1 h左右有"低层气温上升,0℃层抬升,K指数、CAPE指数也明显增大"的典型特征。降水发生在相对湿度、水汽总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和稳定度指数快速增长的波峰中。  相似文献   
45.
黄荣  王迎春  张文龙 《暴雨灾害》2012,31(3):232-241
利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 结合多普勒雷达观测、 地面自动站、 风廓线仪、 加密探空等非常规观测资料, 对北京地区2011年8月9日局地雷暴的新生和增强机制进行了较精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该过程是一次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的局地强对流雷暴大风过程, 环境场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CAPE达2 798 J·㎏-1), 地面高比湿带(>20 g·kg-1)在山前聚集, 城区西部山前存在一较强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 前期大气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对流发生发展; 上游移进北京的强雷暴受地形强迫作用影响, 其产生的冷池出流被抬高, 冷空气叠加在地面γ中尺度热辐合中心之上, 使山前局地大气层结更不稳定, 另一方面, 强冷池出流产生的边界层高层偏北风与近地面弱的偏南风构成有利于对流新生的垂直风切变, 地面热辐合中心、 边界层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的增强共同作用是局地雷暴新生的主要机制; 上游冷池出流边界(阵风锋)伴有的强温度梯度和边界层辐合上升运动是原有局地新生雷暴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 多单体雷暴相互碰撞合并产生的辐合上升运动是局地雷暴得以持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6.
周日观测下动态目标测量数据的实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robot系统用于变形监人理论上对系统的数据处理作了论述,从实际上论证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极大地克服了现在常规地面测量方法的诸多缺陷,减轻了测量工作的过去强度。1997年11月,该系统首次在五强海水电站水坝进行现场试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The expansion of Choctawhatchee sand pine (Pinus clausa) into longleaf pine forests (Pinus palustris) has been widespread on the Florida Panhandle since the early 1900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opulation-level processes of this sand pine invasion. Expansion of sand pine started by 1920, but rapidly increased in the 1940s. Population establishment and growth in invasive stands has been rapid, with establishment of many sand pine pioneer individuals followed by rapid infilling as these individuals reached reproductive maturity. Both noninvasive and invasive stands had numerous sand pine seedlings and saplings. Sand pine will likely persist in these communities in the near future. Analyses of hemispherical canopy photographs and regeneration patterns illustrate the ability of sand pine to establish under a variety of light conditions. Radial growth analysis of incremental tree core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pisodic wind disturbances in maintaining these sand pine populations. [Key words: sand pine, longleaf pine, Pinus clausa, Florida, pine invasion, Pinus palustris.]  相似文献   
48.
成都地区雷暴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6~2000年成都地区的雷暴资料,分析得到:成都地区的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430之间,属雷暴较多的地区之一。季节性显著,冬季无雷暴,盛夏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3左右。地域性强,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雷暴的发生有促进作用。雷暴天气过程的分析为作好雷暴发生时空域预报提供了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50.
雷击地闪密度与雷暴日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马金福  冯志伟 《气象科学》2009,29(5):674-678
根据美国卫星观测得到的我国各省区年平均总闪电资料并计算出各省区的年平均地闪密度(以下简称地闪密度);根据全国各省区220个站点的年平均雷暴日资料,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公式计算出全国各省区的地闪密度.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地闪密度,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不同区域差异变化很大.用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概念,分析了我国各地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的差异及其原因,指出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能粗略反映与我国气候特征相适应的地闪密度的分布状况.进一步分析湖州市2007年人工观测和闪电定位仪观测的闪电资料,得到相同的结论.从而提出<规范>规定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存在较大误差,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