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3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1626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318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1131篇
海洋学   765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利用垂直方向具有9层σ面、水平方向菱形截断波数为15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下10年积分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亚洲冬、夏季季风平均环流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去除地形,使夏季高层的南亚高压、低层的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及冬季的大陆冷高压在位置或强度上发生了改变;地形的有、无决定着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有地形时明显较无地形时强;地形的有无还影响着降水强度和雨带的分布。另外,副热带高压中心及雨带的季节性移动与高原大地形的存在与否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2.
付载波频偏测量对于保证调频系统传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们设计制作的付载波频编测量仪。该仪器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精度送±10^-3*f0+1赫该精度满足模拟传输台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3.
对太平洋北部持续性异常的研究表明,正、负异常的形热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演变过程十分相似,它们都始于东亚及西太平洋区域距平形势的变化,并在北太平洋及东亚地区出现一规则排列的距平异常区域,东亚及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太平洋北部环流的持续性异常对东亚特别是中国夏季的天气异常有重要影响。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表明,夏季太平洋北部大气环流发生持续性异常与太平洋中低纬的海温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4.
利用1983 ̄1988/1989年6年季平均全球加热场资料,分析了各年相对于6年平均的距平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并且,基于加热异常沿经向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和沿纬向有几个加热异常中心的特征,利用定常态初始方程三维谐模式进行了加热异常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异常的经向非均匀分布显著增强了经向环流的异常,所引起的环流异常与几个孤立热源(汇)作用的结果的线性叠加有较大  相似文献   
115.
7月份降雨分布型的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光  廖荃荪 《气象》1997,23(3):50-54
综述了我国7月份雨型的划分方法,各种雨型的多雨特点及环流特征,总结了各类雨型的预报判据,着眼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SST),冬季(1-3月)500hPa环流,春季(3-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6-8月)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等方面,分析了与7月雨型的关联。该方法对业务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6.
袁景凤 《气象》1997,23(4):13-16
1996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偏弱,脊线位置初夏偏北,盛夏西端持续偏南;亚洲西风带后冬至初春经向环流明显发展,7月亚洲中纬度地区常有阻塞形势维持,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偏高,夏季南支印缅槽较弱。  相似文献   
117.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吉喜  项续康 《气象》1997,23(7):19-23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1996年8月3—5日河北特大暴雨的成因。认为:它是出现在东亚特定的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由9608号台风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两侧之间形成的强偏南风低空急流,将低纬度地区高温高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华北输送并与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诱发两个中尺度云团的形成和发展直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8.
集合预报及其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概述了集合预报的基本概念,集合预报中期天气预报中的意义与作用,现有的主要集合预报产品以及集合预报在美国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的业务运行。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动力延伸预报和集合预报方面的试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9.
A two-layer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capabilities of this model aretested by the use of multiyearly averaged January and July sea surface level pressure fields and windfields which can be diagnosed from the pressure fiel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ean surface currentsand undercurrents in the second layer driven by the sea surface wind and the sea surface pressure areclose to the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IAP OGCM and the OSUOGCM.  相似文献   
120.
Mesoscale surface turbulent fluxes over a complex terrain surrounded by ocea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3-D numerical mesoscale model, under conditions with and without synoptic flow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under synoptically calm condition, the al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mesoscale surface turbulent fluxes (MSTFs) were greatly impacted by the thermally forced mesoscale circulation (TFMC) over mesoscale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The max-imum values of sensible (Hs) and latent (LE) heat fluxes were located over the convergent zones and considerably im-pacted by the soil wetness (M), but did not depend strongly on the atmospheric background thermal stability (β0). The simulat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ensible heat flux was clo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wind speed in the surface layer. By the action of synoptic flow, the allocation of LE was shifted to downwind, its intensity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