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疆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及环境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艳  俞小鼎  陈天宇  唐鹏 《气象》2018,44(8):1033-1041
利用南疆2010-2016年自动气象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探空资料,分析不同强度的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得出南疆短时强降水事件的天气型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和区域性特征。总结了典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背景场特征,建立了短时强降水的三种概念模型:中亚低槽(涡)型、西伯利亚低槽(涡)型和西风短波型。通过7个探空站的温湿廓线形态、地面露点温度、T_(850)-T_(500)、T_(700)-T_(500)、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抬升凝结高度、0~6 km垂直风切变等分析了南疆短时强降水的环境背景:短时强降水Ⅰ型(整层湿)、短时强降水Ⅱ型(上湿下干)和短时强降水Ⅲ型(上干下湿)发生前大气水汽含量充沛、存在一定的CAPE和较明显的垂直风切变以及0℃层高度偏低、暖云层厚度偏厚等特征,而合适的CIN,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和爆发,促进短时强降水的发生;短时强降水Ⅳ型(干绝热型)存在大气层结较干和较大的T_(850)-T_(500)、T_(700)-T_(500);Ⅰ型和Ⅱ型是南疆短时强降水的主要类型,常出现在南疆中部、西部地区的盛夏和夏末,多为西伯利亚低值系统(低涡、低槽)型和中亚低值系统(低涡、低槽)型影响。  相似文献   
92.
高原边坡复杂地形下短时强降水的云型特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潇泓  王小勇  肖玮  赵庆云 《气象》2018,44(11):1445-1453
利用逐时雨量资料、常规高低空观测资料及FY-2卫星云图,对2010—2015年5—9月甘肃省高原边坡复杂地形下76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及卫星云图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甘肃省短时强降水过程相关的特征云型共有6类:副热带高压边沿型、逗点云型、冷锋前部型、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冷涡后部型、弱冷锋前部椭圆形MαCS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边沿型、冷锋前部型、弱冷锋前部椭圆形MαCS型与低层暖平流强迫有关。逗点云型、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主要受高低空冷暖平流强烈交汇影响。冷涡后部型是高空冷平流强迫下形成。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
杨学斌  代玉田  王宁  周成 《山东气象》2018,38(2):103-109
利用山东2006—2015年5—9月12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0 a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了山东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站次时空分布不均。鲁南易出现短时强降水,2013年最多,达到了564站次,7月最多,平均207站次,多出现在傍晚前后和凌晨。2)极值时空分布差异较大。10 a单站极值大值区分布在鲁西北、鲁南和半岛东部,2009年最多,为17站,且多夜间发生;10 a中年度极值均出现在13:00—次日02:00,8月最多,为7次。3)5、6、9月局地和小范围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所占比例较大,7—8月大范围短时强降水过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4.
Climate policy uncertainty significantly hinders investments in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nd the global community is behind schedule to curb carbon emissions. Strong actions will be necessary to limit the increase in global temperatures, and continued delays create risks of escalating climate change damages and future policy costs. These risks are system-wide,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and thus hard to diversify across firms. Because of its unique scale, cost structure and near-term availability,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DD+)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help manage climate policy risks and facilitate the transition to lowe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all’ options contracts in the form of the right but not the obligation to buy high-quality emissions reduction credits from jurisdictional REDD+ programmes at a predetermined price per ton of CO2 could help unlock this potential despite the current lack of carbon markets that accept REDD+ for compliance. This approach could provide a globally important cost-containment mechanism and insurance for firms against higher future carbon prices, while channelling finance to avoid deforestation until policy uncertainties decline and carbon markets scale up.

Key policy insights

  • Climate policy uncertainty discourages abatement investments, exposing firms to an escalating systemic risk of future rapid increases in emission control expenditures.

  • This situation poses a risk of an abatement ‘short squeeze,’ paralleling the case in financial markets when prices jump sharply as investors rush to square accounts on an investment they have sold ‘short’, one they have bet against and promised to repay later in anticipation of falling prices.

  • There is likely to be a willingness to pay for mechanisms that hedge the risks of abruptly rising carbon prices, in particular for ‘call’ options, the right but not the obligation to buy high-quality emissions reduction credits at a predetermined price, due to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upfront capital expenditure compared to other hedging alternatives.

  • Establishing rules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compliance market acceptance of high-quality emissions reductions credits from REDD+ would facilitate REDD+ transactions, including via options-based contracts, which could help fill the gap of uncertain climate policies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相似文献   
95.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的新型三频分支线耦合器.通过在传统分支线耦合器的基础上加载1/4波长短路耦合线来实现3个频段的通带.每个通带之间均保持高的隔离度,且通过改变加载耦合线的奇偶模阻抗值,耦合器通带的中心频率可以在较宽频带范围内调节.对一个工作在0.69/1.0/1.4 GHz的平面三频耦合器模型进行了设计与加工,测试结果与理论期望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6.
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变刚度钢管混土短柱震的滞回收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对装置的隔震作用以及耗能特性进行了讨论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同时,试验还证明,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震装置能很好的地耗散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反应,作者认为,该是一种价格性能比较优越的隔震装置,在工程实践中将有广阔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7.
1997年1月21日伽师强震群发生前和震群过程中,位于震中附近的新疆克州地震局根据区域地震活动的某些背景性异常和阿图什、乌恰地震台仅有的三项前兆观测手段出现的异常,成功地实现了3次短临预报。本文对此加以分析总结,以促进与其他专业台站和地方台站的交流。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在支洞工程的施工中,利用超前锚杆短循环法解决在砂砾石地层中挂口难题的具体措施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工程自身及周围围道公路,升压站等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9.
云南地区水氡前兆异常动态演化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宏伟  和国文 《地震研究》1999,22(4):365-371
本研究系统地处理了1987年至1997年云南地区23个水氡观测点的水氡观测数据 突出短临异常,寻找水氡短临预报指标,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日均值一阶差分法,使用差分平稳序列的3倍均方差作为异常判据。得到了云南地区水氡日差分异常台项月本底值为4台项,水氡日差人异异常数月本底值7次,明确提出了预报3个月内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给出了其对应地震关系,其中对应率和概括率均为70%左右。同时全面地统  相似文献   
100.
丽江7.O级地震后的思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1996 年2 月3 日丽江70 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项目和计算指标以及预报预测概况。总结了这次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