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3篇
  免费   6031篇
  国内免费   3356篇
测绘学   3334篇
大气科学   2663篇
地球物理   5180篇
地质学   10752篇
海洋学   3075篇
天文学   1945篇
综合类   1575篇
自然地理   3506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451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757篇
  2021年   810篇
  2020年   886篇
  2019年   993篇
  2018年   786篇
  2017年   902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973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1165篇
  2012年   1360篇
  2011年   1403篇
  2010年   1191篇
  2009年   1457篇
  2008年   1408篇
  2007年   1580篇
  2006年   1522篇
  2005年   1382篇
  2004年   1339篇
  2003年   1232篇
  2002年   1111篇
  2001年   949篇
  2000年   895篇
  1999年   766篇
  1998年   805篇
  1997年   550篇
  1996年   500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根据台州市地理市情普查生产实践,基于普查成果内容,设计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统计分析评价主题及指标体系;以城市救灾避灾场所资源配置为案例,结合相关数据,利用叠加分析、可达性分析等模型深度挖掘国情信息,统计分析救灾避灾场所的步行可达性与服务范围,对社会民生工程救灾避灾场所的资源配置提出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2.
碾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就是精准获取碾压机械运行中的连续空间位置信息。测量机器人可直接获取目标三维坐标,具有实时、连续跟踪、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使用环境灵活、远程可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碾压施工监控中,能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过程监控。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施工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论述了软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软件具有自动化、全程实时监控、质量信息可视化等特点,为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分阶段加热爆裂法测定了不同成因热液矿床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氩同位素,计算出各温度段内大气氩的相对含量,从而,总结出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等成矿流体的氩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典型的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以具有高大气Ar组分(约95%-100%)为特征;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Ar同位素组成特征取决于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初始岩浆水的Ar同位素组成及矿源层和围岩的性质,产于古老变质岩中的,一般以具有低大气Ar组分(约6%-20%)为特征,其它的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在主成矿温度范围内一般为50%-60%左右。  相似文献   
144.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钻测井及生物地层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6套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层序及沉积相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八道湾期至西山窑期以北部物源为主,下部构造层序揭示了北部抬升、南部均衡沉降的构造格局,头屯河期至喀拉扎期以南部物源为主,上部构造层序反映南部抬升、湖盆急剧收缩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次为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中侏罗世,本区以暖温带潮湿气候为主,但在三工河早期及头屯河中期有两次气候变干变热过程,晚侏罗世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晚期的干旱气候还是导致湖盆急剧萎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5.
探讨了金属矿物生物组构的分类体系,将金属矿物的生物组构分为:(1)金属矿物的生物有机胶体组构,由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形成;(2)交代作用成因的金属矿物生物组构,由生物间接成矿作用形成。组构又分为结构和构造两个亚类。以典型的实例资料叙述了各种金属矿物生物组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6.
褚杨  陈科  林伟  严德天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09,44(3):922-930
云开地块位于华南板块南缘,经历了麻粒岩-高角闪岩相的高级变质作用,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高级变质地体。研究表明,云开地块在古生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分别记录了早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早期和晚中生代晚期的构造影响。这些构造事件在多系统年代学图上具有很好的表现,系统地揭示了云开地块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7.
Falling stage systems tract(FSST)is an offlap strata with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hydrocarbon exploration,which is driven by relative lake-level fall and developed above th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and below the lowstand systems tract of a new sequence. It 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sediment supp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ology,3D seismic data,drilling core data,and well-logging data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FSST strata was formed in the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Laizhouwan sag. The FSS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units,namely as units P1,P2,and P3 from bottom to top. The P1 is the first unit of progradation downlap the bottom of the FSST. The top of the unit P3 is a sequence boundary exhibits subaerial unconformity. The seismic profile along the source dir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ow-angle oblique progradation reflection that downstream the center of lake basin from west to east. Incised valleys developed on the top of the FSST perpendicular to the source direction. Gamma-ray logging response is manifested by a series of funnel-shaped complex,indicating that the sedimentary response of the FSST was a cycle of coarsening-upward parasequence sets. Comprehensive studies on core interpretation and well-logg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SST was a fluvial-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with slumped fan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lta front. Consequently,the FSST is a common result of relative dry climate and falling of lake level,considering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sediment supply,and paleo-climate change. The discovery of the FSST in the Laizhouwan sag ha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edimentological interpretation,and it offers a guidance for further oil explo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n addition,it also serves as a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FSST 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in the continental lacustrine rift basin.  相似文献   
148.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9.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水热蚀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梅湘  徐勇 《地质科学》1989,(2):162-175
本文对羊八井地热田钻扎ZK-201、ZK-301和ZK-308的岩心进行了较系统的蚀变矿物学、岩石学和流体包体研究。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蚀变分带,讨论了蚀变过程中岩石化学变化的特点,并推测了蚀变的温度和酸碱度条件。研究表明,热田曾处于极度的活动状态,最高温度达220-240℃,由于冷水的入侵,热田在目前钻探所及范围已冷却了50-70℃。蚀变矿物分布模式表明,目前热田流体主通道位于北部,热田进一步的开发应以寻找北部深部高温流体为主。  相似文献   
150.
大型水面漂浮式光伏系统具有水平面积大、垂向抗弯刚度低的特点,在外海波浪作用下,柔性光伏系统的水弹性运动响应较大。针对漂浮式柔性光伏结构的特点,建立了二阶非线性波浪与柔性漂浮式光伏耦合作用的频域数值模型,基于模态展开法实现结构运动与流体作用的解耦。其中,柔性漂浮式光伏结构的水弹性运动响应利用经典欧拉-伯努利梁振动方程模拟,流体域利用二维Rankine源及关于海底的镜像作为格林函数建立边界积分方程,采用高阶边界元方法求解。通过对比验证,建立的耦合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波高和结构抗弯刚度时的结构运动响应,发现非线性波浪力引起的结构运动响应不可忽略。还研究了波浪周期和结构抗弯刚度对结构弹性变形的影响规律:波浪周期越大,结构的弹性变形越由低阶模态占主导,结构运动幅值分布越平缓;结构抗弯刚度越小,结构的弹性变形包含越多高阶模态成分,结构运动幅值分布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