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874篇
大气科学   419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326篇
自然地理   5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观点,提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目前处于产业扩张阶段的观点,推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由于派生性特点,寻求地理信息的本源性需求是产业完成扩张的关键问题,利用地理信息反映的价格信息支持社会公众经济博弈活动将是地理信息巨大的本源性需求。本文建议在产业扩张阶段应当瞄准社会公众、探索对公众生活进行博弈支持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类网站信息服务覆盖广、浏览量大、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本文以资源网为例,主要介绍CDN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CDN技术的引入,可以大规模多区域加速,保证用户的就近访问,隐藏源站服务器,对于提高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类网站的响应速度,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合肥市金土工程试点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合肥市建设用地报批业务的分析和梳理,建立了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业务模型和工作流程,完成了合肥市建设用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对系统的应用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测绘资料和测绘成果的管理,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测绘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测绘成果管理机制,将测绘成果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将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提供优质高效的测绘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5.
GIS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向地理信息服务偏移,地理信息服务已成为信息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中归纳总结了地理信息服务概念、技术体系、服务模式以及我国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的差距、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系统数据和计算能力逐步集中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系统逐步成为企业核心业务的支撑,使得企业数据中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搞好数据中心建设,保障数据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信息主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讨论数据中心的作用和数据中心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一个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防护等级最高的数据中心的实例,最后论述数据中心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地震区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对高地震区一实际重大工程的公路隧道洞口段结构进行了抗震计算,得到了衬砌结构各控制点的位移、加速度及内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人工合成地震波条件下,衬砌墙脚、拱腰为抗震薄弱位置;结构的加速度波形与输入波形相似;这些结果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网络服务是煤炭地质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解决在公共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通过分析其应用于煤炭地质档案网络服务中的优势,为行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The global mid-ocean ridge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plate boundaries on the earth and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processes at this plate bounda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geodynamics. In this paper I present recent results of several aspects of mid-ocean ridge studies concerning the dynamics of oceanic lithosphere at these diverging plate boundaries. I show that the observed rift valley to no-rift valley transition (global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spreading rate or locally due to the crustal thickness variations and/or thermal anomali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trong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power law rheology of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and most importantly, by the difference i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oceanic crust from the underlying mantle. The effect of this weaker lower crust on ridge dynamic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spreading rate and crustal thickness variations. The accumulated strain pattern from a recently developed lens model, based on recent seismic observations, was proposed as an appealing mechanism for the observed gabbro layering sequence in the Oman Ophiolite. It is now known that the mid-ocean ridges at all spreading rates are offset into individual spreading segments by both transform and nontransform discontinuities. The tectonics of ridge segmentation are also spreading-rate dependent: the slow-spreading Mid-Atlantic Ridge i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bulls-eye shaped gravity lows, suggesting large along-axis variations in melt production and crustal thickness, whereas the fast-spreading East-Pacific Rise is associated with much smaller along-axis variations. These spreading-rate dependent chang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ridge seg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mantle upwelling at mid-ocean ridges: the mantle upwelling may be intrinsically plume-like (3-D) beneath a slow-spreading ridge but more sheet-like (2-D) beneath a fast-spreading ridge.  相似文献   
20.
从地(市)级气象台的业务工作出发,试图建立通过微机实现的对上接收信息、对外预报服务、对下预报指导的三位一体的天气预报服务业务化系统,以发挥地(市)级气象台在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推动天气预报和服务的现代化建设,把基层气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