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546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为研究磁化率在沉积锰矿床中的应用,对广西下雷锰矿床的钻孔岩心进行了磁化率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含锰岩系中矿层磁化率与围岩磁化率明显不同,通常碳酸锰矿磁化率值比围岩要高出1~2个数量级,而围岩中硅质岩、灰岩、泥岩的磁化率无明显差异。磁化率可作为野外快速判别含锰岩系的代用指标。通过讨论下雷原生碳酸锰矿的磁化率异常,认为碳酸盐矿物磁性很低,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磁化率异常高值指示与其伴生的铁质矿物;碳酸锰矿中含有磁性矿物,其磁性强弱决定了矿层磁化率的大小;黏土矿物中的绿泥石可吸附含铁的强磁性物质,绿泥石及其含量是影响碳酸锰矿磁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2.
对陕西岐山县礼村的周原黄土进行了磁化率和穆斯堡尔谱的测试,样品选自礼村黄土剖面中的马兰黄土,褐红色顶层埋藏土,褐色顶层埋藏土和新近黄土各个层位,它们是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根据对样品穆斯堡尔谱的测试,可以得到黄土全样和非磁分裂组分中Fe^3+/Fe^2++Fe^3+,全样中全铁的相对含量以及全样,磁分裂组分和非磁分裂组分中Fe^3+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893.
佳县红粘土堆积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佳县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证明,黄土高原北部风尘堆积的起始年代可以追溯到8.35Ma以前,通过进一步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发现佳县红粘土及上覆部分午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成壤作用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风化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和磁性矿物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增大具有重要贡献;同时,剖面中红粘土频率磁化率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上部午城黄土,指示了红粘土堆积较强的成壤作用,表明黄土高原普遍发育的红粘土堆积具有相似的磁学性质和古气候意义,并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对比。佳县风尘堆积的频率磁化率年代序列指示了3.6Ma以来,尤其是2.7Ma后气候波动加剧和北方干旱化增强。  相似文献   
894.
利用从辽东湾沿岸采集的500块岩石标本所获得的物性资料,分析了各类地层、岩体的物性统计特征。根据密度、磁化率等值线图分析了物性分布特征,并将物性等值线图与地质图进行了对应性分析,为辽东湾沿岸地区的重磁场解释及其地质意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5.
放牛山遗址是长江下游一处重要的旧石器遗址。根据ESR测年、粒度和磁化率等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地区中更新世中晚期下蜀黄土堆积时的古环境。分析表明,本区中更新世中晚期经历了4个气候相对温湿阶段:0.12-0.16、0.18-0.20、0.26和0.32MaBP,下蜀黄土是中更新世庐山冰期气候比较干凉时期的风成堆积,下蜀黄土堆积时气候环境总体上要比北方黄土热得多。磁化率与古温度、古降水量的回归关系分析表明,中更新世中晚期比中更新世中期气候更加干冷,更有利于黄土堆积。  相似文献   
896.
河北任丘剖面河湖相沉积及全新世水文气候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平原中部任丘剖面厚达12 m的河湖相沉积和多层的泥炭为该地区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基础.根据测年结果、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等代用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11 640 cal.aBP以来的环境演化序列.对粒度、磁化率的变化及其反映的水文气候事件进行了解释.对于东部湿润地区的开放型湖泊而言,粒度仍然可以很好地反映气候干湿变化规律;而在河湖相交替沉积的地区,磁化率有两种赋存机制,在河流相沉积中其赋含在粗粒碎屑物质中,而当湖泊生产力相当旺盛的时候其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但是与小于10 μm粒径呈显著正相关.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经历了3次湖泊扩张时期,年龄分别为9 500~9 050、8 110~7 240、5 670~3 300 cal.aBP.另外,较为明显的河道前进事件有两次,分别发生在9 050~8 110和6 700~6 500 cal.aBP,此时湖泊严重收缩,河道占据原来的湖盆位置.  相似文献   
897.
The ovary is an excellent system for studying stem cell 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which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ovarian somatic cell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oogenesis in Fugu rubripes (Temminck et. Schlegel) as a marine fish model of aquaculture importance, we established cell lines called TSOC1 and TSOC2 from a juvenile ovary of this organism. TSOC1 is composed of spindle epithelial-like cells, while the other is cobblestone-like cells. Therefore, TSOC1 and TSOC2 appear to consist of ovarian somatic cells. Growth requirement condition wa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of FBS and pH. Significant fluorescent signals were observed after TSOC1 and TSOC2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pEGFP-N3 vector, 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utility for genetic manipulation such as gene function studies. It is shown that these cell lines are effective for infection by the 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 and flounder lymphosystis disease virus as evidenced by the appearance of cytopathic effect and virus propagation in the virus-infected cells, and most convincingly, the observation of viral particle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demonstrating that TSOC1 and TSOC2 are suitable to study interactions between virus and host cells. It is believed that TSOC1 and TSOC2 will be useful tools to study sex-related event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primordial germ cells and oogonia cells during oogenesis. Therefore, establishment of ovary cell lines from Fugu rubripes seems to be significant for those research areas.  相似文献   
898.
通过南海南沙群岛海区NS97-13柱样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测试、统计计算和测年等分析,给出了沉积物的磁化率椭球几何形态,重建了研究海区的古水流方向、沉积物的沉积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压扁型椭球(E>1)的择优方向位于磁性线理-磁性叶理直线的上方,夹角β的范围为0°<β≤33.14°,拉长型椭球(E<1)的择优方向位于磁性线理-磁性叶理直线的下方,夹角α的范围为33.14°<α<56.86°,指示磁性颗粒沉降时受动力作用的大小及其受力方向不同;(2)由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磁性线理-各向异性度,磁性叶理-各向异性度)确定的沉积物有改造沉积、再沉积和稳定沉积三种形式,前两种形式掺杂在稳定沉积层中的不同部位,构成部分混合沉积;(3)最大磁化率和中间磁化率的轴向分布表征研究海区距今近62 ka以来古水流方向主要为南北和北东-南西向,总磁化率记录了Heinrich层中的冷事件H1—H6。  相似文献   
899.

白云鄂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 也是我国著名的铁矿区。稀土白云岩是白云鄂博稀土矿主要赋矿岩体, 大部分铁矿也赋存于其中。然而, 稀土白云岩的岩石电磁学特征至今没有清楚的认识, 影响了电磁法勘探资料解释及稀土白云岩发育规律的认识。本文测量了白云鄂博稀土白云岩、铁矿石样品和部分围岩的岩石复电阻率, 为分析岩矿石复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还测量了样品的磁化率数据。利用手持XRF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成分粗分析, 部分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分析和显微镜下分析。结果显示, 矿区岩石电阻率变化范围跨度大, 而且相同岩性岩石电阻率差异较大。矿区围岩与矿石(铁、稀土)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磁化率差异、轻稀土元素含量(LREE: La、Ce、Pr、Nd)差异显著。岩石组分与岩石电磁属性的交汇结果显示, 岩石磁化率与岩石Fe2O3T含量正相关。镜下分析发现, 磁铁矿的分布与联结程度影响白云鄂博铁矿石电阻率。白云鄂博稀土白云岩具有中高阻、甚至高阻特征, 岩石中大量发育的高阻矿物是影响其电磁学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岩石电磁学分析为白云鄂博电磁法勘探数据解释和隐伏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岩石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900.
第四纪沉积物磁性调查法在油田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在吉尔嘎郎图油田进行第四纪沉积物磁性调查的情况及其结果。试验研究结果证实:油田存在着K,J_r,J_n、及I_k等多种磁性参量异常,并呈现综合异常状态;这些异常不但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远景区,而且还反映出油田内油气活动的现状及历史;并说明了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磁性调查方法直接找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