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4篇 |
免费 | 603篇 |
国内免费 | 13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篇 |
大气科学 | 488篇 |
地球物理 | 1056篇 |
地质学 | 2654篇 |
海洋学 | 293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25篇 |
自然地理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71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164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263篇 |
2012年 | 215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243篇 |
2006年 | 236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强风化角岩力学-变形特性的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岭澳三期核电工程选址区域内的强风化角岩的直剪试验研究表明,强风化角岩的剪切变形存在一定的延性且呈塑性破坏,其岩体剪切强度随含水率的增长呈负指数下降趋势,水对岩体强度指标c、?具有一定的弱化作用;强风化角岩在饱水条件下只发生剪缩现象,而天然条件下先剪缩后剪胀。引入剪切刚度研究直剪试验的变形特性并考虑水对这一变形指标的影响,研究认为,强风化角岩的剪切刚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且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低法向应力条件下对水的作用尤其敏感,同时分析了剪切刚度的变化对边坡岩体剪切位移的影响,其结果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坡体位移变化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展示了近海粘土指标特性与设计参数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该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按统一方法测定的高质量的土性测试指标数据库。该数据库由10个场地组成,包括大西洋、挪威北海、挪威海、里海和2个沿海陆上地点。数据库分析表明,前期固结压力pc?与液限指数IL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但当液限指数小于0.5时,数据比较分散。同时还发现,前期固结压力与由三轴压缩、三轴拉伸及直剪试验测定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之间均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由此,以pc?与IL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使用这些线性关系式估算近海粘土原位不排水强度su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改进的DRS-I型高压直剪仪进行了砂砾与不同形貌尺度的粗糙钢板结构面接触剪切试验,获得不同压力、形貌尺度条件下的剪切试验结果,分析了中、高压下的不同结构面形貌尺度与砂土颗粒平均粒径比值R( ,相对形貌尺度)对接触面剪切特性的影响。结构面相对形貌尺度R直接影响接触面剪切过程中的力学与体变特性,中压与高压下分别呈现不同的影响规律且存在各自的峰值相对形貌尺度 与稳定相对形貌尺度 。达到峰值相对形貌尺度之前,R的增大使得接触面剪切耗能随之增加,而剪切体变在中压、高压下分别随之增加和降低;稳定相对形貌尺度之后,接触面剪切耗能与剪切体变达到稳定状态,随R的增大呈微小变化,变化幅值较小。上述规律与接触面附近一定区域的颗粒变位及破碎等机制密切相关,获得成果将为研究不同法向压力下受形貌尺度影响的结构面相对粗糙度问题提供新思路,对于研究不同法向压力下粗粒土与粗糙结构面的接触面力学与变形机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运用土体破坏时临界动剪应力比方法求解强夯加固软土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结合某工程实例。利用动三轴试验仪测定土体在一定的动应力作用下产生破坏时的临界动剪应力比,同时计算锤底动应力在土中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夯击能的作用下强夯有效加固深度8.6m,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995.
996.
如何获取土体动模量原位衰减曲线是研究天然土层在循环动荷载下的动变形特性课题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自制了一套地震动参数现场试验系统,依据动剪切模量原位测试原理获得了不同深度土体在小应变范围内的动模量原位衰减曲线。试验数据表明:当剪应变小于4×10-5时,土体变形处于线性阶段;当剪应变大于4×10-5时,土体归一化动剪切模量G/Gmax衰减加快,以塑性变形为主。同时,当向土层施加的垂向静荷载越大,归一化动剪切模量值G/Gmax与对数剪应变值logγd之间的关系会逐渐上移,但直线段斜率值不变。相关成果可为试验场地的动模量取值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后坪-大洛韧性剪切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中北段的后坪-大洛韧性剪切带,规模较大,由一系列北北东向平行状、网结状的糜棱岩带组成。是由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四套运动学性质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系统构成,是不同期次、不同形变叠加变形的产物,是造山带中浅层位复杂构造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18—2020近三年青海河湟谷地低涡切变影响下强降水天气个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FY-2G云图相当黑体亮温温度、模式及雷达拼图等资料,对比分析相同环流背景影响下不同类型强降水环境条件和成因差异,以及初步评估模式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伴有雷暴、冰雹、雷暴大风等混合性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Ⅰ型,以纯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Ⅱ型。低涡切变是两种类型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强降水Ⅰ型400~300 hPa高空冷平流入侵促使低涡切变系统加强东移,地面冷锋发展在河湟谷地形成锢囚锋。强降水Ⅱ型受副热带高压西进阻挡,低涡切变系统和地面冷锋减弱消失;强降水Ⅰ型主要具有较强的高空干冷急流、高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较高的700 hPa和400 hPa温差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均为强对流发生提供动力条件,产生的强天气以风雹类为主,而强降水Ⅱ型具有较高的0℃层和-20℃层高度、较高的抬升凝结高度,产生的强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强降水Ⅰ型云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午后发展起来组织化程度高的冷涡云系,相当黑体亮温(TBB)初始中心数值在-45~- 35℃,发展阶段TBB下降至-75~-40℃,强降水Ⅱ...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