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3篇
  免费   980篇
  国内免费   2056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416篇
地球物理   888篇
地质学   729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991.
黑河流域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利用气象站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特征及其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区降水属于降水脉动事件,降水前后土壤水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土层增加差异逐渐变小。土壤水分在降水量、土壤深度和降水前后的差异极显著,交互效应也极显著(P<0.0001),表明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具有显著的响应现象。土壤水分的降水脉动响应表现为降水后土壤含水量激增,在蒸散作用下缓慢减小。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序列变异规律均能较好地拟合成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随机变异均小于结构性变异,反映出荒漠区土壤水分在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格局。降水使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2.
受季风槽影响,2018年8月30—31日华南地区出现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单日站点累计降水量达1?056.7 mm,刷新了广东有历史纪录以来新的极值。对于此次极端降水事件,常用的业务模式包括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日本气象厅谱模式(JMA)和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都低估了降水强度。利用深圳市气象局业务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分析了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比较好的预报能力,概率匹配平均最大雨量达348.7 mm·(24 h)-1,集合平均的强降水中心和观测基本一致,观测极值附近区域发生大暴雨(≥150 mm)概率最大值达到80%。选取了较“好”和较“差”集合成员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较“好”成员预报的强降水中心位置和观测基本一致,而较“差”成员预报的降水中心位置则偏向福建地区。较 “好”成员预报出莲花山南侧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较长时间的维持和缓慢移动,导致强降水雨团在莲花山脉附近不断地触发和维持,同时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对流系统在地形附近区域持续维持,造成了罕见的特大暴雨;而较“差”成员辐合区位于莲花山以北,对流形成后向东、向北移动,最终导致强降水预报位置偏向福建地区。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江苏省70个县级气象基本站1991—2020年逐日降水、日照时数资料,筛选出不同等级的连阴雨事件,建立连阴雨事件库。分析了江苏省连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典型连阴雨过程,构建了区域连阴雨指数。结果表明:1) 江苏省以强连阴雨事件为主,事件年均发生次数、日数和降水总量从北到南依次增多。2) 苏北、苏中、苏南地区连阴雨事件的年发生次数、日数和降水总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年际波动从北到南逐渐增强。苏北地区的连阴雨事件集中于盛夏发生,苏中地区多发于初春和盛夏,苏南地区于春夏大部分时间均较为频繁,秋冬亦较常见。3) 综合考虑连阴雨事件发生日数、降水量以及事件分布面积,构建区域连阴雨指数,以反映某一区域的连阴雨强弱情况。该指数较好地反映了2020年苏北、苏中、苏南三地区的区域连阴雨过程和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南雄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Z指数等方法,研究了南雄市近53年降水和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雄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 524.7 mm,69%集中在汛期(4—9月),其中,前汛期(4—6月)占44%,年降水量以每年1.21 mm的速率呈弱的减少趋势,20世纪70、80、90年代降水偏多,20世纪60年代、21世纪初降水偏少。春、夏、冬3个季节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秋季降水量却以每年1.52 mm的速率显著下降。年暴雨日平均3 d左右,6月最多,为0.6 d。53年间,旱年出现的频率22.6%,涝年出现的频率18.9%;正常年份出现频率58.5%。  相似文献   
995.
Surficial slope failures in residual soils are common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s a result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This study develop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imulating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to an infinite unsaturated soil slop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based on the general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water flow through unsaturated soils. It can accept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unsaturated permeability function of the exponential form into accou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assumptions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solution is acceptable for the coarse soils with low air entry values. The pore‐water pressure (pwp) distributions obtained from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a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o do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for a rain‐induced shallow slip. The analysis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the water content change on unit weight and hence on factor of safety. A series of analytical parametric analyses have been performed using the developed model. Th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residual soil slope, consisting of a completely decomposed granite layer underlain by a less permeable layer, is subjected to a continuous heavy rainfall, the loss of negative pwp and the reduction in factor of safety were found to be most significant for the shallow soil layer and during the first 12 h. The antecedent and subsequent rainfall intensity, depth of a less permeable layer and slope angle all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wp response and hence the slope stability.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6.
降雨入渗诱发黄土滑塌的模式及临界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对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的研究多采用统计方法对历史滑坡和降雨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而在分析过程中很少按降雨入渗诱发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实际上,降雨临界值与被触发的滑坡类型紧密相关,不同模式的降雨可以触发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滑坡,而不同类型的滑坡也“需要”不同的降雨临界值.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广泛发育的-种典型地质灾害-黄土滑塌作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分析降雨入渗的机理入手,探讨了不同入渗模式下雨水对滑塌的诱发作用,初步建立了缓慢下渗诱发型、下渗阻滞诱发型、下渗贯通诱发型三种降雨诱发黄土滑塌的模式.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陕西北部地区25个县(市、区)1960年~2008年发生的有准确日期记录的227个黄土滑塌和降雨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了不同降雨入渗诱发类型下的黄土滑塌降雨临界值或预警值.  相似文献   
99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n the suction distribution within a soil mass. A series of numeric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an infinite slope model to simulate the responses of the slope consisting of typical soil types to various rainfall intensities and durations from selected locations in the Malaysian Peninsular.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duration was governed by three major factors: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of the soil,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depth of the slip plane. The critical rainfall duration for highly permeable soil was 1 day, while 30 days of antecedent rainfall were required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slope made of soil with low saturated permeability. The critical duration of antecedent rainfall in soils with intermediat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was found to vary with the rainfall pattern. A chart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duration, critical intensity and critical suction for each type of soil.  相似文献   
998.
无锡站年际降雨趋势、特征与预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近年极端灾害性气候频发的现状,对暖冬影响下无锡站降雨年际变化趋势、历史演变特征和近几年水文预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暖冬影响下,无锡站降雨年际间呈现出干旱—湿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具有水文旋回的性质,在太湖地区有代表性,可作为该时段的降雨预报模型;该模型打破了年际降雨无规律的传统思维定式,与历史演变法相结合,能提高预报效率与精度;水文旋回的发现和降雨预报模型的建立,可推动水文气象长期预报与气候展望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  邹鹰  陆海明  张鸿  彭辉  田英 《水文》2013,33(6):11-15
目前水质常规监测频率较低,难以客观反映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的变化情况,结果会低估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负荷。本文利用流域次降雨过程的连续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研究分析次降雨过程与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建立次降雨总量与磷素输出负荷的定量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域次降雨总量与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通过这种定量关系,以流域次降雨总量为输入,可以更为合理地估算出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  相似文献   
1000.
非均质土坡降雨入渗的耦合过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天然土质边坡通常呈现非均质特性这一问题,进行了降雨入渗作用下非均质土坡稳定性分析,考虑了渗流场和应力场之间的耦合作用。以一简化非均质土坡模型为例,对比了耦合和非耦合情况下渗流场的差异,验证耦合的客观性和其必要性;细-粗型和粗-细型土坡的降雨入渗过程可分别分为2个和3个阶段;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特征部位位移突变并结合塑性区贯通作为失稳判据,进行了土坡稳定性分析,发现雨水到达土坡土层接触面的时刻即为边坡稳定性突变的时刻;并通过深入分析孔隙水压力分布,揭示了降雨诱发非均质土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同时,就降雨强度、历时和渗透系数对非均质土坡入渗过程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只有当雨水进入到下层土体时,该层土体渗透系数才会对土坡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