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应用系统整体稳定和局部不稳定两种状态预测地震的思想,根据历史地震分布及地震构造环境等选定29°~34°30′N,110°~125°E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地震活动暂定态系统.寻找其内部非线性区,判定该区域内地震活动趋势和未来应重点关注的地区.判断结果与1996年11月南黄海地震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502.
利用周期图,最大熵谱分析及最优分割方法,对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震时间序列具有比较复杂的周期结构,在时间间隔为22a ̄24a的主周期中,尚蕴含有时间尺度分别为10a和12a ̄14a的次周期。两者地震活动水平的差异,构成了东北地震活动的平静与高潮时段。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东北地震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期研究,并对未来东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503.
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巴音布鲁克、巴仑台两地汛期各阶段的降水规律,并做出预报方程、进行历史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较好,说明这种预测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04.
长江源及其周边地区蒸发量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红 《水文》2004,24(5):41-44
通过对长江源及其周边地区沱沱河等10处气象、水文站自建站至2000年蒸发量资料的分析,揭示了长江源及其周边地区蒸发量的特征值及蒸发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分析了该地区蒸发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05.
保健食品是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我国保健食品始于1980年,2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也迅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当年具有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 474种。本文对保健食品的功能、区域、产品原料、所有制、产品剂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从产品功能看,主要集中于免疫调节功能、调节血脂、抗疲劳的产品,这3类产品共占全部保健食品市场的61.7%;从区域特征看,半数以上的企业仍集中在沿海地区;从保健食品原料分类看,以中草药原料为主,占44.5%;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企业为主,已占全部保健食品企业的17.9%;从产品剂型结构看,胶囊剂(软/硬)是主打剂型,占56.4%;科技投入占当年产品销售收人的2.3%;全国仅有13.1%企业通过GMP和ISO体系认证。最后分别从中老年、中青年和青少年3个消费群提出了今后保健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6.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对环青海湖地区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且线性变率达-7.28mm/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但增加出现在80年代,而减少则出现在90年代;同样,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只是减少出现在80年代,而增大而出现在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07.
通过对1900-2001年8月100多年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M≥5.0)活动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本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地表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存在四个活动时段、地震活动存在明显迁移性;并对本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华北地区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发生M≥5.0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08.
Since climatic condi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human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factor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 global issue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s of politicians, scientists, governments, and the public alike throughout the world. Existing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aims to characteriz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limate based on years of the mean value of different climate indexes.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ing climate change nowadays, existing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cannot represen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limate change, nor can it reflect the disasters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incurred from climate changes.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tendency value and fluctuation valu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rom 1961 to 2010 to identify the climate change quantitatively, and completes the climate chang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1961–2010) with county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as the unit in combination with China's terrain feature. Level-I regionalization divides China's climate change(1961–2010) into five tendency zones based on the tendency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hich are respectively Northeast China-North China warm-dry trend zone, East China-Central China wet-warm trend zone, Southwest China-South China dry-warm trend zone, Southeast Tibet-Southwest China wet-warm trend zone, and Northwest China-Qinghai-Tibet Plateau warm-wet trend zone; level-II regionalization refers to fourteen fluctuation regions based on level-I region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fluctu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509.
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 随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乡村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聚落地理学重要分支的乡村聚落地理学重新受到关注。了解乡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掌握其研究趋向, 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 也是促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进展, 认为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中国借鉴;然后简单分析了中国乡村聚落研究进展, 并从乡村聚落生态、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其演化、乡村聚落发展问题、乡村聚落综合研究等4 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乡村聚落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 在分析国内外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乡村聚落研究的主要趋向应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聚落演变趋势预测研究;中国不同发展水平区域乡村聚落的模式研究;中国不同地貌形态区乡村聚落的研究;新聚落的构建研究;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510.
研究了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深部冲击倾向煤岩样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耦合关系,基于煤岩试样在弹性阶段纵波波速变化梯度大,塑性阶段波速变化趋于平缓的特征建立了应力与纵波波速之间的试验关系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由于闭合的孔隙和裂隙又重新张开,颗粒之间的压实程度减弱,煤岩试样卸载过程中,随着应力的降低,波速也降低;②部分裂隙和孔隙在压密阶段发生永久闭合,造成应力降低后再无法张开,因此下一循环的开始纵波波速值要大于第一个循环开始时的波速值;③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关系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很好地体现了试样纵波波速变化对载荷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