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572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433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平衡剖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思想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状况、研究思路、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993.
煤层气可采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潘庄井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对常规煤层气可采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煤层气的可采性需要在地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控制性地质因素及其有效配置。多因素加权分析法与储层数值模拟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方法。并以潘庄井田为例,在系统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可采性主要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可采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94.
与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非均匀饱和湿位涡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涉及。为了讨论这个重要的转换演变机制,在导出无粘滞非均匀饱和湿位涡(NUSMPV)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这方程进行数理分析证明:在非均匀饱和湿绝热大气运动中,干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不饱和区的NUSMPV是不守恒的,并进一步证明:只在次饱和区(0.78〈q/q1〈1),NUSMPV不守恒才是明显的,而在其它不饱和区,NUSMPV是接近守恒的。接着,根据守恒的相对性原理,通过NUSMPV无因次形式的讨论,把大气运动分成三类,即NUSMPV守恒,准守恒和不守恒运动。然后用数理分析方法讨论了各类运动的出现条件,时空之间关系,物理机制和一些特征。最后分析了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的转换机制,指出:当与狭义NUSMPV(P0)有关的涡管项(A)和非绝热加热项(B)之间的动力不平衡(A+B)/P0减少,以至NUSMPV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频散适应过程继续失去不平衡能量,从较小尺度向较大尺度转换;而当(A+B)/P0增加,以至NUSMPV不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外源激发过程,而从较大尺度向较小尺度转换。无论上述两种转换过程是那一种,一旦产生都将持续进行,直至大气运动重新回到NUSMPV准守恒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995.
统计宿迁市2017—2021年秋冬季PM2.5数据以及同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PM2.5日变化特征,根据15:00—23:00的浓度变化将其分为快速积累、慢速积累、消散三大过程,从积累速率的角度分析了宿迁市PM2.5的积累特征,并将其应用于重污染天气过程下的环流形势与积累速率相关性的探讨。结果表明,发生快速积累过程的平均积累速率为7.14μg·m-3·h-1 ;慢速积累过程平均积累速率为3.27μg·m-3·h-1 ;发生消散过程的PM2.5平均消散速率为5.42μg·m-3·h-1 。PM2.5慢速积累过程中气温高,风速大,湿度小,逆温强度弱,快速积累则与之相反。慢速积累过程的PM2.5潜在源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及北部的山东、河北地区,快速积累过程的PM2.5主要潜在源区则位于西部的安徽、湖北地区。快速积累过程以高空槽后配地面高压前部型为主,慢速积累过程以纬向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为主。  相似文献   
996.
太原地区灰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8~2012年太原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大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对主要天气形势、典型气象要素以及空气污染状况下灰霾天气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太原地区灰霾出现频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灰霾出现天数占全年的65.7%;一天中08:00(北京时间,下同)至13:00发生灰霾的频率较高。2)霾日静风频率较高,主导风向为偏东南风;重度灰霾天气出现时相对湿度较高。3)霾日的大气稳定度主要表现为稳定类;霾日平均混合层高度比非霾日低约100 m;08:00逆温出现次数高于20:00,霾时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高于非霾时。4)高压类型天气形势对灰霾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低压天气形势下较少出现灰霾天气。5)可吸入颗粒物、SO2和NO2浓度在非霾日比霾日分别下降32.6%、48.6%、21.7%;随着灰霾等级的增加,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有显著的增加。6)灰霾天气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明显减弱,日照时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7.
2009年山西5次横切变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爱梅  贾利冬  李苗  晋立军  范光海 《气象》2011,37(8):956-967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汛期山西境内出现的5次横切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GPS/MET资料以及可预报性综合分析。发现:5次横切变暴雨过程中2009年7月7 8日的暴雨过程是暴雨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强、系统配置最完整的一次;连阴雨过程中无论是暴雨日还是非暴雨日都具有湿度大、湿层厚的特征,这是与其他4次非连阴雨暴雨过程的最大区别;对流性或混合性暴雨,在暴雨发生前1 2小时500hPa及其以下都具有θse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500hPa以上都具有θse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稳定性暴雨则具有θse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5次暴雨过程500 hPa副高均为纬向型,700 hPa均有西南急流轴配合以及大陆小高压相伴,暴雨落区均位于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到大值区南(东)部0.5个经纬度的范围内。分析结果表明:小高压的位置不同导致了不同风向的辐合和不同走向的横切变线产生,急流头向北伸展的纬度不同导致了横切变线所处的纬度差异,直接影响暴雨的落区;低涡的强度不同使得降水量发生明显的差异;高低空系统配置越完整暴雨落区和量级的可预报性也越强;连阴雨过程中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风切变是提前24小时判断暴雨发生与否的敏感因子;水汽锋区走向与中低层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在降水开始前,稳定性暴雨过程比强对流暴雨过程水汽锋区形成时间有更多的提前量,且对流越强烈水汽锋区形成的时间越晚。  相似文献   
998.
天气图图形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天气图图形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和具体实现的技术路线,并介绍了已建成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99.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6月承德市两次冷涡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空冷涡和低层中尺度切变线,是两次过程共同的影响系统,东蒙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和冷涡的移动路径有关;高低空风场的配置和通气管指数可判断垂直风切变的大小;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速、垂直结构等特征及平均径向速度场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垂直切变和零速度线走向等对强天气的预警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值的跃增和剧减对强天气预警有明显的指示意义,VIL值在对流发展阶段逐渐增长,随强天气开始对流减弱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名镇名村的省际分布、区域分布的结构特征,并测定了总体结构类型和各省份的分布类型。在此基础上,认为应重新审视名镇名村的评选规则,注重名镇名村的旅游效应问题以及充分发挥名镇名村的保护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